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 习题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 习题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6: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 (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的是
A.古生物化石 B.动物体型的大小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D.动物的器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2.下列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获得性遗传 D.适者生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理论的主要内容。
3.家鸡起源于原鸡,已知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而原鸡的年产卵量仅为12个。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
B.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明显增多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的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
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是由于原鸡产生的遗传物质改变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被人工选择并保留下来,B错误、C正确;
由原鸡到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4.人工养殖了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5.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现象是其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导致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
色变异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的观点,A错误;
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变异是多方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6.(2019·湖北黄冈中学模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三种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后,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时,该种群
一定发生了进化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
的环境
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7.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因子代中aa死亡,所以子一代中AA个体与Aa个体的比例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配子 ♂配子
解析 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A正确;
变异是多方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8.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对该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C.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b1、b2类型的出现不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可能是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形成的,A错误;
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T5时期,b2与a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9.岛上某种动物的皮肤图案有a、b1、b2、c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1、b2类型的出现一定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该种
群的基因库
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0.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如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定向诱导了控制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
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D.淘汰了部分表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错误;
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
的,B错误;
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
群等位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f~j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可能由于自然选择而死亡,因此该种群等位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a、c、f应为三种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基因库为每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而a~j包含有多个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错误;
12.经下列过程能形成新物种的是
A.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B.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C.由抗倒伏易染锈病和易倒伏抗锈病小麦培育出抗倒伏抗锈病小麦
D.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占95%变成了s(黑色)占9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但骡是不育的,故骡不属于新物种,A错误;
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的后代三倍体是不育的,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故四倍体西瓜属于新物种,B正确;
抗倒伏抗锈病小麦可以与抗倒伏易染锈病和易倒伏抗锈病小麦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
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占95%变成了s(黑色)占95%,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3.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多方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细菌抗药性本来就存在,不是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且变异是多方向的,故A、C、D均错误。
14.对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A.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由交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自然选择会使不适者被淘汰,从而增加某一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变异等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而自由交配保持基因在亲子代中按原有比例进行传递而不改变等位基因频率。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的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15.海洋中有由地震形成的大小相似的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每个岛上的鸟类有多种,所以它们是多个种群,每个种群都存在一个基因库,所以C项中“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表述错误;由于两岛位置不同,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但无论是否是一个岛,不同种类的鸟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由于甲岛上环境变化较大,促使基因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速率快,所以甲岛上鸟类种类增加更多;由于两岛的大小相似,所以鸟类总的数量将趋于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6.(2020·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所在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逐渐进化的结果
C.昆虫多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只能是一种威胁
D.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 昆虫多以植物为食,但对植物的传粉等有重要作用,故昆虫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不只是一种威胁,有时也是一种保护,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7.在一个含有基因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种群将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解析 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生物的进化中,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以北美洲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B错误。
18.(2019·广东深圳高二期末)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大约有2.4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
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药物剂量越大,作用效果越好,可排除C、D两项。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所降低,B正确。
19.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有减弱的现象,此现象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这种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20.(2019·安徽安庆二中高二期末)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多方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环境改变时,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生存的机会多,③正确,①④错误;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变异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

21.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
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
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持续人工选择的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
从停止人工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骡,但骡无生殖能力,D项错误。
22.(2019·辽宁鞍山高三期末)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3.(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质检)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基因型 TT Tt tt
对维生素E依赖性 高度 中度 无
对灭鼠强的抗性 抗性 抗性 敏感
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TT∶Tt=1∶1
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 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 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TT、Tt、tt三种基因型褐鼠的生活能力不同,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处理,tt褐鼠会被大量消灭,TT个体被大量淘汰,Tt个体较多的存活下来,基因t的频率不会下降至0,A、B错误;
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该种群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基因型 TT Tt tt
对维生素E依赖性 高度 中度 无
对灭鼠强的抗性 抗性 抗性 敏感
24.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该果蝇种群中,vv的基因型频率为4%,可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有0.04×20 000=800(只),Vv有2×0.2×0.8×20 000=6 400(只),VV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后,基因频率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0.1,V=1-0.1=0.9,故A正确、B错误;
因Vv、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各降低50%,C、D正确。
25.(2019·广东江门调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个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都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说: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DNA分析表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湖Ⅱ中的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B.假说乙认为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了混杂
C.DNA分析结果支持假说甲
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解析 这个地区有时会发洪水,其结果会导致两个湖泊的鱼互相混合在一起,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即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假说甲既没有考虑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到洪水的作用,A正确;
DNA分析结果支持假说乙,C错误;
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都能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2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占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占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
照(没有对照实验)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六代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种群中的百分比
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基因B的频率增大,基因b的频率减小
27.(10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既种群_________、不发生_____、不发生_________、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0.5
规模极大
突变
自然选择
0.25
不会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和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0.4
0.2
0.4

解析 a的基因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为1-0.5=0.5。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2=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子二代中基因型频率为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因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28.(8分)据媒体报道,数十年前小龙虾因人为因素而进入苏格兰,但因为缺乏天敌,近年来小龙虾在苏格兰泛滥,已成为入侵物种。
(1)被带到苏格兰的小龙虾与原产地的小龙虾形成________,这样不同地域的小龙虾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由于两地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____________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旦形成________,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小龙虾就形成了不同物种。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地理隔离
可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解析 被带到苏格兰的小龙虾和原产地的小龙虾存在地理隔离,这样不同地域的小龙虾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可遗传变异,再加上两地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旦形成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小龙虾就形成了不同物种。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2)在对引入到苏格兰的小龙虾的一个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若第二年对该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生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填“是”或“否”)。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解析 第一年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分别占10%和70%,说明基因型为Aa的小龙虾占20%,通过计算知道,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分别占4%和64%,说明基因型为Aa的小龙虾占32%,此时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由于前后两年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29.(10分)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回答下列问题: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1)该地区原来的物种a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
(2)判断b与c是两个不同物种的依据是它们之间产生了________。
种群
生殖隔离
(3)种群b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b的______。
基因库
(4)种群b的过度繁殖,将会导致________加剧。
(5)a1种群中某一性状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当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加大,而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那么该种群具有基因___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频率发生变化是_____
_____的结果。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生存斗争
M
自然
选择
30.(10分)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基因交流
(2)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①图中在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基因__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QR
A
不一定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每年减少10%,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______。
25%
55.1%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