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1: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一)背景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 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下一个短命王朝?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一)背景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何弊?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武将专权
何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1、方镇太重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定期更驻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收 权
四监司
—监控各州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分 权
——削弱地方
中央集权加强
行政
财政
军政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2、君弱臣强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二府三司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2、君弱臣强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观察右边两幅图,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3、武将专权
——崇文抑武
(1)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人数 宰相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宋真宗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2)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 戍 法
统兵权与
调兵权分离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政治特点
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三)影响
相关史料
1、积极影响:
结合教材与史料,概括宋初措施的影响。
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范祖禹《范太史集》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散。 —《朱子语类》
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2、消极影响
①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③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二、新弊:危边防财政
(一)积弱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基本概况
——边防压力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1)北宋与辽
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
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北宋送辽“岁币”。
(2)北宋与西夏
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保持帝号;“岁赐”。
二、新弊:危边防财政
(二)积贫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财政危机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加强中央集权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战斗力弱,频吃败仗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①“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③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归于失败。
④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二)基本概况
1、时间:1069年
2、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
内容 具 体 措 施
富国
强兵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知识拓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三)影响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王安石变法效果如何?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 二十万。
——《宋史》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①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③在执行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三)影响
重点讨论
相关史料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
②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四、循弊: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南宋、金、西夏形势图(1142年)
1、北宋灭亡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
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四、循弊:南宋的偏安
(二)南宋的偏安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岳飞抗金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2、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
3、南北对峙
此后,几次宋金战争,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防弊:
强中央集权
二、新弊:
危边防财政
三、解弊:
王安石变法
四、循弊:
南宋的偏安
1、背景
2、措施:削弱地方、分散相权、崇文抑武
3、影响:积极、消极
1、积弱:边防压力
2、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
1、背景
2、基本概况:时间、原则、目的、内容
3、影响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的偏安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