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 域 发 展 阶 段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思考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背景知识】(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用
指标区域
类型 以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2、区域开发方式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式粗放
型的
开发
方式高水平
的开发
方式特点(1)、类型(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
其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封闭的 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
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区 域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地区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其发展阶段有: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 工业化阶段
三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美国背景介绍中央平原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略)
?海陆位置: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
?经济位置:附近煤炭资源丰富, 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主导区位因素: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同时,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一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一)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二)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加速区域发展。案例:——活动:P11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①地形广阔平坦,水源(工业用水)充足;农业发达;
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及公、铁等);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就业困难、交通压力加重等使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故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P12活动(三)衰退阶段——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落 近半来世纪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 %。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外部原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内部原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 产业结构老化。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等方面)基本消失;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经济结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 在匹兹堡新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城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础。1886年,电气发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这里创办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又译西屋电气公司)。早在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使广大听众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现代传播媒介的无穷益处。1957年,该城郊区建成美国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匹兹堡集中有150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1.5万人,开发从核反应堆、计算机软硬件到机器人等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此地还是美国的几大医疗中心之一,装备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市内空气清洁度和河流水质均已达到政府规定标准。 再生阶段传统工业区改造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交通运输
3.防治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4.发展科技
5.政策支持等归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发展的历程:阶段项目(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型中心城市少,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二、区域发展阶段(二)、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出现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状态(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
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兴起(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密集)。人口较为密集。
?工业发展早,基础好。
?平原广阔,农业基础较好,潜力大。
衰落的原因: ?矿产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体制落后,产业升级迟缓
⑤就业矛盾突出
振兴的措施: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业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治理环境污染
⑤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上海市需克服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限制性因素,为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从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区域经济结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方面着手。区域整治的措施:如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技术革新等。
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总结)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区域类型区域开发方式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二、区域发展阶段(重点把握)(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济南高新区GDP与GNP有什么区别?
首先,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GNP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新价值的总和。
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
GN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1、美国 (116675亿美元)
2、日本 (46234亿美元)
3、德国 (27144亿美元)
4、英国 (21409亿美元)
5、法国 (20026亿美元)
6、意大利 (16723亿美元)
7、中国 (16493亿美元)
8、西班牙 (9914亿美元)
9、加拿大 (9798亿美元)
10、印度 (6919亿美元)? ?、中国台湾?(3000亿美元左右)
33、中国香港 (1630亿美元)
110、中国澳门(68亿美元)世行公布2004年GDP排名?1?卢森堡?43,940美元? 2?挪威?43,350美元? 3?瑞士?39,880美元? 4?美国?37,610美元? 5?日本?34,510美元? 6?丹麦?33,750美元? 7?冰岛?30,810美元? 8?瑞典?28,840美元? 9?英国?28,350美元? 世界银行2004年4月公布各国人均GDP排名10?芬兰?27,020美元?
15?中国香港?25,430美元
21?新加坡?21,230美元?
27中国台湾?14000美元
61?马来西亚?3,780美元?
74?俄罗斯?2,610美元?
80?泰国?2,190美元
109?中国大陆?1,100?美元1、高消耗: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 %,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速度,迅速消耗的是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 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相形之下,我国的资源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环境亦更难以支撑那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
益”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了。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该年净进口石油937万吨。到2002年,上升为6941万吨。2003年,更是达到了9112万吨。根据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我国GDP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
2、低效益:我国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
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7
美元,而美国为3.4美元,德国为7美元,
日本为10.5美元,主要工业产品能耗远
高于发达国家,冶金重点企业吨钢可比
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0-40%。我国制造业
的人均产值仅6300美元,只相当于发达
国家的3%左右。练习c练习c 江西省2003年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9.8:43.4:36.8,三次产业结构排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但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占工业的比重较小。2003年中成药和生物医药销售收入仅占全国医药工业的2.83%。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只占全国0.22%,软件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0.89%,彩电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0.91%,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0.33%。
2005年江西南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8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6:47.2:42.2调整7.3:52.6:40.1。中国社科院对2004年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昌综合竟争力居30位,排在内陆城市第6位;其中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8位、文化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9位、制度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13位。
江西省和江西省南昌的区域发展水平,分别处在(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发展阶段
C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D 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A?? B?? C?? D??
2、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
布区,回答;
(1)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
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C降水少、多风沙、土地盐碱化。
引黄灌溉、营造防护林、合理排灌。
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读西南某区域资源与交通分布图,回答:1、简要
分析该区域经济发
展的有利区位条件。煤矿 铁矿 磷矿 铝矿 锡矿 铁、有色金属等
矿产和煤、水能等
能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
气候优越,适宜
花卉、水果生长;
具有沿海、沿边
的地理位置;
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2、从区域条件出发,
列举该地区适宜发展的
支柱产业(要求2个),
并阐述理由。
3、试分析该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难关。旅游业。具有丰富而
独特的旅游资源。
有色金属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和煤炭、
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
花卉、水果、蔬菜等
特色农业。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气候湿热,多暴雨天气;地形类型复杂,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急流瀑布。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读“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回答: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原料、能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的支持。(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
(3)图13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仍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钢铁森林(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 )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A 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