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高州期末)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文学艺术空前发达 B.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C.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斗争激烈
2.(2021七上·长春期末)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3.(2021七上·长春期末)《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材料反映出( )
①周天子的威望下降 ②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
③最终秦国完成统一 ④诸侯之间进行混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2021七上·龙华期末)与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相关的史实是( )
A.逐鹿之战 B.春秋争霸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5.(2021七上·临江期末)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青铜器的使用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骨耜的使用 D.陶器的使用
6.(2021七上·龙华期末)“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下说法中最不可靠的是( )
A.考古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
B.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C.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
D.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
7.(2021七上·长春期末)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8.(2021七上·江油期末)“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 )
A.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
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C.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是陪葬必需品
D.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经比较成熟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生产具的革新与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标志。春秋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标志性生产工具和技术是( )
A.石器和刀耕火种 B.石器和来耜耕种
C.青铜工具和来耜耕种 D.铁制农具和牛耕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魯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12.(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争霸、兼并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21七上·大冶月考)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建立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D.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繁荣富强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春秋时期,诸侯称霸,曾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国家中,是春秋霸主,但不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2021七上·吉林月考)下列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你( )
A.晋文公 B.周武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7.(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 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农业产量的提高
18.(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 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齐桓公、秦国
C.晋文公、齐国 D.楚庄王、秦国
19.(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原创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 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有( )
A.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B.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C.巨鹿之战、吴越争霸 D.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20.(2021七上·佛山月考)“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楚国人成为中原人
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临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他”是谁?这场改革成就了“他”怎样的霸业?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改革?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是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3)材料三中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这场改革有何影响(一点即可)?
(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2.(2021七上·长春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顶洞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朵、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原。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出山顶洞人的交往处于什么状态?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写出这一时期的霸主两位。争霸及民族斗争给各民族交往带来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对于人类的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简要勾画出这条道路。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说明?对于民族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依据材料五概括,各民族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举出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一例。
23.(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是我国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国)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场改革的内容?这场改革成就了谁的霸业?
(2)材料二所述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一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什么?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什么改革?改革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4.(2021七上·铁西期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
(4)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写出两点即可)
25.(2021七上·高州期末)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果尤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发奋图强的改革】
材料二:商鞅方升及铭文
材料三:於是以鞅为大良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大师和经典辈出】
材料四: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西汉]司马迁《史记》
回答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一所示文物证明了什么时候的什么基本史实?
(2)阅读材料二、三,材料二、三为不同类型的史料,但它们反映了同一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如果要研究这一事件,你认为哪一材料更可信,请说明理由。材料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用原文回答)
(3)阅读材料四,材料四涉及诸子百家中的哪些主要学派?
(4)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2.【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石斧、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B项;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并未大范围使用,排除D项;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影响。
3.【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①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故①正确;④材料“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说明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故④正确;②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故②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信息,故③错误。选项C①④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史记》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与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几个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很快富国强兵,利用“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犁牛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6.【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 A .考古发掘的文物是最有力的历史证据,排除;
B .典籍记载具有客观真实性,故春秋时期关于牛耕的记载可以作为证据,排除;
C .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春秋牛骨头不能作为认定牛耕的证据,故 C 符合题意;
D . 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 能够证实春秋时牛耕的存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知道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不能证明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
7.【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哀怨托离骚”可知所写人物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诗歌新体——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对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
8.【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不符合题意;
B.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不符合题意;
C. 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是陪葬必需品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铁制农具,这说明早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了,铁制农具已经比较成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石器和刀耕火种 ,不符合题意;
B. 石器和来耜耕种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工具和来耜耕种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1.【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B 正确;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春秋的争霸战争、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利于局部统一;商鞅变法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具体体现。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春秋战国大变革的特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而理解大变革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了分封制。A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难度适中,掌握分封制的目的、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影响、盘庚迁殷的影响、八王之乱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14.【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富国强兵,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等,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因此是春秋霸主不是战国七雄的是晋和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春秋的主要霸主和战国七雄,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6.【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选项A正确;
选项BCD都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水利工程的兴修,不符合史实;
B.农业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他们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农业产量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理解。
18.【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A. 齐桓公、齐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战国七雄中,最终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的是秦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晋文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D. 楚庄王、秦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不符合题意;
B. 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命令打破饭锅,沉掉船只,以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大胜秦军;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战败,为了激励自己,睡草做的床,品尝苦胆,最终打败吴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0.【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楚国文化正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知其说明的是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加速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春秋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21.【答案】(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根据"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尊王攘夷"可知"是齐桓公;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极大的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3)根据"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如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故答案为:
(1)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 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点评】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1)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任意两位霸主: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作用。线路略。
(4)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5)经济、文化、思想感情: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春秋争霸;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山顶洞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可知。材料反映出山顶洞人的交往处于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依据材料“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可知,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争霸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原。”可知,材料中的“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依据材料“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依据材料“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闳与偏见逐渐减少。”概括可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交流。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表现在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
(1)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齐桓公、晋文公等;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作用;路线:从长安一河西走廊-一西域(今新疆地区)西亚一一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
(4)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5)经济、文化、思想感情;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态、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影响、丝绸之路以及路线、孝文帝改革以及作用、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等知识。
23.【答案】(1)管仲改革;齐桓公。
(2)战国时期秦国;取消贵族特权,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材料一是管仲改革的内容,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首霸中原奠定了基础,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材料二所述改革是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建立县制。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应符合本国国情等。
故答案为:
(1) 管仲改革;齐桓公。
(2) 战国时期秦国;取消贵族特权,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点评】 本题考查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1)犬戎族;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东汉、魏、晋时期。
(4)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张骞的历史贡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又使得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魏、晋时期 ,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 ,促进了民族融合;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有: 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故答案为:(1) 犬戎族;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 东汉、魏、晋时期。
(4) 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5.【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事件:商鞅变法。材料二更可信。理由:因为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出土文物),材料三是后人所写。措施:为田开阡陌。
(3)儒家;兵家。
(4)经济、政治、思想。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春秋时期牛已被用于农业生产,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商鞅方升和方升内铭文印证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材料三出自《史记》,史书记载了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同一事件即商鞅变法。材料二商鞅方升属于历史文物,属于第一手资料,材料三是后人记载,所以材料二更可信。“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意味着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3)根据材料四可知,《周易》是儒家经典,“孔子厄陈蔡,作《春秋》”中孔子是学家学派创始人,“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中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铁农具和牛耕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材料二、三商鞅变法属于政治改革,材料四诸子百家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
故答案为:(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事件:商鞅变法。材料二更可信。理由:因为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出土文物),材料三后人所写。措施:为田开阡陌。
(3)儒家;兵家。
(4)经济、政治、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史料的价值、诸子百家中的主要学派、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如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 /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高州期末)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文学艺术空前发达 B.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C.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斗争激烈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2.(2021七上·长春期末)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石斧、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B项;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并未大范围使用,排除D项;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影响。
3.(2021七上·长春期末)《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材料反映出( )
①周天子的威望下降 ②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
③最终秦国完成统一 ④诸侯之间进行混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①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故①正确;④材料“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说明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故④正确;②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故②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信息,故③错误。选项C①④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史记》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021七上·龙华期末)与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相关的史实是( )
A.逐鹿之战 B.春秋争霸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与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几个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很快富国强兵,利用“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2021七上·临江期末)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青铜器的使用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骨耜的使用 D.陶器的使用
【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犁牛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6.(2021七上·龙华期末)“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下说法中最不可靠的是( )
A.考古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
B.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C.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
D.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
【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 A .考古发掘的文物是最有力的历史证据,排除;
B .典籍记载具有客观真实性,故春秋时期关于牛耕的记载可以作为证据,排除;
C .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春秋牛骨头不能作为认定牛耕的证据,故 C 符合题意;
D . 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 能够证实春秋时牛耕的存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知道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不能证明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
7.(2021七上·长春期末)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哀怨托离骚”可知所写人物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诗歌新体——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对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
8.(2021七上·江油期末)“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 )
A.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
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C.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是陪葬必需品
D.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经比较成熟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不符合题意;
B.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不符合题意;
C. 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是陪葬必需品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铁制农具,这说明早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了,铁制农具已经比较成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后来发展为磨制石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石器、铁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石器、铁器 ,不符合题意;
D. 铁器、石器、青铜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生产具的革新与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标志。春秋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标志性生产工具和技术是( )
A.石器和刀耕火种 B.石器和来耜耕种
C.青铜工具和来耜耕种 D.铁制农具和牛耕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石器和刀耕火种 ,不符合题意;
B. 石器和来耜耕种 ,不符合题意;
C. 青铜工具和来耜耕种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魯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B 正确;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2.(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争霸、兼并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春秋的争霸战争、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利于局部统一;商鞅变法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具体体现。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春秋战国大变革的特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而理解大变革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1七上·大冶月考)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建立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D.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繁荣富强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了分封制。A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难度适中,掌握分封制的目的、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影响、盘庚迁殷的影响、八王之乱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春秋时期,诸侯称霸,曾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富国强兵,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即可作答。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国家中,是春秋霸主,但不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等,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因此是春秋霸主不是战国七雄的是晋和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春秋的主要霸主和战国七雄,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6.(2021七上·吉林月考)下列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你( )
A.晋文公 B.周武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选项A正确;
选项BCD都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 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农业产量的提高
【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水利工程的兴修,不符合史实;
B.农业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他们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农业产量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理解。
18.(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 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齐桓公、秦国
C.晋文公、齐国 D.楚庄王、秦国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A. 齐桓公、齐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战国七雄中,最终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的是秦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晋文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D. 楚庄王、秦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原创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 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有( )
A.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B.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C.巨鹿之战、吴越争霸 D.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不符合题意;
B. 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命令打破饭锅,沉掉船只,以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大胜秦军;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战败,为了激励自己,睡草做的床,品尝苦胆,最终打败吴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0.(2021七上·佛山月考)“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楚国人成为中原人
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楚国文化正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知其说明的是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加速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春秋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临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他”是谁?这场改革成就了“他”怎样的霸业?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改革?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是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3)材料三中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这场改革有何影响(一点即可)?
(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根据"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尊王攘夷"可知"是齐桓公;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极大的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3)根据"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如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故答案为:
(1)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 改革能促进国家进步。
【点评】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021七上·长春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顶洞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朵、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原。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出山顶洞人的交往处于什么状态?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写出这一时期的霸主两位。争霸及民族斗争给各民族交往带来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对于人类的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简要勾画出这条道路。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说明?对于民族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依据材料五概括,各民族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举出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一例。
【答案】(1)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任意两位霸主: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作用。线路略。
(4)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5)经济、文化、思想感情: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春秋争霸;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山顶洞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可知。材料反映出山顶洞人的交往处于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依据材料“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可知,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争霸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原。”可知,材料中的“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依据材料“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依据材料“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闳与偏见逐渐减少。”概括可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交流。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表现在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
(1)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的状态。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齐桓公、晋文公等;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作用;路线:从长安一河西走廊-一西域(今新疆地区)西亚一一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
(4)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5)经济、文化、思想感情;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为从事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态、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影响、丝绸之路以及路线、孝文帝改革以及作用、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等知识。
23.(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是我国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国)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场改革的内容?这场改革成就了谁的霸业?
(2)材料二所述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一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什么?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什么改革?改革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管仲改革;齐桓公。
(2)战国时期秦国;取消贵族特权,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材料一是管仲改革的内容,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首霸中原奠定了基础,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材料二所述改革是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建立县制。
(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应符合本国国情等。
故答案为:
(1) 管仲改革;齐桓公。
(2) 战国时期秦国;取消贵族特权,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点评】 本题考查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2021七上·铁西期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
(4)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犬戎族;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东汉、魏、晋时期。
(4)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张骞的历史贡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又使得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魏、晋时期 ,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 ,促进了民族融合;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有: 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故答案为:(1) 犬戎族;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 东汉、魏、晋时期。
(4) 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5.(2021七上·高州期末)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果尤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发奋图强的改革】
材料二:商鞅方升及铭文
材料三:於是以鞅为大良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大师和经典辈出】
材料四: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西汉]司马迁《史记》
回答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一所示文物证明了什么时候的什么基本史实?
(2)阅读材料二、三,材料二、三为不同类型的史料,但它们反映了同一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如果要研究这一事件,你认为哪一材料更可信,请说明理由。材料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用原文回答)
(3)阅读材料四,材料四涉及诸子百家中的哪些主要学派?
(4)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事件:商鞅变法。材料二更可信。理由:因为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出土文物),材料三是后人所写。措施:为田开阡陌。
(3)儒家;兵家。
(4)经济、政治、思想。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春秋时期牛已被用于农业生产,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商鞅方升和方升内铭文印证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材料三出自《史记》,史书记载了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同一事件即商鞅变法。材料二商鞅方升属于历史文物,属于第一手资料,材料三是后人记载,所以材料二更可信。“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意味着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3)根据材料四可知,《周易》是儒家经典,“孔子厄陈蔡,作《春秋》”中孔子是学家学派创始人,“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中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铁农具和牛耕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材料二、三商鞅变法属于政治改革,材料四诸子百家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
故答案为:(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2)事件:商鞅变法。材料二更可信。理由:因为材料二属于一手史料(出土文物),材料三后人所写。措施:为田开阡陌。
(3)儒家;兵家。
(4)经济、政治、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史料的价值、诸子百家中的主要学派、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如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