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20: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题目“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朗读小妙招,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3.理解“半信半疑”、“神气活现”等5个词语的意思,并试着把词语的意思表演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读对话小妙招,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2.理解“半信半疑”、“神气活现”等5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师:同学们,我先来玩一个“看图片猜成语”的游戏,请最先举手又坐姿端正的小朋友来回答。
生:井底之蛙 亡羊补牢 虎头蛇尾 守株待兔
师:看来小朋友积累了很多成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生:狐假虎威(齐读)。师: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哪一句话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
生: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能从书中找出最关键的句子来概括文章的意思,很会提取信息
师:在你的第一印象中,狐狸跟老虎相比,谁更强大?
生:老虎。
师:可是相对弱小的狐狸怎么敢跟强大的老虎借威风呢?他是怎么借的?结果如何呢?现在,先让我们走进森林里去看看吧。
三、复习词语
四、师:看,茂密的森林里,一群小动物们正围在一棵葡萄架下举行识字比赛呢,读准词语就能摘到葡萄,小猴子第一个爬上葡萄架。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开火车帮小猴子摘到这一串串葡萄,其他小朋友跟读。(出示词语认读)生:一个学生带读词语,其他学生跟读。
师:你们太棒了!小猴子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拿到冠军了,森林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可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五、讲读课文
六、(一)第一自然段
七、师:指名读(出示文段)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师:“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生:跑。师:为什么不用跑?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窜”字典释义,教师解释) 师:“窜”有三种解释,你认为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生:应该选逃跑。师: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师:从一个“窜”字,你可以感受到狐狸看到老虎之后心里怎么样?生:害怕、紧张。师:小狐狸面对强大的老虎,它害怕极了,可就在这时,老虎怎么做的呢?生:扑、逮。师:狐狸被凶猛的老虎逮住了,内心是多么害怕呀,谁来读一读,把当时紧张的气氛读出来。(指名读)生:朗读指定语句。师:狐狸被逮住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继续读故事。
八、(二)第二到六自然段
九、师:请小朋友们看下面一段视频,想一想:这段视频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看课文2—6段的视频)。
十、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的内容?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师:你有很强的提炼信息的能力,真好!
师:狐狸是怎样去借虎威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再用横线把狐狸的话画出来。
生:生自由读。
师:读完的小朋友请坐正。
师:狐狸一共说了几次话?
生:三次。
师:看看你画的跟教师画出来的一样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地品一品他的话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师:狐狸被老虎刚一逮住,是怎么做的?
生: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指名读)
师:“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谁能做个动作给大家看看?生:学生自主做动作。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只是转了一下,能叫骨碌碌一转吗?怎么才是骨碌碌一转呢?
生:学生展示。
师:小狐狸,你刚才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在想什么呢?(把狐狸的头饰戴到回答问题的学生头上)
生:狐狸在想鬼主意,在想点子。
师:看来危急关头也没被吓傻。
师:于是它扯着嗓子问老虎,看老师做一个“扯”的动作(看老师拉橡皮筋)扯就是---拉,可嗓子能拉长吗?拉长的是什么?
生:声音。
师: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谁来学学狐狸说这句话?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
生: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师: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什么反应?生:一愣。
师:哦,只是一愣,说明什么?
生:疑惑、纳闷。
师:狐狸接着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扮演狐狸,跟老师搭档来演4、5、6自然段的内容。(师走到学生中间,随机与一生戴头饰对话)
师:现在,我就是那只凶猛的老虎,小狐狸,这回你可逃不了啦,你竟然说我不敢吃你,为什么不敢?(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
师:读得真好,这只小狐狸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
学生填空: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其实他受骗了,原来 老天爷并没有派狐狸来掌管百兽,是狐狸借用老天爷的威风。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生:狡猾,会借力、智慧。(教师写在黑板上)
师:我一直都是这森林里的大王,没有谁能比我更强大。老天爷怎么会派你来当大王了呢?
(三)学习第7、8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把7、8两个自然段读一读,找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的词语,分别用横线和双横线画出来,在跟同桌一起配合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生:自由读,画线。
师:这部分中有几个词语把狐狸和老虎的神态描写得很形象,谁来说说?
生:学生自由回答。课件重点出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师: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一位小朋友来做解说员,一起来表演一下第7、8自然段。
生:一名学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师: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生:怕老虎。
师:原来百兽是因为害怕老虎才逃跑的。孩子们,老虎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齐读第9自然段。
(四)学习第9自然段
师:教师出示文本: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十一、回归整体
十二、师:其实,这个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史书《战国策·楚策一》(出示原文)师:战国时期,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对他说:(师范读古文)
十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十四、师:谁听出来了,江乙讲的这个故事是什么了吗?
生:狐假虎威。师:你们太厉害了,初次接触古文,竟然能听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不起!(师点赞)
师:接着,江乙又对楚宣王说:“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故事听完了,在这个故事中,是谁借谁的威风呢?(昭奚恤借楚宣王的威风)
师:同学们,像狐假虎威这类教育意义极强的故事,我们称之为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大多采用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讲述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学生填空。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比喻生活中一些人( 利用 )别人的( 权势)去威慑(shè)他人。教育我们做事要(求真),不然就会被别人所(蒙骗)。齐读。
师:你喜欢故事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但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小结)。
十五、拓展阅读
十六、师:其实,关于狐狸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绘本故事《吃书的狐狸》,看看这本书的狐狸又是怎样的呢?(师放PPT,师生一起引读)师: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生:爱读书的书痴,但是偶尔也会干蠢事。师:为什么?生:学生根据材料自由回答。总结: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能仅凭一件事便定论,不能只看反面,还得多看正面,多从各个侧面看一个人,才能看得比较全面,千万不可以管中窥豹。要以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才是为人的标准。
十七、师:课后推荐:
(1)《小狐狸阿权》
(2)阅读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日本女作家庆子凯萨兹)
(3)推荐《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挪威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 达尔)
总结:有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翻开《中国寓言故事精选》、《伊索寓言精选》这两本书,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