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了解国际法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概念阐释
民族国家是由居住于共同的地域、分享共同的利益和命运、拥有共同的政府和完整的主权、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意识的人们组成的独立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国家】
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独立政治实体,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
民族国家与近代民族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重点讨论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相关史料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长达30年的自相残杀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贵族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王权)得到加强。
(1)背景
②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重点讨论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相关史料
(1)背景
③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李堃
①1534年,英国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专制统治。
(2)表现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亨利八世
路易十四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基础梳理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相关史料
国王即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3)特点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腓特烈·威廉一世
国王之于人民,雨水之于大地。
—— 西班牙格言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①结束了封建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
(4)影响
②是新兴城市的保护者,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重点讨论
2、民族国家的建立
相关史料
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背景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有哪些?
①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基础梳理
2、民族国家的建立
②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2)表现
①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3)影响
①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加快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④有利于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
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
材料: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
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
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在近代历史上起到的影响。
答:①积极影响:民族主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
A、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会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
B、民族主义带有扩张性,会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霸权。
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知识拓展
在19世纪时,欧洲各国兴起民族主义,提倡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及历史的民族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于是多个民族发动了独立运动,成功摆脱外族的管治,建立统一及独立的民主国家。例如有比利时脱离荷兰的统治,在1831年取得独立;普鲁士(德意志邦国)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帝国及法国于187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
但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质,成为一种危险的“爱国主义”,成为一种极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认同,对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对于自己的定位起着很大的作用。民族主义分为两种,一种为积极的,一种为极端的。积极的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尊严受到无视乃至践踏的时候,尽一切可能去捍卫它。
【极端民族主义】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者世界上的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他民族的人民,剥夺其他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重点讨论
1、背景
相关史料
1500年以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由于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教皇控制,争得了独立,形成了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新的国际关系。近代国际法随着新的国际关系的产生而在欧洲产生。
——《国际法内容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①地理大发现后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
②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影响。
近代国际法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
——张丽莎、王杨《罗马法与国际法的发展》
③民族国家形成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④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基础梳理
2、表现
①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基础梳理
2、表现
③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与他国保持联系。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④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⑤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维也纳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合作探究
材料一:1815年1月,英俄普奥签署了《四国联盟条约》第十六条特别规定,……缔约国同意定期举行会议,以便磋商共同利益。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二:《维也纳和约》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919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约》之间影响最深远的外交协定。……
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国家主权的新概念继续被引用,并继续在整个新世界传播。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国一体均沾。
——1843年《虎门条约》
答:①特点:
A、维也纳体系是建立在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基础之上的。
B、维也纳体系是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具有掠夺性,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维也纳体系维护的是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历史倒退性。
②评价:
A、进步性: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B、局限性:受西方大国操纵,实行双重标准,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冲突不断。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基础梳理
3、评价
相关史料
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式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1)积极影响
国际法的形成和外交制度的建立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为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途径。
(2)局限性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②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表现
①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国联旗帜
国联会议实况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2)表现
②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非战公约》的签署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3)局限性
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
②国联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 , 难以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③ 《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一战后的欧洲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1)背景
①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遭破坏。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2)表现
①1945年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制进一步完善。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2)表现
③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海牙和平宫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基础梳理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相关史料
(3)评价
①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知识拓展
二战后国际法的变化
知识升华
①主体大大增加:过去适用少数欧洲国家,现在联合国成员国、各国际组织等都是国际法主体。
②内容不断充实:过去主要涉及战争、和平,现在涉及国际人权、外层空间、环境、海洋、跨国犯罪等各领域,国际合作谋求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③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为各国接受,民族自决、互不干涉内政等载入国际文件。
④国家本位观淡化:各行为主体把关系全人类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等共同利益置于首要地位。
⑤国际法的地位凸显:国际法的地位不断提高,效力得到强化。
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
知识升华
①国际关系与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对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它使国际法从冷战时期的共存走向后冷战时期的合作,国际合作日益成为主流。
②国际组织的变化:国际组织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职能日益膨胀。
③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欧洲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调整国家间政治关系为任务的国际法,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下,也迅速向经济领域伸展。
④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海洋资源的开采、外层空间的利用、国际环境的保护、打击恐怖主义等成为人类共同的命题。
⑤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法的丰富过程,加速了国际法的体系化的形成。
本课小结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2、民族国家的建立
1、背景
2、表现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3、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