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诵。
3、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4.积累文言词汇。
课文导入
老师导语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老
师
导
语
《论语》
——东方的《圣经》
7
孔子及《论语》的影响
国外: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西方推选的“一百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为第五位;美国人则尊奉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日本:长崎市的孔子庙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论语》,现在还保存完整,供人观赏。
8
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伦理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伦理教育计划,规定以《论语》作为中小学伦理教育的教材;新加坡还经常举办文明礼貌活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
德国: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更是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常常从中国的《论语》中汲取两千多年前这位老人的智慧。
2022-08-30
名著导读《论语》
9
古代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之《圣经》。
在汉代,学童经过启蒙识字教育之后,便读《论语》和《孝经》,《论语》是读书人必读之书。
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论语》是古代士子的必读之书 。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代显得极其重要。
在现代,《论语》对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10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2022-08-30
名著导读《论语》
11
孔子的影响
12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22-08-30
名著导读《论语》
13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孔子的历史贡献
国人纪念孔子
全世界掀起孔子热
学《论语》,先过翻译关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乐又能怎么样呢?”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翻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翻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
翻译: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课文句子的深层理解
“乐”在这里并非音乐的意思,而是礼乐!礼乐是外在的,而仁是内在的。孔子身处乱世,面临贵族旧制的瓦解,社会阶层激烈变化,而文化方面也是圣贤不明、百家齐放。因此他力图复兴礼乐,希望挽回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然而,他同时也认识到,所谓礼乐,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的根本。礼乐追根溯底也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对孔子来说,礼乐的真正意义就是正人心、塑造完美的人性心理。所以,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礼乐,而只省下一个无用的空壳了。这样的礼乐绝不是孔子所努力复兴和弘扬的礼乐。
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乐”是不是音乐?
1、“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为什么重要?
孔子为复周礼穷其一生,其核心思想是仁义和维护仁义的礼。这些道德礼仪性的东西,适合周朝分封制的政治生态。要知道,当时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以仁义,是诸侯间维持关系,天子保有地位的一种约束手段。孔子所说的道,目地就是维护这种稳定关系。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兜售其思想学说,无奈,统治者无人搭理,眼看着自己的思想无人问津,必定相当着急。当时,孔子处在分封制瓦解,新秩序建立的历史变革期,各个诸侯国国君需要的是,一种可以应对新秩序的治理方法。此时,各个学派的争论,本质上都是在为统治者治理新秩序而出谋划策,大多数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走上了复古之路,其道自然不被世人接受。所以才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言论
不是的。《易传》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是不是否定“利”呢?
互相交流
这是孔子教导我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史有两个意思,根据古注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史书,一个是史官,两种说法意思其实都是相似。“质胜文”,胜,包咸注为多的意思,所以就是“质多于文,则如野人”。因为他有很好的本质,可能他孝悌忠信的品德挺好的,但是比较欠缺于礼文的修饰,就显得朴素无华,甚至看起来比较粗鄙,这种人叫野人。这类人,当然他首先要有质,有质而无文,至少他不至于虚浮、虚伪。
1、怎样理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弘毅”指的是弘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是指什么?
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句子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功亏一篑。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写作练习
题目设计一: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请以“ 欲速则不达”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tì]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示例:
题目设计二:
《论语》写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孔子不是回避,而是加入到改变社会的行列之中,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担当精神的传说故事,试列举?
我国历史上关于担当精神的传说故事
1、当天崩地裂、生灵涂炭的时候,女娲补天;
3、当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时候,后羿射日;
3、当洪水滔天的时候,大禹治水。
当代有关“担当”的例子
1、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央宗和卓嘎两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这是一种担当;
2、当国家需要的时候,黄大年 放弃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这是一种担当;
3、当妻子患病的时候,谢海华一个人撑起了挣钱养家、照顾妻子、孩子的所有担子。这是一种担当;
例文展示:
担当
担当,是一种义务,是每个人内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担当是一种精神,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光明灵魂。担当是一种品质,是每个人生活的道德标准。敢于担当,敢于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敢于担当,肩负责任。担当是我们与生具来的一种力量。黄旭华一一中国核潜艇之父。工程复杂,没有计算机,他就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千上万个数据。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阎肃曾经说过: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时时刻刻心系国家,日日夜夜担当责任,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敢于担当,坚守责任。担当是我们每天生活工作的职责。袁文婷,是四川的一位平凡的教师,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教师创造不平凡的人生。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了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完全垮塌了……。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学生后,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当晚10点多被搜救队员发现时,她的身上压着一块厚厚的水泥板,怀里还藏着一名已经死去的学生。人性的光辉,担当的力量。她本可以离去,但她没有,而是担当起了一位教师应有的责任。敢于担当的人,其生命价值永远无法衡量。
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担当表现的是一种勇气,体现的是一种正气。詹天佑是中国铁道之父。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阻挠我国铁路发展,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周密计算。他扛着标杆,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最终京张铁路的竣工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样的一位民族先列所表达出来的强烈民族感,与责任感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有担当的人生才能无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