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1: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第6课
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课程标准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再造统一:隋朝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造统一。
隋朝形势图
隋文帝杨坚
(一)再造统一:隋朝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隋的统一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2、隋的建设
(1)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
(一)再造统一:隋朝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
大运河以
洛阳为中
心,向北
到涿郡,
向南到余
杭,沟通
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
(2)影响
①积极影响: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②消极影响: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
(二)盛世荣耀:唐朝
基础梳理
1、政治之盛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繁荣初现
持续发展
空前繁荣
(二)盛世荣耀:唐朝
基础梳理
2、经济之盛
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秘色瓷、唐三彩是典型代表作品;瓷器大量输出国外,为中国赢得“瓷器大国”美誉。唐朝丝织技术高,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①邸店、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出现。
②唐朝中后期夜市已经出现,商业管理有所松动。
③农村集市、城市商业、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二)盛世荣耀:唐朝
重点讨论
3、民族交融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李鸿宾:《论唐朝的民族观念》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观念: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的加强;唐朝国力的强盛。
(二)盛世荣耀:唐朝
基础梳理
3、民族交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途径有哪些?
(二)盛世荣耀:唐朝
民 族 与 唐 朝 关 系 政 策 表 现
突 厥
回 纥
吐 蕃
靺 鞨 族
军事打击
设置机构
归 附
册 封
东突厥、西突厥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联合唐军灭东突厥后
怀仁可汗
和 亲
文成公主入藏
会 盟
长庆会盟
册 封
渤海郡王
(二)盛世荣耀:唐朝
重点讨论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特点及意义有哪些?
(1)方式
军事打击、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
(2)政策特点
灵活多样、以和为主、因俗而治、民族平等、开明包容。
(3)意义
①有利于祖国边疆的开发与管理。
②推动民族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隋朝的衰亡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原因
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时 间 大 事 民役数量
604年 隋炀帝即位
605年3月 营建洛阳,持续11个月 每月200万人
605年3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100多万人
605年4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100多万人
605年5月 营建西苑 170万人
607年8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7月 再修长城 20多万人
612-614年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618年 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数字摘自吴宗国《说不尽的隋唐》等书
2、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衰亡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安史之乱
(1)原因
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2)概况
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二)唐朝的衰亡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安史之乱
(3)影响
①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②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被削弱。
③皇帝开始利用宦官制衡武将,导致宦官势力坐大。
④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二)唐朝的衰亡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概况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宦官专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五代十国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概况
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史称“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2、实质
藩镇割据的延续。
755年安史之乱
618年
907年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五代十国
隋唐兴继
960年
北宋
建立
魏晋南北朝
隋朝:37年
唐朝:289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