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31 10: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思考:
从材料和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变化?
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近些年,陆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
分析以下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的表现。
补充: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为1756.01万,均为城镇人口。
一、城镇化(城市化)
2.城镇化的表现
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1.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
乡村地区
在空间上集聚
转变为城市地区
我国截至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亿9008万人,2017年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亿1347万人,那么,中国的城镇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多少? 2017年,美国人口总数为3.24亿人,城市人口2.65亿,那么是否说明美国城镇化水平比中国低?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58.52%
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82%
【易错辨析】
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农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镇化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
“推力”“拉力”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城市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利
农村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的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导致世界城镇化进程也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1、时间差异(城镇化进程)
读图分析:①城镇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
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哪一阶段?
③郊区城镇化现象和逆城镇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
城镇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30%
较慢
较高
30%—70%
很快

>70%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的区别(以英国城镇化进程为例)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人口由市区迁 往郊区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逆城镇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 :环境恶化; 地价上涨、贵;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生活质量差等
②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 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逐步完善
③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城乡间交通运输的通达度提高)
注意:
①郊区城镇化是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逆城镇化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②逆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镇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区分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
【探究二 】
1、先看图例
2、注意箭头指向
1、时间差异(城镇化进程)
读图分析:①城镇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
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哪一阶段?
③郊区城镇化现象和逆城镇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
城镇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30%
较慢
较高
30%—70%
很快

>70%
趋缓,甚至停滞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B
典型例题
2、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世界大都市带的分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中国
巴西
德国
英国
法国
韩国
巴基斯坦
美国
墨西哥
印度
埃塞俄比亚
加拿大



意大利
西班牙
澳大利亚
比利时
新加坡
日本
阿根廷
城镇人口比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
  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人均 GDP
(美元)
新加坡 100 64581.94
比利时 98.001 46556.1
阿根廷 91.87 11652.57
日本 91.616 39286.74
巴西 86.569 8920.762
澳大利亚 86.012 57305.3
英国 83.398 42491.36
美国 82.256 62641.01
大韩民国 81.459 31362.75
加拿大 81.411 46210.55
法国 80.444 41463.64
西班牙 80.321 30523.86
墨西哥 80.156 9698.084
德国 77.312 48195.58
意大利 70.438 34318.35
中国 59.152 9770.847
巴基斯坦 36.666 1472.893
印度 34.03 2015.59
肯尼亚 27.03 1710.51
埃塞俄比亚 20.763 772.312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找出图中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国家。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较低,目前发展速度快。
2、空间差异
(2)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
南美洲
基础设施
亚洲国家
印度
(1)世界主要大都市带:(课本48页,自学了解)
读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图中四个虚线区域内国家,虚假城市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A
典型例题
3. 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但东西部城镇化差距较大。
2.城镇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 村 城 市
土地利用方式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转 变 为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

欠发达
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高
利>弊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
噪声
大点声,我听不见!
光源
啊!!我的眼睛!
交通
开车没有走路快!
住宅
我住在“城市”!!
水圈
城市也能看“海景”
生物圈
大圣“无树可攀”
大气圈
“天亮了吗???”
岩石圈
想种地,地没了
三、(一)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问题严重:
( 1 )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放射性污染
( 2 )生态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水域面积减小,绿地面积减小等
2、社会经济问题
(1)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
(2)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犯罪率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二)主要对策
城市病
(1)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4)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有较完善设施的城镇,与大城市有便捷交通联系,为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活动探究一:课本54页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则 ①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
②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几率,加大了防洪投入
③城市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①统一规划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次系统
③尽量种植适合的本土草和树
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
⑤依法保护绿地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