第1章 认识细胞 单元练习 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认识细胞 单元练习 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0: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认识细胞 A卷 基础夯实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新细胞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 D.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2.在观察黑藻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少、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大、变多、变暗
3.细胞学说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结合的结果
4.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1、2表示物镜,3、4表示目镜,5、6是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组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1、3、6 B.2、3、5 C.1、4、6 D.2、4、5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能够看到这行细胞中完整的几个细胞( )
A.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明亮的视野中很难看清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下列操作中可以使其看的比较清晰的是( )
A. 换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B. 换用平面镜和大光圈
C. 换用凹面镜和小光圈 D. 换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⑤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C.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8.细胞学说的建立主要是从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观察到细胞核和其他细胞结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细胞学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技术是光学显微镜
B.施莱登和施旺根据观察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得出的“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不可信
C.生物学的发展依赖基础科学和观察手段的进步
D.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9.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关于其主要内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10.下面是5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
乙:用卫生纸擦目镜
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
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
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若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应将玻片移向右上角
A.甲、乙、丙 B.乙、丙、戊 C.甲、丁 D.甲、戊
11.下图甲、乙、丙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实物的形状为q
B.图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为右上方
C.图丙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D.高倍镜下观察“b”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1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目镜为a×物镜为m×观察紧密相连的单层细胞时,视野中被相连的细胞所充满。若将物镜转换为n×,且nA.放大倍数为a×m倍时,是指实物的长度、宽度分别放大a×m倍
B.换用n×物镜后,物像模糊,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C.与m×物镜相比,换用n×物镜后,物镜与临时装片间的距离变短
D.若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中央,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13.如图所示:甲图中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多
B.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cm左右
1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内容和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的发现否定了细胞学说的合理性
D.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6.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物镜,③④表示目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丙中观察到的高倍图像应是图甲中①④⑤条件下观测所得
B.若丙是由乙放大10 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 倍
C.乙转为丙观察时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欲放大观察乙图左下方的细胞成丙图状态时,应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7.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不同的物镜,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下图甲和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将甲转换成乙,需要转动转换器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D.若乙看到的物像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18.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看到的像为倒像,如果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下观察到的为字母“p”
B.如果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C.换上高倍物镜后,可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观察颜色较浅的材料时,视野应该调暗,以便观察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请回答下列显微镜的相关问题:
编号 A组 B组 C组
目镜 5× 15× 10×
物镜 10× 10× 40×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组;同样光源下,视野最亮的是 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 组。
(2)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或转动的结构是 和
(3)用A组镜头观察,可看到视野内充满了9个细胞,换B组镜头观察,可看到 个细胞;若用A组镜头观察,视野中的一排细胞有9个,则换B组镜头观察,可看到 个细胞。
20.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的物像的_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100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补充请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_____。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21.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象。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是______(“目镜”或“物镜”),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
(2)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__个细胞。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实际位置在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内容阐述的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而不是“一切生物”,A错误;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B错误,D正确;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错误。
2.答案:B
解析: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的视野要比低倍镜的暗,因为倍数越高,镜口直径越小,通光量越小,用于观察时视野越暗;而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以高倍镜视野内要比低倍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少,且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增加,物像变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A错误;细胞学说没有涉及细胞的分类,B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样性,C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结合的结果,D正确。
4.答案:A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5.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 1/4×16=4 个。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几乎是无色的,为观察清楚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需调暗视野,可以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对光;BCD不能达到调暗视野的目的;故选A。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得出的“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是可信的,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B不正确。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am 是指物像的长度、宽度同时放大am 倍,A 项正确;虽然根据题干信息,换用n×物镜后,由于n13.答案:B
解析:A、①②是目镜,①比②长,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是物镜,③比④长,因此③比③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
B、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放大倍数增加,应该选用短目镜和长物镜,即图中的②③,B正确;
C、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使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则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D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A错误;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B正确;当用低倍镜看淸楚物像后,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为高倍镜,如果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淸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C正确;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D错误。
15.答案:ABD
解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A、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说明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因此病毒的发现没有否定细胞学说的合理性,C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正确。
16.答案:ACD
解析:A、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物镜成正比,①④分别为高倍物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观察物像丙为高倍镜组合,应选用甲中①④⑤组合,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或宽的放大倍数,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不只增大为原来的10倍,B错误;
C、乙转为丙观察是从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像,故想放大观察乙图左下方的细胞成丙图状态时,应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ACD。
17.答案:AC
解析:因两次观察时使用的目镜相同,则由甲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乙的放大倍数比甲大,视野窄,因此甲中看见的细胞,乙中有时看不见;若两次观察时显微镜光圈相同,使用的反光镜相同,且甲的放大倍数小,视野宽,进入的光线多,故视野甲比视野乙亮;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故选AC。
18.答案:BD
解析: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因此字母“b”在显微镜的视野下观察到的是“q”,A错误;如果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B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物像清晰,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需要薄且透明,需要观察的材料颜色浅时,视野需要调暗些,D正确。
19.答案:(1)C A A
(2)反光镜 光圈
(3)1 3
解析:(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放大倍数最大的C组;同样光源下,视野最亮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A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A组。
(2)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或转动的结构是反光镜和光圈。
(3)用A组镜头观察,可看到视野内充满了9个细胞,换B组镜头观察,可看到9×(50÷150)2=1个细胞;若用A组镜头观察,视野中的一排细胞有9个,则换B组镜头观察,可看到9×(50÷150)=3个细胞。
20.答案:(1)长度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B
解析:
21.答案:(1)目镜;大;②③⑤
(2)16;4
(3)D
(4)左上方;右下方
解析:(1)对于目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所以②的放大倍数大于①,①、④表示物镜,对于物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高载玻片的距离越近,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①比④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台一股②③⑤。
(2)显微镜的在放大时,长和宽都会放大,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视野是不变的,所以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中看到的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4个细胞。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桶视野中能清晰看到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将视野调暗些,所以D正确。
(4)因为显微镜下观察的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