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金昌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金昌)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主要采用的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探究法 D.调查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2021·金昌)艾滋病病毒能攻击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该病毒进入人体后,最先接触到免疫细胞的何种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因此,该病毒进入人体后,最先接触到免疫细胞的细胞膜。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2021·金昌)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各种血细胞在形态、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一过程称为(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凋亡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造血干细胞经过细胞的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不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增加细胞数量,A不符合题意。
B.细胞生长是细胞吸取周围的物质,逐渐长大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C符合题意。
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4.(2021·金昌)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茎和叶中有坚韧的亚麻纤维,起支持作用。这种亚麻纤维属于( )
A.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 C.机械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A.肌肉组织,是动物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常木质化。因细胞形状和细胞加厚情况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如叶脉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机械组织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亚麻纤维属于机械组织,C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5.(2021·金昌)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6.(2021·金昌)在一片麦地中,影响一株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土壤 B.其他小麦
C.杂草、害虫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A.阳光、水、土壤是影响小麦生存的非生物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其他小麦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生物因素,B不符合题意。
C.杂草和害虫是影响小麦的生物因素,C不符合题意。
D.阳光、水、土壤、其他小麦、杂草以及害虫都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7.(2021·金昌)下列实例中,属于消费者吃生产者的是( )
A.鹰捕食田鼠 B.麻雀吃昆虫 C.绵羊吃草 D.狼捕食野兔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田鼠和鹰都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麻雀和昆虫都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绵羊是消费者,草是生产者,C符合题意。
D.狼和野兔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8.(2021·金昌)金水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蓄水景观带。下列关于金水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水湖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B.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
C.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不大
D.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金水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蓄水景观带,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因此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 ,B不符合题意。
C.非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因此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很大,C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9.(2021·金昌)小刘同学尝试用绿豆萌发制作豆芽时,必须要考虑哪种外界条件( )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有机肥料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沙子、光照和肥料不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0.(2021·金昌)小王同学在培养富贵竹的水中添加了含氮、镁、磷的无机盐,为了保证富贵竹的正常生长,你认为还应该添加( )
A.含硼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铅的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富贵竹主要是茎秆进行生长,因此,应施钾肥。
故答案为:C。
【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1.(2021·金昌)甲、乙两地种植同一品种甜瓜,除温度外,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两地夏季的昼夜温度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9℃ 23℃
A.甲地甜瓜白天的光合作用比乙地强
B.甲地甜瓜夜间的呼吸作用比乙地强
C.甲地昼夜温差大,甜瓜积累的糖分多
D.甲地昼夜温差大,甜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多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因为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呼吸作用更强,B不符合题意。
CD.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2.(2021·金昌)水果店常会用保鲜膜包裹水果,除了防止水分蒸发,另一个重要目的是(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呼吸作用
C.抑制光合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保存水果蔬菜的方法是降低氧气浓度或降低温度,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使有机物的分解变慢,A符合题意。
B.氧气浓度不足,会抑制呼吸作用,不会促进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氧气浓度不足,会影响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促进光合作用的做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储存水果是抑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3.(2015七上·耒阳期末)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B.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和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是相同的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只有绿色植物能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A错误;
B、植物白天不只是进行光合作用,也要呼吸作用.B错误;
C、绿色植物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和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都是氧气,D正确.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14.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你推测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干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所以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患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
15.(2022七下·承德期末)人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不包括( )
A.湿润空气 B.温暖空气 C.气体交换 D.清洁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呼吸道中的鼻腔内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腺细胞也分泌黏液能够湿润吸入的空气,A不符合题意。
B.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吸入的空气,B不符合题意。
C.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不属于呼吸道,C符合题意。
D.鼻腔内有鼻毛,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纤毛,能够清洁吸入的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16.(2021·金昌)肺泡中的氧气分子进入血液,需穿过的结构是( )
A.气管壁 B.肺泡壁
C.毛细血管壁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17.(2021·金昌)人体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成分是( )
A.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 C.氧气 D.葡萄糖
【答案】B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因此人体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故答案为:B。
【分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
18.(2021·金昌)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排尿时尿液经肾小管排出体外
C.肾小球和输尿管起过滤作用
D.原尿中的尿素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A符合题意。
B.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2022七下·普宁期末)下列神经中枢中,不在大脑皮层分布的是( )
A.视觉中枢 B.运动中枢 C.排尿中枢 D.语言中枢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等。排尿中枢是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其中脑和脊髓构成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别叫做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组成了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分的通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20.(2021·金昌)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新生婴儿吃奶
B.眼睛进入异物会流泪
C.吃山楂时分泌唾液
D.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教室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BC.“新生婴儿吃奶”“眼睛进入异物会流泪”“吃山楂时分泌唾液”都是人出生就有的先天性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教室”是在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1.(2021·金昌)唐人杜甫有诗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该诗句分别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 )
A.迁徙行为、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2.(2021·金昌)进入青春期,男生喉结突出、生长胡须,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器官和物质是( )
A.睾丸,雄性激素 B.前列腺,雄性激素
C.附睾,雌性激素 D.睾丸,甲状腺激素
【答案】A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故答案为:A。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储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粘液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排精、排尿
23.(2021·金昌)金昌市紫荆花海景区引进了一种稀有名贵花卉,若想在短期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
A.扦插 B.嫁接 C.组织培养 D.种子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组织培养
【解析】【解答】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例如:快速繁殖无病毒兰花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金昌市紫荆花海景区引进了一种稀有名贵花卉,若想在短期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故答案为:C。
【分析】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是加速植物繁殖、创造优良品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4.(2021·金昌)小李同学进行了“观察鸡卵的结构”探究活动,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卵壳具有保护鸡卵的作用
B.受精后,胎盘将会发育成雏鸡
C.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部分氧气
【答案】B
【知识点】观察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鸟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卵壳内具有卵壳膜,卵壳膜起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受精后,鸡卵的胚盘将会发育成雏鸡,B符合题意。
C.卵黄(蛋黄)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具有保护和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卵的结构:
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同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25.(2021·金昌)凉州熏醋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是西北人餐桌上离不开的调味品。熏醋在酿造过程中,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醋酸菌
【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A不符合题意。
B.制作米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B不符合题意。
C.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最主要的一种有益菌,能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的侵入,同时还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
D.当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醋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制作:
①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②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③制醋—醋酸菌
④制作米酒和酿酒—酒曲或者酵母菌
⑤制作酱和酱油—霉
26.(2021·金昌)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智人出现了许多区别于古猿的特征。下列关于智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够用火 B.具有语言能力
C.产生文字,会书写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A不符合题意。
B.“露西”少女时代就是这个时期。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逐渐的进化成现代人,B不符合题意。
C.智人时期还没发明文字,C符合题意。
D.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的进化阶段:
①南方古猿:130cm-140cm,两足行走;
②能人:140cm-150cm,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③直立人:150cm-160cm,会使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
④智人:150cm-180cm,能绘画、狩猎、雕刻、捕鱼、修筑房屋、缝制衣物以及制造各种功能的石器和骨器。
27.(2021·金昌)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B符合题意。
C.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不符合题意。
D.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8.(2021·金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接种疫苗的目的、注射入人体的疫苗分别是( )
A.控制传染源、抗原 B.切断传播途径、抗体
C.保护易感人群、抗体 D.保护易感人群、抗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9.(2021·金昌)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能抵御所有细菌、病毒的入侵
B.杀菌物质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C.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D.患过甲肝的人会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虽然免疫力能有效抵御病原体,但并不是坚不可摧的,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不良的习惯会使得免疫功能衰退,同时患有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血液病、癌症以及糖尿病等,同样会使得免疫系统功能受损。通常免疫力降低时并没有明显症状,不过往往会让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所以需做好防护工作,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患过甲肝的人,体内存留的抗体只对甲肝病毒起作用,对乙肝病毒无效,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0.(2021·金昌)香烟燃烧时会产生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下列对吸烟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吸烟能有效提高记忆力
B.吸烟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C.吸烟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D.吸烟仅对自己有害,对他人无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 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可见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据统计,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症、肺癌等。
二、综合题
31.(2021·金昌)金昌市每年都会在宁远堡镇举办梨花诗会,时值春日,梨花绽放,洁白如雪。下图A是梨花的外形图,图B是梨花的结构模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____”上填结构名称,“[ ]”中填序号)
(1)一朵梨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和 。
(2)梨花绽放后,[②]中的 落到[ ]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一个梨的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梨花的 中含有多枚[⑤] 。
(4)梨树的茎具有 ,所以梨树能逐年加粗。
(5)梨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运输至叶片,其动力来源是 。
【答案】(1)雄蕊;雌蕊
(2)花粉;①
(3)子房;胚珠
(4)形成层
(5)蒸腾作用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2)传粉:花粉从②花药落到雌蕊①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如下:
因此,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因此,一个梨的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梨花子房内含有多枚胚珠。
(4)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因此梨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运输至叶片,其动力来源是蒸腾作用。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2.(2021·金昌)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①]中的 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 。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③] 分泌的胆汁能够乳化脂肪,属于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
(4)当血液流经[⑥]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氧气含量 。
(5)[⑤]除了分泌胰液外,还能分泌 ,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答案】(1)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氨基酸
(3)肝脏;物理性
(4)增加;减少
(5)胰岛素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淀粉的初步分解部位是口腔,口腔的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2)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必须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能被人体吸收,例如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3)③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没有消化脂肪的酶,但分泌的胆汁可以乳化脂肪,帮助小肠消化脂肪,属于物理性的消化。
(4)小肠中的营养物质多,当血液流经小肠的小肠绒毛时,小肠中的营养物质会进入到血液中,这个过程称为吸收,所以血液中营养物质会增加,流经小肠的血液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最先流进右心房,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
(5)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含有很多消化酶,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
【分析】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33.(2021·金昌)永昌啤酒大麦具有籽粒饱满、色泽纯正、营养成分高等特点,因此永昌县被誉为“优质啤酒大麦之乡”。已知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在遗传学上,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
(2)基因D和d是有遗传效应的 分子片段,该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绕构成的 结构。
(3)科研工作者取两株高茎啤酒大麦进行杂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请你推测:亲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都是 ,子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矮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 。
(4)从理论上分析,在上述杂交组合中,子代矮茎啤酒大麦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 。
(5)科研工作者将小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啤酒大麦中,培育出抗旱的啤酒大麦,这种技术称为 。
【答案】(1)相对性状
(2)DNA;双螺旋
(3)Dd;DD和Dd;dd
(4)25%或1/4
(5)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在遗传学上,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2)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科研工作者取两株高茎啤酒大麦进行杂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已知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子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子代矮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dd。
(4)由遗传图解可知,上述杂交组合中,子代矮茎啤酒大麦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25%。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因此,科研工作者将小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啤酒大麦中,培育出抗旱的啤酒大麦,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4.(2021·金昌)下图是我们学习过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与蝗虫相比,A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多了 时期。
(2)B的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
(3)C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 。
(4)D的胚胎发育在母体 内进行。
(5)F的身体两侧有 ,能感知水流方向。
(6)上述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 ,体温恒定的是 。(填字母)
【答案】(1)蛹
(2)水;鳃
(3)羽毛
(4)子宫
(5)侧线
(6)A;C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与蝗虫相比,A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2)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3)C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4)D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F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
(6)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A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F鱼类、B两栖类、E爬行类、C鸟类和D哺乳类。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C鸟类和D哺乳动物。
因此上述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A。体温恒定的是CD。
【分析】图中:A蚕属于节肢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家鸽属于鸟类,D狗属于哺乳动物,E乌龟属于爬行动物,F属于鱼类。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三、实验探究题
35.(2021·金昌)小李同学阅读时看到“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浓度越高,褪色现象越明显。”于是他想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低,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置一定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
(2)取3支洁净试管,编号①②③,分别加入加碘的淀粉溶液4mL。
(3)将草莓和西瓜分别榨成汁。
(4)①号试管加入蒸馏水2mL,②号试管加入草莓汁,③号试管加入西瓜汁。
(5)30分钟后,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1)加碘后的淀粉溶液呈 色。
(2)①号试管内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3)②号和③号试管加入的果汁均为 mL。
(4)30分钟后,②号试管内溶液颜色比③号浅很多,由此说明, (填“草莓”或“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5)若将果汁加热后做此实验,会发现加碘的淀粉溶液不会变色,这说明 。
(6)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患 ,因此我们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
【答案】(1)蓝
(2)设置对照或形成对照
(3)2
(4)草莓
(5)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
(6)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草莓、柑橘、番茄等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1)淀粉遇到碘变蓝色。因此加碘后的淀粉溶液呈蓝色。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因此①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②③加入的果汁量应为2mL。
(4)“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浓度越高,褪色现象越明显”,因此,30分钟后,②号试管内溶液颜色比③号浅很多,由此说明草莓中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
(5)维生素C的结构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经过加热或高温后会被破坏,无法正常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就丧失了原来的营养价值,所以说一般的水果还是要生吃,才会体现出它们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饮食中,要注意一些烹调方式,避免维生素的流失。
(6)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金昌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金昌)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主要采用的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探究法 D.调查法
2.(2021·金昌)艾滋病病毒能攻击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该病毒进入人体后,最先接触到免疫细胞的何种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3.(2021·金昌)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各种血细胞在形态、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一过程称为(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凋亡
4.(2021·金昌)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茎和叶中有坚韧的亚麻纤维,起支持作用。这种亚麻纤维属于( )
A.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 C.机械组织 D.营养组织
5.(2021·金昌)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6.(2021·金昌)在一片麦地中,影响一株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土壤 B.其他小麦
C.杂草、害虫 D.以上都是
7.(2021·金昌)下列实例中,属于消费者吃生产者的是( )
A.鹰捕食田鼠 B.麻雀吃昆虫 C.绵羊吃草 D.狼捕食野兔
8.(2021·金昌)金水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蓄水景观带。下列关于金水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水湖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B.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
C.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不大
D.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
9.(2021·金昌)小刘同学尝试用绿豆萌发制作豆芽时,必须要考虑哪种外界条件( )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有机肥料
10.(2021·金昌)小王同学在培养富贵竹的水中添加了含氮、镁、磷的无机盐,为了保证富贵竹的正常生长,你认为还应该添加( )
A.含硼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铅的无机盐
11.(2021·金昌)甲、乙两地种植同一品种甜瓜,除温度外,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两地夏季的昼夜温度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9℃ 23℃
A.甲地甜瓜白天的光合作用比乙地强
B.甲地甜瓜夜间的呼吸作用比乙地强
C.甲地昼夜温差大,甜瓜积累的糖分多
D.甲地昼夜温差大,甜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多
12.(2021·金昌)水果店常会用保鲜膜包裹水果,除了防止水分蒸发,另一个重要目的是(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呼吸作用
C.抑制光合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13.(2015七上·耒阳期末)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B.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和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是相同的
14.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你推测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干细胞
15.(2022七下·承德期末)人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不包括( )
A.湿润空气 B.温暖空气 C.气体交换 D.清洁空气
16.(2021·金昌)肺泡中的氧气分子进入血液,需穿过的结构是( )
A.气管壁 B.肺泡壁
C.毛细血管壁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17.(2021·金昌)人体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成分是( )
A.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 C.氧气 D.葡萄糖
18.(2021·金昌)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排尿时尿液经肾小管排出体外
C.肾小球和输尿管起过滤作用
D.原尿中的尿素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19.(2022七下·普宁期末)下列神经中枢中,不在大脑皮层分布的是( )
A.视觉中枢 B.运动中枢 C.排尿中枢 D.语言中枢
20.(2021·金昌)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新生婴儿吃奶
B.眼睛进入异物会流泪
C.吃山楂时分泌唾液
D.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教室
21.(2021·金昌)唐人杜甫有诗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该诗句分别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 )
A.迁徙行为、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繁殖行为
22.(2021·金昌)进入青春期,男生喉结突出、生长胡须,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器官和物质是( )
A.睾丸,雄性激素 B.前列腺,雄性激素
C.附睾,雌性激素 D.睾丸,甲状腺激素
23.(2021·金昌)金昌市紫荆花海景区引进了一种稀有名贵花卉,若想在短期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
A.扦插 B.嫁接 C.组织培养 D.种子繁殖
24.(2021·金昌)小李同学进行了“观察鸡卵的结构”探究活动,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卵壳具有保护鸡卵的作用
B.受精后,胎盘将会发育成雏鸡
C.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部分氧气
25.(2021·金昌)凉州熏醋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是西北人餐桌上离不开的调味品。熏醋在酿造过程中,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醋酸菌
26.(2021·金昌)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智人出现了许多区别于古猿的特征。下列关于智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够用火 B.具有语言能力
C.产生文字,会书写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27.(2021·金昌)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8.(2021·金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接种疫苗的目的、注射入人体的疫苗分别是( )
A.控制传染源、抗原 B.切断传播途径、抗体
C.保护易感人群、抗体 D.保护易感人群、抗原
29.(2021·金昌)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能抵御所有细菌、病毒的入侵
B.杀菌物质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C.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D.患过甲肝的人会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30.(2021·金昌)香烟燃烧时会产生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下列对吸烟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吸烟能有效提高记忆力
B.吸烟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C.吸烟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D.吸烟仅对自己有害,对他人无影响
二、综合题
31.(2021·金昌)金昌市每年都会在宁远堡镇举办梨花诗会,时值春日,梨花绽放,洁白如雪。下图A是梨花的外形图,图B是梨花的结构模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____”上填结构名称,“[ ]”中填序号)
(1)一朵梨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和 。
(2)梨花绽放后,[②]中的 落到[ ]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一个梨的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梨花的 中含有多枚[⑤] 。
(4)梨树的茎具有 ,所以梨树能逐年加粗。
(5)梨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运输至叶片,其动力来源是 。
32.(2021·金昌)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①]中的 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 。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③] 分泌的胆汁能够乳化脂肪,属于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
(4)当血液流经[⑥]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氧气含量 。
(5)[⑤]除了分泌胰液外,还能分泌 ,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33.(2021·金昌)永昌啤酒大麦具有籽粒饱满、色泽纯正、营养成分高等特点,因此永昌县被誉为“优质啤酒大麦之乡”。已知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在遗传学上,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
(2)基因D和d是有遗传效应的 分子片段,该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绕构成的 结构。
(3)科研工作者取两株高茎啤酒大麦进行杂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请你推测:亲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都是 ,子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矮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 。
(4)从理论上分析,在上述杂交组合中,子代矮茎啤酒大麦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 。
(5)科研工作者将小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啤酒大麦中,培育出抗旱的啤酒大麦,这种技术称为 。
34.(2021·金昌)下图是我们学习过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与蝗虫相比,A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多了 时期。
(2)B的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
(3)C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 。
(4)D的胚胎发育在母体 内进行。
(5)F的身体两侧有 ,能感知水流方向。
(6)上述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 ,体温恒定的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
35.(2021·金昌)小李同学阅读时看到“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浓度越高,褪色现象越明显。”于是他想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低,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置一定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
(2)取3支洁净试管,编号①②③,分别加入加碘的淀粉溶液4mL。
(3)将草莓和西瓜分别榨成汁。
(4)①号试管加入蒸馏水2mL,②号试管加入草莓汁,③号试管加入西瓜汁。
(5)30分钟后,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1)加碘后的淀粉溶液呈 色。
(2)①号试管内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3)②号和③号试管加入的果汁均为 mL。
(4)30分钟后,②号试管内溶液颜色比③号浅很多,由此说明, (填“草莓”或“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5)若将果汁加热后做此实验,会发现加碘的淀粉溶液不会变色,这说明 。
(6)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患 ,因此我们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因此,该病毒进入人体后,最先接触到免疫细胞的细胞膜。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造血干细胞经过细胞的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不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增加细胞数量,A不符合题意。
B.细胞生长是细胞吸取周围的物质,逐渐长大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C符合题意。
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A.肌肉组织,是动物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常木质化。因细胞形状和细胞加厚情况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如叶脉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机械组织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亚麻纤维属于机械组织,C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6.【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A.阳光、水、土壤是影响小麦生存的非生物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其他小麦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生物因素,B不符合题意。
C.杂草和害虫是影响小麦的生物因素,C不符合题意。
D.阳光、水、土壤、其他小麦、杂草以及害虫都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田鼠和鹰都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麻雀和昆虫都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绵羊是消费者,草是生产者,C符合题意。
D.狼和野兔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8.【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金水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蓄水景观带,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因此金水湖景区所有的植物可称作植被 ,B不符合题意。
C.非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因此非生物因素对金水湖的生物影响很大,C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金水湖的植物和动物能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9.【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沙子、光照和肥料不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0.【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富贵竹主要是茎秆进行生长,因此,应施钾肥。
故答案为:C。
【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因为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呼吸作用更强,B不符合题意。
CD.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2.【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保存水果蔬菜的方法是降低氧气浓度或降低温度,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使有机物的分解变慢,A符合题意。
B.氧气浓度不足,会抑制呼吸作用,不会促进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氧气浓度不足,会影响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促进光合作用的做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储存水果是抑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3.【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只有绿色植物能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A错误;
B、植物白天不只是进行光合作用,也要呼吸作用.B错误;
C、绿色植物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和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都是氧气,D正确.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14.【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所以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患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
15.【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呼吸道中的鼻腔内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腺细胞也分泌黏液能够湿润吸入的空气,A不符合题意。
B.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吸入的空气,B不符合题意。
C.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不属于呼吸道,C符合题意。
D.鼻腔内有鼻毛,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纤毛,能够清洁吸入的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16.【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17.【答案】B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因此人体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故答案为:B。
【分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
18.【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A符合题意。
B.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等。排尿中枢是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其中脑和脊髓构成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别叫做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组成了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分的通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20.【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BC.“新生婴儿吃奶”“眼睛进入异物会流泪”“吃山楂时分泌唾液”都是人出生就有的先天性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进教室”是在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1.【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2.【答案】A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故答案为:A。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储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粘液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排精、排尿
23.【答案】C
【知识点】组织培养
【解析】【解答】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例如:快速繁殖无病毒兰花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金昌市紫荆花海景区引进了一种稀有名贵花卉,若想在短期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故答案为:C。
【分析】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是加速植物繁殖、创造优良品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4.【答案】B
【知识点】观察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鸟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卵壳内具有卵壳膜,卵壳膜起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受精后,鸡卵的胚盘将会发育成雏鸡,B符合题意。
C.卵黄(蛋黄)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具有保护和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卵的结构:
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同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25.【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A不符合题意。
B.制作米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B不符合题意。
C.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最主要的一种有益菌,能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的侵入,同时还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
D.当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醋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制作:
①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②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③制醋—醋酸菌
④制作米酒和酿酒—酒曲或者酵母菌
⑤制作酱和酱油—霉
26.【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A不符合题意。
B.“露西”少女时代就是这个时期。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逐渐的进化成现代人,B不符合题意。
C.智人时期还没发明文字,C符合题意。
D.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的进化阶段:
①南方古猿:130cm-140cm,两足行走;
②能人:140cm-150cm,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③直立人:150cm-160cm,会使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
④智人:150cm-180cm,能绘画、狩猎、雕刻、捕鱼、修筑房屋、缝制衣物以及制造各种功能的石器和骨器。
27.【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B符合题意。
C.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不符合题意。
D.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8.【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9.【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虽然免疫力能有效抵御病原体,但并不是坚不可摧的,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不良的习惯会使得免疫功能衰退,同时患有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血液病、癌症以及糖尿病等,同样会使得免疫系统功能受损。通常免疫力降低时并没有明显症状,不过往往会让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所以需做好防护工作,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患过甲肝的人,体内存留的抗体只对甲肝病毒起作用,对乙肝病毒无效,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0.【答案】C
【知识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 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可见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据统计,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症、肺癌等。
31.【答案】(1)雄蕊;雌蕊
(2)花粉;①
(3)子房;胚珠
(4)形成层
(5)蒸腾作用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2)传粉:花粉从②花药落到雌蕊①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如下:
因此,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因此,一个梨的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梨花子房内含有多枚胚珠。
(4)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因此梨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运输至叶片,其动力来源是蒸腾作用。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2.【答案】(1)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氨基酸
(3)肝脏;物理性
(4)增加;减少
(5)胰岛素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淀粉的初步分解部位是口腔,口腔的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2)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必须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能被人体吸收,例如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3)③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没有消化脂肪的酶,但分泌的胆汁可以乳化脂肪,帮助小肠消化脂肪,属于物理性的消化。
(4)小肠中的营养物质多,当血液流经小肠的小肠绒毛时,小肠中的营养物质会进入到血液中,这个过程称为吸收,所以血液中营养物质会增加,流经小肠的血液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最先流进右心房,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
(5)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含有很多消化酶,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
【分析】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33.【答案】(1)相对性状
(2)DNA;双螺旋
(3)Dd;DD和Dd;dd
(4)25%或1/4
(5)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在遗传学上,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2)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科研工作者取两株高茎啤酒大麦进行杂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已知啤酒大麦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子代高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子代矮茎啤酒大麦的基因组成是dd。
(4)由遗传图解可知,上述杂交组合中,子代矮茎啤酒大麦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25%。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因此,科研工作者将小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啤酒大麦中,培育出抗旱的啤酒大麦,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4.【答案】(1)蛹
(2)水;鳃
(3)羽毛
(4)子宫
(5)侧线
(6)A;C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与蝗虫相比,A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2)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3)C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4)D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F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
(6)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A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F鱼类、B两栖类、E爬行类、C鸟类和D哺乳类。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C鸟类和D哺乳动物。
因此上述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A。体温恒定的是CD。
【分析】图中:A蚕属于节肢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家鸽属于鸟类,D狗属于哺乳动物,E乌龟属于爬行动物,F属于鱼类。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5.【答案】(1)蓝
(2)设置对照或形成对照
(3)2
(4)草莓
(5)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
(6)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草莓、柑橘、番茄等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1)淀粉遇到碘变蓝色。因此加碘后的淀粉溶液呈蓝色。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因此①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②③加入的果汁量应为2mL。
(4)“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浓度越高,褪色现象越明显”,因此,30分钟后,②号试管内溶液颜色比③号浅很多,由此说明草莓中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
(5)维生素C的结构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经过加热或高温后会被破坏,无法正常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就丧失了原来的营养价值,所以说一般的水果还是要生吃,才会体现出它们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饮食中,要注意一些烹调方式,避免维生素的流失。
(6)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