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发展差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9-25 18: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区域发展差异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一)划分10个9个12个(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一半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2、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中、西部快,
东西差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较高较低较高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迅猛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传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产业结构差异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活动题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城市密度3、工业化、城市化的差异较快相对滞后较高较低 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的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较高较低较高较低较大较小对外开放的差异(1)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气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具体划分是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二、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黑土、钙质土水田为主,重要商品
粮.棉.淡水养殖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三角)公路、铁路水路公路.铁路开放晚,程度低开放早,程度高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工业内蒙古新藏甘青陕川云贵渝宁桂三、西部大开发10+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众多山脉秦岭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天山昆仑山横断山脉祁连山内蒙古高原 西部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一、二级阶梯上。本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以及众多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秦岭、横断山脉等。众多的地貌类型是形成中国西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基础。三、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经济水平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南方与北方西部打开发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目的.优势.劣势.意义区 域 发 展 的 差 异东中西部差异产业结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