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四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第四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7: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1.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了解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树立生物不断进化的观点。
2.社会责任:关注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素养要求
内容索引
一、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01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1.拉马克进化学说
(1) 的改变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2) 与 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环境条件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都远远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
的现象。
生存斗争:生物之间因资源、栖息地和配偶等展开 ,生物也必须
环境。
遗传变异: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既有很多 ,也有很多 。
适者生存:由于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变异,在竞争中对生物体自身 的变异使一些生物更具有竞争 ,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承受
能力
竞争
适应
共同特征
差异
有利
优势
(2)意义
①第一次揭示出了生物的 与 的关系,提出生存斗争是进化的 ,适应是进化的 。
②反映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总结了生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局限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 的本质。
②局限于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是 的。
变异性
进化
动力
结果
遗传变异
个体
渐变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变异的本质(  )
(3)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
(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
×
×
提示 生存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思考延伸拓展 强化素养
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短不同的个体生存机会相等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拉马克观点解释:长颈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用”它的脖子,久而久之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观点解释: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
(2)请分别利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 变异是多方向的,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就是生物的变异性状,定向筛选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通过遗传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
(3)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
02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主要内容
①种群内存在着因随机 而产生的遗传变异, 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②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 的改变。
③ 、 和 是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机制, 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2)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 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突变和重组
自然选择
等位基因频率
突变
重组
隔离
物种形成
自然选择学说
2.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1)多数或绝大多数基因突变是 的,无所谓有利或不利,对生物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
(2) 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起作用。
(3)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 的结果,即突变在种群中被 地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 才被保留或淘汰。
3.间断平衡理论
在连续的地层中,新物种往往在 时间内突然出现,且保持长期____
状态的 进化现象,如云南澄江地区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中性
自然选择
遗传漂变
随机
自然选择
较短
停滞
跳跃式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1)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
(2)分子进化中性学说说明生物的形态进化和基因进化存在相同的机制
(  )
(3)进化的形式并非是唯一的(  )

×

思考延伸拓展 强化素养
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①③分别指 、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④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多样性。
种群
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遗传变异
生态系统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A的基因频率为 ,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

55%
70%

种群的等位基
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03
1.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内存在着因随机突变和重组而产生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机制,物种形成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04
1.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这两位科学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因使用而使器官发达这一性状不能传给子代”符合拉马克的理论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D.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之一

1
2
3
4
5
6
解析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因此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A项正确;
B项所述的观点不符合获得性遗传,B项错误。
2.(2019·广东佛山一中高二上段考)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少部分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熟的植株。分析达尔文的观点,该现象体现了
A.物种是可以改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
2
3
4
5
6
解析 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适者生存”的原理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可以生存下来,因为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未能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1
2
3
4
5
6
3.(2020·唐山高一检测)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
2
3
4
5
6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利变异保存而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改变了等位基因频率。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化论被广泛接受引起了人类思想观念的一场革命
B.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理论丰富了进化论
C.形态进化与基因进化的机制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
D.物种形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1
2
3
4
5
6

解析 形态进化和基因进化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机制,说明进化机制的探讨亟须形态和分子两个层次的结合。
1
2
3
4
5
6
6.依据对现代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
(3)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
长颈鹿繁殖的后代数量,远远超过自然
环境的承载能力,但这些个体中的多数不能存活
原材料
自然选择
外形特征
内部结构
代谢
自然选择
课时对点练
05
题组一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1.(2020·日照高一质量检测)下列哪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对点训练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总结了生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4.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于个体间有差异,通过生存斗争,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5.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白三叶草本身存在耐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耐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淘汰。而C项中的解释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再现,与达尔文学说不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自然选择学说
B.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生存斗争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提出的分子进化中性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生物总是要向前进化的
B.环境决定突变的保留或淘汰
C.间断平衡理论
D.突变不受自然的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木村资生认为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遗传漂变的结果,即突变在种群中随机地固定或消失,而不受自然的选择,D项正确。
8.(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月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下面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木村资生的重要研究成果
B.它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C.它成功解释了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机制
D.间断平衡学说是其核心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与孟德尔遗传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成功地解释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机制。
10.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的特性,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进化的动力是_________,进化的结果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强化
变异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生存斗争
适应
11.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变异是多方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
体在斗争中被淘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或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析 依图所示,每个小圆圈表示的物
种,都有多个变异的方向,但每次都只
有一个方向(且同一方向)保留下来,其
他变异均被淘汰,说明:①生物的变异可向各方向发展,一般是多方向的;②生物被保存下来的变异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还是被淘汰。图中大多数的箭头(即变异)被淘汰,就是因为不适应环境的缘故。图中未被淘汰的箭头始终朝向一个方向,除了说明外界环境未改变,选择方向未改变外,更重要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加强,并最终达到进化的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