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1: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重点讨论
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1)内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2)意义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①1956年,“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重点讨论
2、中共八大(1956年)
1956年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 ——摘编自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1)背景
②苏共二十大后,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重点讨论
2、中共八大(1956年)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
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内容
③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3)评价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重点讨论
3、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探索(1957年)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提出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意义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三年困难时期)。
重点讨论
4、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
(1)背景
A、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措施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3)结果
B、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内的民主集中制,以便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重点讨论
5、七千人大会(1962年)
(1)目的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地委、县委、重要工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7000多人,故称七千人大会。
(2)概况
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3)结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反右派斗争是指1957年6月开始的、中国共产党发动并领导的全国范围的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的政治斗争。由于“左”的思想的指导,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重点讨论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年)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1)概况
夸大了阶级斗争,动摇了八大路线,挫伤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影响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重点讨论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1)提出
总路线主观上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直接导致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2)影响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重点讨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1)大跃进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重点讨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2)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相关史料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年——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重点讨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失误?
(3)影响
陕西路井公社1960年11月- 1961年7月情况 发病 3570 人 占总人口 10.6%
浮肿病人 1478名 死亡728人 死亡占总人口2.11%
死亡牲畜 1500多头 占总数31.6%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相关史料
重点讨论
1、原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④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影响:美苏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昭示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本应是中国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却走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继续革命” 道路。“大跃进”失败以后,毛泽东一定程度上承认有错误,但他把乱象主要归咎于阶级斗争……毛泽东的注意力从经济领域回到政治思想领域,重提阶级斗争。在国际上,中美对抗无丝毫缓和迹象,中苏同盟走向彻底分裂。随着中苏论战愈演愈烈,国内政治日趋激进,反修防修成为全党共识。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基础梳理
2、概况
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后,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发动:
(2)夺权:
1967 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3)调整整顿:
1972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3、结果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4、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市场里出现了幽默小“喜剧”:出售螃蟹的小贩把三个公蟹一个母蟹捆成一串,大声吆“三公一母”叫卖,逗得人大笑,很快就卖光。《人民日报 海外版》
合作探究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
双百方针、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等。
2、失误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④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原因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②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李四光
王进喜
雷 锋
焦裕禄
钱学森
邓稼先
2、成就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1)工业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2、成就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2)科技和国防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农业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2、成就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4)教育和医疗
(5)外交
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3、意义
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本课小结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1、双百方针
2、中共八大
3、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探索
1、原因
2、概况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
4、国民经济的调整
5、七千人大会
(一)成 功 探 索
(二)探索中的失误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性质
4、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