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皖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忠”“孝”和对祖先的崇拜体现了对血缘宗族关系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A项正确;
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礼乐制度规范的是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王位世袭制涉及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继承,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元朝行省长官主要职掌辖内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行省能够“大而不专”,这说明元代( )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行省长官有较大自主性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可知,行省长官虽然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其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并不具有完全自主性,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A项错误;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臣子对主人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威廉伯爵。”最后,宣誓人还要在圣徒的圣物上宣誓。这时伯爵用手持的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流程中的宣誓人的身份是( )
A.罗马主教 B.封建农奴 C.城市市民 D.封建贵族
【答案】D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从材料中“授予封地”可知,自称“臣子”者的身份是封臣,封臣是封建贵族,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代表是经过协商推举
C.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D.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广泛,这代表了不同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因此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项正确;
材料只能体现人民代表的来源广泛,并不能体现多党制和代表的产生方式,排除BD项;
根据“代表”可知是代议制,不是直接民主,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戊戌变法中,光绪任命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撤销了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这些举措( )
A.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B.冲击了清代旧式的官僚体制
C.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 D.推动了预期政治目标的实现
【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中光绪任用维新人士参与政治,并撤销一些旧部门,这些措施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触犯了顽固守旧势力,B项正确;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错误;
早期维新思想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C项错误;
维新变法的预期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东汉末年,鉴于原有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崩坏,曹魏改为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材料反映的魏晋时期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品第之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族望,是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C项正确;
世袭制的标准是血缘,A项错误;
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和才学,尤其是孝廉,B项错误;
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品第之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实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美国1787年宪法对文官的选用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1883年,议员彭德尔顿提出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把工业时代的自由竞争机制引入文官的选拔录用,打破了政党分赃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这一提议的实际意义在于( )
A.正式确立了文官轮换制度 B.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
C.使政府体制更加科学稳定 D.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提议避免了由于政府变动而影响政府正常工作的情况,文官选拔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C项正确;
材料中未提及文官轮换的信息,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官员权力的变化,B项错误;
文官制度的改革没有改变两党轮流执政的定制,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美国文官制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热度持续走高。每年公务员考试特别是中央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时候,都特别重视报名者的基层工作经历。两年基层工作经历正逐渐成为公务员招考的一道“门槛”。这一举措有利于( )
A.贯彻平等竞争的原则 B.优化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C.扩大公务员考录范围 D.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重视基层经验,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D项正确;
材料与贯彻公平竞争原则的说法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与优化基层公务员选拔的说法无关,B项错误;
该措施不利于扩大公务员考录范围,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洪武三十年九月,颁布木铎之制,以木铎宣传教化,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 )
A.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 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
C.宗法制度的不断延伸扩展 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
【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知,明政府用木锋宣传教化,要民众孝顺父母,和睦乡里等,这说明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A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B项错误;
宗法制度的延伸扩展不是木铎内容要体现的核心理念,C项错误;
木铎宣传不能说明明初的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从重视道德教化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兰西民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这就是说,每一个成年的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此可知,《法兰西民法典》( )
A.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B.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C.旨在打击保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D.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兰西民法典》,废除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规定人人平享有权利,保护了人权,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D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民法典》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A项错误;
材料中未提及财产权, B项错误;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共和体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 《法兰西民法典》 ,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 《法兰西民法典》 的内容和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如蓝天野、陈红军、张桂梅、瞿独伊等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颁授“七一勋章”说明我国政府注重( )
A.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提升产党员个人修养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七一勋章”主要是表彰基层奉献者,材料中“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的力量,与题干内容无关,A项错误;
传统文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C项错误;
材料与党员个人修养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结合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公元前121年,河西战役大败匈奴后,匈奴的浑邪王害怕被单于诛杀,因此向汉朝求请降。汉武帝将浑邪王部下四万(号称十万)部众安置在塞外,“因其故俗,为属国”。汉朝的这种做法( )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导致了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C.消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 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对于归附的匈奴首领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这样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
王国势力和少数民族无关,B项错误;
C项表述绝对,错误;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从少数民族自身内部进行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初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西汉民族政策的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945年4月25日,来自反法西斯同盟的51个国家代表汇聚美国旧金山参加制宪会议,并在会后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规定“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为联合国宗旨之一。由此可见,《联合国宪章》( )
A.巩固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
C.保障了二战后人权的实现 D.防止了世界大战再次发生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重申 了人权和自由的尊重,这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B项正确;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还没有建立,A项错误;
“保障了”的说法绝对化,C项错误;
“防止了”的说法绝对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联合国的宗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618~164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最后于1648年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欧洲大陆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并不稳定,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吃惊的速度进行着。和平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
A.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B.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C.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D.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欧洲出现了力量均势下的和平,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久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C项正确;
ABD三项不属于根本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国际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强调地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并结合所学可知,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说明民族自治机关是中央领导下的国家机关,A正确;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的义务,排除C;
享有高度自治与实际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13年9月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结束后。外交部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有关情况时说,新形势下,中国正站在更高、更广的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下列体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倡议成立“亚投行”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C项正确;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倡议成立“亚投行”不是对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AB两项错误;
世贸组织不是中国倡议建立的,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古代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此可知,其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观念的不同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铸铁技术的进步 D.国家统一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代的贝币到汉代的五铢钱,体现了货币形制逐渐统一且便于携带,这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B项正确;
审美并不是制定货币形制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
春秋战国的布币与汉代的五铢钱均是铜钱,因此图片中的货币演变无法体现铸铁技术的进步,C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并未统一,因此由商周贝币演变为春秋战国布币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推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结合商代到汉代货币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00~2010年,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建设和修复了11.8万公里的道路,其长度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圈,并对13.4万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维护保养。据此可以推断,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 )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维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C.推动了西欧国家战后重建 D.建立起了多边贸易体系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可知,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撰脱贫困,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A项正确;
B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而且对西欧国家,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世界贸易体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结合世界银行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唐朝两税法实行后,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人丁、田亩共同承担;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由此看出在古代赋税沿革中( )
A.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轻 B.政府对基层管理的松弛
C.货币地租取代了实物地租 D.农民赋役负担不断减轻
【答案】A
【知识点】赋税制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两税法 、一条鞭法再到摊丁人亩,体现的是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变为田亩为准,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减轻,A项正确;
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呈现强化的趋势,而且松弛,B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货币地租并未取代实物地租,C项错误;
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未减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唐朝到清朝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某位地方官在任上,要求百姓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有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查看动静,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这种制度体现了( )
A.唐代推行的“刮户” B.邻保制度的创立
C.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 D.民众的自我管理
【答案】D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十家为一牌”可知,这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根据材料“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可知,体现了民众的自我管理,D项正确;
“刮户”与主旨无关,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不是邻保,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出乡里制与保甲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基层治理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十家为一牌”、“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结合明朝十家牌法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政府也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这表明( )
A.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 B.基层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D.政府公共开支将会日益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鼓励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使得基层社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说明基层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鼓励社区自我管理,未体现加强经济干预,A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可以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C项错误;
依据材料“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可知,政府公共开支将会减少,而不是增加,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现代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出北京人( )
A.已会种植谷物庄稼 B.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
C.已经饲养家禽家畜 D.体现了石器时代人类特征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这体现了石器时代的人类特征,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的无法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结合石器时代人类的特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16世纪,茶叶在英国还是属于富人的饮料;到了18世纪在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
A.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B.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C.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D.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早期是属于英国富人才能消费的饮料,但到了18世纪后,即使是穷人,“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茶叶开始在英国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茶叶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地域间分布不平衡的结论,A项错误;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B项错误;
茶叶的传播与普及无法淡化阶级差别,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像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设备“深蓝一号”,其从海底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加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深蓝一号”是三文鱼水产养殖网箱,其整个捕捞和加工过程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食品生产及其加工技术的进步,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新时期食品生产及其加工技术进步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应对意外情况,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B.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
C.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
D.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可以看出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政府与汉代之不同,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而唐代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教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敖”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的各自职责,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
【答案】(1)职责:中书发布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
(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
【知识点】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中枢政务机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 职责:根据“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教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 ”“ 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可概括出中书发布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等角度总结回答。
(2)特点:根据“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得出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根据“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得出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根据“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得出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
【点评】第一问考查三省六部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即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体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
【答案】(1)原因: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8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
(2)意义:实现了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帼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构建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可得出,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和《国民政府组织大纲》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根据材料“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可知,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推动监察工作是迎合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
(2)意义:根据材料“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知,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同时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立法的推进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监察立法的推进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点评】第一问考查民国初期统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民国初期政治上是军阀混战,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第二问考查改革开放,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2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美国国内以极端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美国总统艾森豪成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资的国民党船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舰队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火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答案】(1)演变特点:由直接军事冲突到双方均保持相对克制。
原因: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
(2)变化: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对峙转向缓和并接触。
因素: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民众的影响。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1)演变特点:根据材料“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可归纳出由直接军事冲突到双方均保持相对克制。原因:根据材料“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和所学知识,可从朝鲜战争给中美均带来较大伤亡、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及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等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可归纳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及国内民众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第一问考查中美关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从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第二问考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 ,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对峙转向缓和并接触。
2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王朝在制定赋税之时都设计为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三是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竞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答案】(1)问题: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2)评价:发展呈现阶段性;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福利制度的盲目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惰性,降低了生产效率;破坏了竞争精神及社会风气。
【知识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得出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根据材料“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得出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根据材料“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得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2)评价:根据材料时间“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可得出发展呈现阶段性;根据材料“致力于编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根据材料“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可得出福利制度的盲日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根据材料“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可得出容易助长惰性,降低了生产效率;根据材料“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可得出破坏了竞争精神及社会风气。
【点评】第一问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国古代赋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第二问考查福利国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西方纷纷加大对经济的干预,表现之一便是纷纷提高福利,完善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福利政策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过高的福利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人民的懒惰行为,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皖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王位世袭制
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元朝行省长官主要职掌辖内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行省能够“大而不专”,这说明元代( )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行省长官有较大自主性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臣子对主人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威廉伯爵。”最后,宣誓人还要在圣徒的圣物上宣誓。这时伯爵用手持的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流程中的宣誓人的身份是( )
A.罗马主教 B.封建农奴 C.城市市民 D.封建贵族
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代表是经过协商推举
C.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D.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戊戌变法中,光绪任命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撤销了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这些举措( )
A.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B.冲击了清代旧式的官僚体制
C.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 D.推动了预期政治目标的实现
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东汉末年,鉴于原有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崩坏,曹魏改为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材料反映的魏晋时期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美国1787年宪法对文官的选用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1883年,议员彭德尔顿提出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把工业时代的自由竞争机制引入文官的选拔录用,打破了政党分赃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这一提议的实际意义在于( )
A.正式确立了文官轮换制度 B.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
C.使政府体制更加科学稳定 D.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
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热度持续走高。每年公务员考试特别是中央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时候,都特别重视报名者的基层工作经历。两年基层工作经历正逐渐成为公务员招考的一道“门槛”。这一举措有利于( )
A.贯彻平等竞争的原则 B.优化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C.扩大公务员考录范围 D.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洪武三十年九月,颁布木铎之制,以木铎宣传教化,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 )
A.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 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
C.宗法制度的不断延伸扩展 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
10.(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兰西民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这就是说,每一个成年的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此可知,《法兰西民法典》( )
A.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B.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C.旨在打击保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D.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1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如蓝天野、陈红军、张桂梅、瞿独伊等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颁授“七一勋章”说明我国政府注重( )
A.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提升产党员个人修养
1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公元前121年,河西战役大败匈奴后,匈奴的浑邪王害怕被单于诛杀,因此向汉朝求请降。汉武帝将浑邪王部下四万(号称十万)部众安置在塞外,“因其故俗,为属国”。汉朝的这种做法( )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导致了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C.消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 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945年4月25日,来自反法西斯同盟的51个国家代表汇聚美国旧金山参加制宪会议,并在会后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规定“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为联合国宗旨之一。由此可见,《联合国宪章》( )
A.巩固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
C.保障了二战后人权的实现 D.防止了世界大战再次发生
1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1618~164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最后于1648年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欧洲大陆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并不稳定,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吃惊的速度进行着。和平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
A.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B.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C.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D.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1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强调地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1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13年9月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结束后。外交部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有关情况时说,新形势下,中国正站在更高、更广的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下列体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倡议成立“亚投行”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古代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此可知,其形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观念的不同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铸铁技术的进步 D.国家统一的需要
1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00~2010年,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建设和修复了11.8万公里的道路,其长度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圈,并对13.4万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维护保养。据此可以推断,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 )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维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C.推动了西欧国家战后重建 D.建立起了多边贸易体系
1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唐朝两税法实行后,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人丁、田亩共同承担;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由此看出在古代赋税沿革中( )
A.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轻 B.政府对基层管理的松弛
C.货币地租取代了实物地租 D.农民赋役负担不断减轻
20.(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某位地方官在任上,要求百姓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有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查看动静,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这种制度体现了( )
A.唐代推行的“刮户” B.邻保制度的创立
C.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 D.民众的自我管理
21.(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政府也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这表明( )
A.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 B.基层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D.政府公共开支将会日益增加
22.(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出北京人( )
A.已会种植谷物庄稼 B.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
C.已经饲养家禽家畜 D.体现了石器时代人类特征
23.(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16世纪,茶叶在英国还是属于富人的饮料;到了18世纪在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
A.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B.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C.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D.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24.(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像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设备“深蓝一号”,其从海底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加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25.(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应对意外情况,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B.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
C.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
D.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政府与汉代之不同,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而唐代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教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敖”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的各自职责,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
27.(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
28.(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美国国内以极端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美国总统艾森豪成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资的国民党船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舰队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火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9.(2022高二下·安徽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王朝在制定赋税之时都设计为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三是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竞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忠”“孝”和对祖先的崇拜体现了对血缘宗族关系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A项正确;
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礼乐制度规范的是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王位世袭制涉及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继承,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可知,行省长官虽然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其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并不具有完全自主性,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A项错误;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从材料中“授予封地”可知,自称“臣子”者的身份是封臣,封臣是封建贵族,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广泛,这代表了不同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因此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项正确;
材料只能体现人民代表的来源广泛,并不能体现多党制和代表的产生方式,排除BD项;
根据“代表”可知是代议制,不是直接民主,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5.【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中光绪任用维新人士参与政治,并撤销一些旧部门,这些措施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触犯了顽固守旧势力,B项正确;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错误;
早期维新思想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C项错误;
维新变法的预期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品第之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族望,是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C项正确;
世袭制的标准是血缘,A项错误;
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和才学,尤其是孝廉,B项错误;
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品第之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实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提议避免了由于政府变动而影响政府正常工作的情况,文官选拔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C项正确;
材料中未提及文官轮换的信息,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官员权力的变化,B项错误;
文官制度的改革没有改变两党轮流执政的定制,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美国文官制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重视基层经验,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D项正确;
材料与贯彻公平竞争原则的说法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与优化基层公务员选拔的说法无关,B项错误;
该措施不利于扩大公务员考录范围,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知,明政府用木锋宣传教化,要民众孝顺父母,和睦乡里等,这说明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A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B项错误;
宗法制度的延伸扩展不是木铎内容要体现的核心理念,C项错误;
木铎宣传不能说明明初的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从重视道德教化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兰西民法典》,废除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规定人人平享有权利,保护了人权,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D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民法典》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A项错误;
材料中未提及财产权, B项错误;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共和体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 《法兰西民法典》 ,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 《法兰西民法典》 的内容和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七一勋章”主要是表彰基层奉献者,材料中“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的力量,与题干内容无关,A项错误;
传统文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C项错误;
材料与党员个人修养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结合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对于归附的匈奴首领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这样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
王国势力和少数民族无关,B项错误;
C项表述绝对,错误;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从少数民族自身内部进行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初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西汉民族政策的作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重申 了人权和自由的尊重,这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B项正确;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还没有建立,A项错误;
“保障了”的说法绝对化,C项错误;
“防止了”的说法绝对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联合国的宗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欧洲出现了力量均势下的和平,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久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C项正确;
ABD三项不属于根本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国际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并结合所学可知,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说明民族自治机关是中央领导下的国家机关,A正确;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的义务,排除C;
享有高度自治与实际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6.【答案】C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C项正确;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倡议成立“亚投行”不是对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AB两项错误;
世贸组织不是中国倡议建立的,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代的贝币到汉代的五铢钱,体现了货币形制逐渐统一且便于携带,这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B项正确;
审美并不是制定货币形制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
春秋战国的布币与汉代的五铢钱均是铜钱,因此图片中的货币演变无法体现铸铁技术的进步,C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并未统一,因此由商周贝币演变为春秋战国布币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推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结合商代到汉代货币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可知,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撰脱贫困,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A项正确;
B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而且对西欧国家,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世界贸易体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世界银行及下设机构为世界最贫困地区,招聘和培训了300多万名教师;采购和发放了3亿多本课本”,结合世界银行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答案】A
【知识点】赋税制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两税法 、一条鞭法再到摊丁人亩,体现的是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变为田亩为准,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减轻,A项正确;
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呈现强化的趋势,而且松弛,B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货币地租并未取代实物地租,C项错误;
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未减轻,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唐朝到清朝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十家为一牌”可知,这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根据材料“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可知,体现了民众的自我管理,D项正确;
“刮户”与主旨无关,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不是邻保,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出乡里制与保甲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基层治理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十家为一牌”、“发现有可疑之人就立刻向官府举报”,结合明朝十家牌法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答案】B
【知识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鼓励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使得基层社区迅速发展起来,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说明基层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鼓励社区自我管理,未体现加强经济干预,A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可以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C项错误;
依据材料“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可知,政府公共开支将会减少,而不是增加,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现代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答案】D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这体现了石器时代的人类特征,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的无法体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结合石器时代人类的特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早期是属于英国富人才能消费的饮料,但到了18世纪后,即使是穷人,“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茶叶开始在英国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茶叶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地域间分布不平衡的结论,A项错误;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B项错误;
茶叶的传播与普及无法淡化阶级差别,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深蓝一号”是三文鱼水产养殖网箱,其整个捕捞和加工过程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食品生产及其加工技术的进步,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新时期食品生产及其加工技术进步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可以看出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6.【答案】(1)职责:中书发布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
(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
【知识点】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中枢政务机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 职责:根据“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教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 ”“ 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可概括出中书发布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等角度总结回答。
(2)特点:根据“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得出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根据“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得出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根据“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得出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
【点评】第一问考查三省六部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即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体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7.【答案】(1)原因: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8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
(2)意义:实现了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帼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构建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可得出,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和《国民政府组织大纲》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根据材料“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可知,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推动监察工作是迎合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
(2)意义:根据材料“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知,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同时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立法的推进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监察立法的推进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点评】第一问考查民国初期统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民国初期政治上是军阀混战,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第二问考查改革开放,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28.【答案】(1)演变特点:由直接军事冲突到双方均保持相对克制。
原因: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
(2)变化: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对峙转向缓和并接触。
因素: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民众的影响。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1)演变特点:根据材料“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可归纳出由直接军事冲突到双方均保持相对克制。原因:根据材料“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和所学知识,可从朝鲜战争给中美均带来较大伤亡、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及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等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可归纳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及国内民众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第一问考查中美关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从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第二问考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 ,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对峙转向缓和并接触。
29.【答案】(1)问题: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2)评价:发展呈现阶段性;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福利制度的盲目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惰性,降低了生产效率;破坏了竞争精神及社会风气。
【知识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得出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根据材料“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得出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根据材料“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得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2)评价:根据材料时间“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可得出发展呈现阶段性;根据材料“致力于编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根据材料“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可得出福利制度的盲日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根据材料“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可得出容易助长惰性,降低了生产效率;根据材料“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可得出破坏了竞争精神及社会风气。
【点评】第一问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国古代赋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王朝中期以后,赋税征收标准提高;赋税征收过程中,地方层层加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超过了正税。 第二问考查福利国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西方纷纷加大对经济的干预,表现之一便是纷纷提高福利,完善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福利政策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过高的福利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人民的懒惰行为,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