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6-7单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6-7单元)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1 10: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中国历史》单元检测(第6-7单元)
1.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1937年12月17日的《纽约时报》记
录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潘家峪惨案
C.日军轰炸重庆 D.南京大屠杀
2. 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从以下年代尺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
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 ④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世纪四十年代,《抗战通俗画刊》刊载了画家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浴血抗日,速战速决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国力已超日本
4.“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5.“二月间我们(根据地)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女县长刘
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据此,可以得知( )
①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 ②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围攻
③日军实施了残酷的毒气战 ④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抗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重庆谈判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7.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图甲 图乙
①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 ②都主要为了破坏敌人交通线
③都是正面战场与敌对峙 ④都是共产党八路军组织发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及其指挥者是( )
A.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B.淞沪会战 佟麟阁 C.平型关战役 林彪 D.百团大战 彭德怀
9.右图是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是
A.“战犯最后的归宿” B.“最危险的时候”
C.“团结抗战到底” D.“不可饶恕的罪行”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解放战争”年代尺,并标注了关键词。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的一次激烈交锋,为战争爆发埋下“伏笔”。这是指 (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日本投降 D.重庆谈判
11.从“爆发”到“粉碎”,直至“反攻”“决战”,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其中战役有(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百团大战
12.右图出现于 ▲ 时期。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3.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日军的大屠杀 ④新中国的成立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4.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要给它们配一个共同的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
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C.战略大决战 D.百万雄狮过大江
15.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新中国成立 B.重庆谈判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17.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18.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19.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一二·九”运动爆发
20.漫画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素材。以下四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①一③ B.③一④ C.①一② D.②一④
二、材料题(60分)
21.(11分)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应该永远纪念的日子。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21*cnjy*com——摘自《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新的长城”的历史内涵。(4分)
材料二: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遍民众,也被(日兵)肆无忌惮地强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摘自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1938年1月10日
材料三: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摘自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1938年1月8日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和材料三哪则资料真实可靠,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四: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消息。并在《日本投降了》评论中写道:“我们畅饮胜利之酒,同时留下感激之泪”……我们感激全国的英勇将士,以他们的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使国家在屡败屡战中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感激盟国及其人民的同情,援助以及共同作战,没有广大的世界的民主阵容,中国抗战是难以获得胜利的。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22.(8分)顺应时代的联合,汇聚成强大力量,为民族复兴而战。
材料一: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正)……接沪电,知日兵昨夜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
该电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部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华民族危急!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材料三:只要他(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就释放他回去。……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这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由爱国人士发起的”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先后成立。它们在开展规模浩大的群众救亡运动的同时,还积极为国共谈判牵线搭桥。 ——《国共第二次合作原因探微》
联系上述四则材料,分析促成国共合作的因素。(6分)
22.(8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埔军校旧址 北伐誓师大会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
根据4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史实),请你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主题(史实)在20世纪前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3)通过以上史实,你有何启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