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1 15: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材pp.28~32
1.会认“旧、饿”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在一次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认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朗读等方式,明白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知道这样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悲惨辛酸的命运。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安徒生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学习方法】
练习强化法,通过反复练习写生字,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圈点勾画法,通过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理清文章思路,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诵读法,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课文,提升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火柴有关的童话故事,它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大家都搜集到哪些有关安徒生的资料?请说一说吧。(学生畅所欲言。)大家说得可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读几遍生字。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生字,标出不理解的词句,然后给田字格里的生字注音。
(2)想一想: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点评。
3.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指导书写
重点生字:
饿:“饣”的第三笔是竖提,“我”的斜钩要舒展。
焰:“臼”里面是两短横。
忽:“勿”写扁,“心”写大一点,托上。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生朗读生字、新词,然后听写新词,检查掌握的情况。
2.导入:出示四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时看到的情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情景、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师:在这个漂亮的小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探究新知
一、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而文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大街上干什么?天气是怎样的?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生: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寒冷,天又快黑了。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温暖的家中吃饭,但小女孩还光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读着第1自然段,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小女孩可怜的模样,让人十分心疼。
(3)指生朗读第2~4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可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可怜?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描写
②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描写
③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描写
师:这几句话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仔细阅读,把描写方法写在括号中。
指生答。
师:答得真好。这几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写出了小女孩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学习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擦燃火柴: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
生: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太渴望温暖了。
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生:第5自然段中共有5个感叹句,写出了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表达的感情很强烈。
师:感叹句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2)自由朗读第6~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
生: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小女孩又擦燃了四次火柴。
生: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烤鹅,因为可怜的小女孩太饿了。
生: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圣诞树。大年夜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她多么渴望家的温暖啊,所以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圣诞树。
生:第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她的奶奶。她的奶奶已经去世了,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所以小女孩看到了奶奶。
生: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3)奶奶抱起小女孩是什么意思 哪里是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师:奶奶抱起小女孩,预示着小女孩已经冻死了。死亡对于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来说就是一种解脱,她再也不会感到寒冷和饥饿。而三个“没有”间接地写出了小女孩生活的世界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揭示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在今天的社会中,再也没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学习第10~11自然段。
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了,因为她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幻象。小女孩死前是在美丽的幻境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面的“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寒冷、饥饿、痛苦,彻底“幸福”了。
二、拓展延伸。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生:自由答。)
2.课文学完了,这个故事很感人,更让人唏嘘伤感,回家后,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吧。
作业布置
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
2.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课文通过美好想象与残酷现实的鲜明对比,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寄予的深切同情。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学会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
残酷的现实 美丽的幻象 悲惨的结局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节,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生活进行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