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能力目标: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笔记,字词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 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初读课文 给下列词语进行注音,释义,并学会运用。 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侍弄:整治;料理 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运动的能力 憎恨:厌恶痛恨,忧愤烦闷 四、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思考课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谁 文中都写了那几件事情,用原文中的话概括回答。 明确:怀念的是母亲,写了四件事,分别是:我双腿瘫痪,母亲安慰我;母亲重病缠身,瞒着我;为看菊花,央求我;临终嘱托,牵挂我。 五、仔细阅读,深入探究 1.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21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有了双腿的史铁生心里非常痛苦,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作者心里痛苦的句子,谈谈你感受到什么 明确:(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绝望,因此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作者此刻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 问题:面对如此痛苦的儿子,母亲又是怎么劝他的呢 大家找找课文中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位怎样母亲形象 明确: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母亲此时忍住的不仅是儿子轻生的痛苦,同时也是自己身患重病的痛苦。) 问题:在母亲病重时,仍然忍住病痛照顾自己残疾的儿子,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依旧是自己的儿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而多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回忆母亲时内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整篇文章在创作上有什么特色 这是一个无私宽容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同时随着作者年纪的增长,当作者再次回忆起母亲时,内心除了怀念就是深深的愧疚。作家用凝重的笔触通过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问题:文中多次母亲提起要去看菊花,在最后一段也着意写北海的菊花,用意是什么 明确:(1)母亲带我看菊花,这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既写出了秋天的美,也写了母爱的美,写出了母亲希望“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样坚强!(2)另一方面菊花的淡雅高洁,正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也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又是对母亲的缅怀。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抓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对母亲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一位伟大、无私、宽容的母亲给作者重燃生命的勇气与信心,感动了一位又一位读者。
板书设计 秋天的 隐病情 ,悄抚慰 怀念 求看花 ,多牵挂 伟大的母爱,深切的怀念 赏菊花,懂母心
课后作业 选择一位你生活中对你重要的一位亲人来描写,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