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1: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三、革命新局面:红军长征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相关史料
①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基础梳理
1、政治:建立专制统治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②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③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专制统治建立经过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相关史料
重点讨论
为什么说国民政府是形式上完成统一?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宁汉合流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派系林立,军阀各自为政。
②内战不断,新军阀混战不休。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相关史料
①厉行一党专政,建立专制独裁政权。
重点讨论
1、政治:建立专制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稍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③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维护专制统治。
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里面活动,我们真正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再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 ——摘自高军、李慎兆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
②建立特务组织,实行恐怖统治。
④制定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南京国民政府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相关史料
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重点讨论
2、经济:机遇与危机并存
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改革币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十年”的原因有哪些?
在改革币制的同时,国民政府在1935年还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增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国家资本也稳步增长。这时……产业资本略高于私人资本。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机遇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③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高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相关史料
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重点讨论
2、经济:机遇与危机并存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十年”的危机有哪些?
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2)表现: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3)危机: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影响: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相关史料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基础梳理
1、南昌起义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1)背景: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撤出,分成两部分。
(2)概况: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意义: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相关史料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基础梳理
2、八七会议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1)召开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2)内容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相关史料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基础梳理
3、秋收起义
(1)概况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结果
以退为进,使人民武装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也表明武装进攻城市的方针在当时行不通。
(3)意义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基础梳理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创建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井冈山会师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相关史料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基础梳理
5、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内容
①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原因
②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相对薄弱,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相关史料
①建立: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基础梳理
5、工农武装割据
(3)形成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指引中国革命胜利发展。
(4)意义
②发展:经济——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军事——反围剿斗争;政治——建立红色苏维埃政府。
三、革命新局面:红军长征
相关史料
①根本原因: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重点讨论
1、原因
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共产国际派了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反“围剿”开始后,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无视红军割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过程
②转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③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三、革命新局面:红军长征
相关史料
①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重点讨论
3、历史意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③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本课小结
一、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三、革命新局面:红军长征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1、原因
2、过程
1、政治:建立专制统治
2、经济:机遇与危机并存
3、秋收起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5、工农武装割据
3、历史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