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3 17:55: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澄海期末)《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记载“古老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毁借。造字之本也。”《汉书》中记载的这几种选字法最早应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
夏朝时期没出现材料中的文字,排除A项;
周朝已经有甲骨文了,排除C项;
秦朝时期的文字是小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甲骨文出现的朝代,记载的内容,甲骨文的评价等知识点即可作答。
2.(2021七上·临江期末)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3.(2021七上·高州期末)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西方人在青铜器制造方面能够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2021七上·临江期末)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等文字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故甲骨文能记载题干材料中有关于商王武丁的ト问、乘车狩猎的内容。 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5.(2021七上·伊通期末)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记录的是商周时期的史实,通过解读,可以研究商周时期的史实,因此,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秦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2021七上·龙华期末)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做药材。后来被北京的官员王懿荣买了下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最早出现在(  )
A.炎黄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夏朝 D.商朝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为依托,考查甲骨文。
7.(2021七上·澄海期末)“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多是陶器。另外,骨、牙器用具的需要也推动了相应手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
B.平民百姓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
C.骨、角、牙器用具较多,平民不需要青铜器
D.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不如陶器精美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逐渐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A项正确;
不是平民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是因为青铜器贵重,排除B项;
因为青铜器昂贵,所以骨、角、牙器用具较多,排除C项;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丰富,并不是不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艺术。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青铜器的地位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1七上·江油期末)考古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了解夏、商和西周灿烂文明唯一的文字资料
B.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了解夏、商和西周灿烂文明唯一的文字资料,不符合题意;
B.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不符合史实;
C.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表明,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它真实地记录了商朝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2021七上·通榆期末)巨大的司母戊鼎的制造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D.铁器开始使用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畜牧业发达 ,不符合题意;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体型硕大,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要求十分复杂,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工艺水平高超,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铁器开始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图)。据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图片可知,甲骨文中的“女、令、见、光”字,都是一个跪坐的形象,这说明当时跪坐现象非常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凳子作为一种日常用具,是在隋唐时期由胡地传入,并在宋时成形为现在的式样。所以,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人,基本是席地而坐,而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跪坐即为一种符合礼数的姿势。因此,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表明这种跪坐姿势是礼仪规范的结果,故 A 项符合题意;
跪坐是汉族古时的居坐的一种方式,即席地而坐,因此,与狩猎、训练和刑罚无关,排除 BC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2021七上·孝感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那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朝,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都是研究商朝时期历史的资料,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
A.青铜器和甲骨文 B.史学和文学
C.书法和绘画 D.雕刻和石窟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文化。难度适中,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即可作答。
14.(2021七上·孝感月考)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
B.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武王率军在牧野大败商军
D.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甲骨文
【解析】【分析】A. 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属于评论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武王率军在牧野大败商军 ,不符合题意;
D.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的定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青铜制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指铜、锡、铅的合金,用泥范铸造法制作而成。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难度较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最重”,掌握司母戊鼎的评价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
16.(2021七上·北京月考)制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   ”,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其代表有著名的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答案】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e)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故答案为:1、泥范铸造法 2、司母戊鼎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及最重的青铜器即可作答。
17.(2018七下·云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
【甲骨文】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图三:利簋;主要用途是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1899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
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观看三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图三是利簋,是已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品,祭祀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祭器。所以,三幅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用在祭祀方面。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令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甲骨文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澄海期末)《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记载“古老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毁借。造字之本也。”《汉书》中记载的这几种选字法最早应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2021七上·临江期末)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
3.(2021七上·高州期末)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西方人在青铜器制造方面能够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2021七上·临江期末)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等文字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5.(2021七上·伊通期末)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6.(2021七上·龙华期末)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做药材。后来被北京的官员王懿荣买了下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最早出现在(  )
A.炎黄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夏朝 D.商朝
7.(2021七上·澄海期末)“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多是陶器。另外,骨、牙器用具的需要也推动了相应手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
B.平民百姓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
C.骨、角、牙器用具较多,平民不需要青铜器
D.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不如陶器精美
8.(2021七上·江油期末)考古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了解夏、商和西周灿烂文明唯一的文字资料
B.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10.(2021七上·通榆期末)巨大的司母戊鼎的制造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D.铁器开始使用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图)。据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12.(2021七上·孝感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那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
A.青铜器和甲骨文 B.史学和文学
C.书法和绘画 D.雕刻和石窟
14.(2021七上·孝感月考)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
B.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武王率军在牧野大败商军
D.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
二、非选择题
16.(2021七上·北京月考)制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   ”,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其代表有著名的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17.(2018七下·云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
【甲骨文】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
夏朝时期没出现材料中的文字,排除A项;
周朝已经有甲骨文了,排除C项;
秦朝时期的文字是小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甲骨文出现的朝代,记载的内容,甲骨文的评价等知识点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故甲骨文能记载题干材料中有关于商王武丁的ト问、乘车狩猎的内容。 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记录的是商周时期的史实,通过解读,可以研究商周时期的史实,因此,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秦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为依托,考查甲骨文。
7.【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逐渐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A项正确;
不是平民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是因为青铜器贵重,排除B项;
因为青铜器昂贵,所以骨、角、牙器用具较多,排除C项;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丰富,并不是不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艺术。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青铜器的地位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了解夏、商和西周灿烂文明唯一的文字资料,不符合题意;
B.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不符合史实;
C.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表明,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它真实地记录了商朝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畜牧业发达 ,不符合题意;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体型硕大,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要求十分复杂,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工艺水平高超,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铁器开始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1.【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图片可知,甲骨文中的“女、令、见、光”字,都是一个跪坐的形象,这说明当时跪坐现象非常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凳子作为一种日常用具,是在隋唐时期由胡地传入,并在宋时成形为现在的式样。所以,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人,基本是席地而坐,而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跪坐即为一种符合礼数的姿势。因此,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表明这种跪坐姿势是礼仪规范的结果,故 A 项符合题意;
跪坐是汉族古时的居坐的一种方式,即席地而坐,因此,与狩猎、训练和刑罚无关,排除 BC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朝,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都是研究商朝时期历史的资料,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文化。难度适中,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甲骨文
【解析】【分析】A. 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属于评论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武王率军在牧野大败商军 ,不符合题意;
D.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的定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5.【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青铜制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指铜、锡、铅的合金,用泥范铸造法制作而成。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难度较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最重”,掌握司母戊鼎的评价即可作答。
16.【答案】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e)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故答案为:1、泥范铸造法 2、司母戊鼎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及最重的青铜器即可作答。
17.【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图三:利簋;主要用途是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1899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
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观看三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图三是利簋,是已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品,祭祀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祭器。所以,三幅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用在祭祀方面。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令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甲骨文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