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悲曲欢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促进民族民主革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相关史料
①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重点讨论
③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壮大。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 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等 ……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相关史料
④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⑤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组织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重点讨论
⑥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⑦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关史料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随后,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独立。
基础梳理
1、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诞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3、清帝退位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奉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合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随后在北京宣誓就职,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建立。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关史料
1912年3月由参议院制定并公布。
基础梳理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2)内容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自由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等自由和权利。
③三权分立: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④责任内阁:实行责任内阁制。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关史料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基础梳理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目的
(4)意义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悲曲欢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关史料
重点讨论
1、性质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941年《解放日报》
①政治近代化: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袁世凯政府颁布法律奖励实业,保护弱小的工商业,减免部分税收稳定金融,改革币制……辛亥革命后,爱国热情、提倡国货、振兴实业三者迅速融合,形成一股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黄逸平《辛亥革命后的经济政策与中国的近代化》
2、意义
②经济近代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史料
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居然可以废除,还有什么不合理的东西不可以怀疑打破呢?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和宗法伦理思想,主张家庭革命与女权革命。从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角度讲,辛亥革命正是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
——胡绳武《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③思想近代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④社会生活近代化: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三、悲曲欢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讨论
2、意义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相关史料
3、局限性
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大多仿佛沉睡着,或者只做一些无望的分散的反抗;站在革命运动前列的是一批受过近代教育而没有实力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三、悲曲欢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讨论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本课小结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辛亥革命
二、霹雳春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悲曲欢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性质
2、意义
3、清帝退位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局限性
(背景)
4、教训
合作探究
★三民主义的内涵有哪些?
三 民 主 义 的 内 涵 内 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补充
发展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分析有何局限性: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分析有何局限性:
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便利地主阶级投机革命。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材料三: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分析有何局限性:
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局限性: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原因:这是由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