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男孩患血友病的几率是( )
A.0 B.50%
C.100% D.25%
[答案] C
[解析] 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Xh,即使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也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组成,即她产生的卵细胞仍含有Xh,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仍为100%。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能出现的变化。A、C、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发生,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仅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且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4.在自然条件下,有些高等植物偶尔会出现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特点的是( )
A.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B.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缺少该物种某些种类的基因
D.单倍体个体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奇数套染色体组
[答案] A
[解析] 考查单倍体植株特点。
5.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
A.DNA的解旋 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析] 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属于细胞分裂间期 ,若DNA复制发生差错,会产生基因突变,细胞中同时要合成有关蛋白质;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期。
6.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1种,全部 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答案] C
[解析] 基因型为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纯合体,共四种:AABB、AAbb、aaBB、aabb,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仍为纯合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1:1:1。
7.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 )
A.25个 B.24个
C.13个 D.12个
[答案] D
[解析] 因为水稻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X、Y之分,故水稻基因组测序的DNA分子数为12个。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孩子,病因是(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解析] 依据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XY患者的孩子,则此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正常的,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他母亲。
9.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答案] C
[解析]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这样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完成了复制,但细胞不分裂,因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这样的体细胞经过正常的有丝分裂(秋水仙素的作用有其时效性),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比原来的体细胞增加一倍,形成多倍体植株。
10.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
D.由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试管幼苗
[答案] D
[解析]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
11.下列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卵细胞 B.单倍体细胞
C.染色体组 D.极核
[答案] C
[解析] 每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12.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发生于DNA复制过程中,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完成DNA复制。
1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
A.培养技术操作简单
B.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单倍体植物繁殖条件要求低
[答案] C
[解析] 目前,在单倍体育种上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实际上是通过花粉粒直接培养出单倍体植株。这种方法在操作上并不简单,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生长也不能说是迅速,对繁殖条件要求不低,而且是高度不育的。所以,在生产上没有直接使用价值。
14.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答案] D
[解析] 单倍体矮小、高度不育。三倍体不能产生配子,故无籽粒产生。四倍体营养器官发达,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而杂交种具备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具多个优良性状。
15.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可以成立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要先假设再推导,需熟练掌握各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若A成立,则Ⅱ1为携带者;若B成立,则Ⅰ2为携带者,Ⅱ1可以说明;若D成立,则Ⅱ3一定含有Ⅰ1的隐性基因而成为杂合子。
16.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
A.根细胞 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 D.果实细胞
[答案] A
[解析] 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单倍体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地上部分细胞中染色体加倍了,但根细胞染色体数未改变。
17.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山植物中多倍体很多,下列关于多倍体形成的原因中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剧烈是形成多倍体的外界因素
B.该地区的植物在外界条件剧变的影响下,细胞的有丝分裂受阻,导致多倍体形成
C.外界条件的剧变影响细胞分裂,使之染色体加倍,这种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直接发育成多倍体植物
D.外界条件的剧变形成多倍体细胞,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发育成多倍体植物
[答案] C
[解析]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当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了,但由于这些自然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有丝分裂受到了阻碍,于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加倍。这种染色体加倍了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也相应加倍的生殖细胞,由这些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进一步发育成的植株,就是多倍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本题的四个供选答案中,A、B、D三项正确,而C项是错误的,错在并不是由这些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直接发育成多倍体植物,应是染色体加倍的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染色体加倍的生殖细胞通过有性生殖发育成多倍体植物。
18.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答案] C
[解析] a中有一种染色体有三个,为三体,b中一条染色体中第4片段重复,c为典型的三倍体,因为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中一条染色体第3、4片段缺失。
19.“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答案] D
20.马体细胞中有64个染色体,驴体细胞中有62个染色体。母马和公驴交配,生的是骡子。一般情况下,骡子不会生育,主要原因是( )
A.骡无性别的区分
B.骡的性腺不发育
C.骡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3条,无法联会配对
D.骡是单倍体
[答案] C
[解析] 骡子不能生育是由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无法联会配对。
21.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答案] D
[解析] 子房壁是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与普通小麦的体细胞相同,即该植株是六倍体。
22.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A.N/4 B.N/8
C.N/6 D.0
[答案] D
[解析] 基因型是AaBbCc的小麦,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3种配子,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单倍体小麦,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cc。
23.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的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能力,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其携带者的基因型是Aa,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则其子女的基因型AA、Aa 、aa,其比例为1:2:1,所以白化病(aa)的发病概率是1/4。如果白化病患者(aa)与表现型正常的人(AA或Aa)结婚,所生子女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1/2。
24.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答案] C
[解析]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被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只有这样,结果才更准确,并且尽可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若发病率太低会大大增加调查的难度,并有可能失去调查的准确性。至少分析患者三代之内所有家庭成员的性状,才可以得出其遗传方式,一代、两代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分析资料。
2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答案] D
[解析] 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26.波斯猫很惹人喜爱,它长有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
A.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基因重组的结果
C.基因突变的结果
D.诱发变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波斯猫长有不同颜色的眼睛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27.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染色体成倍增加
B.染色体成倍减少
C.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
[答案] D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8.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下列有道理的指导应是(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答案] C
[解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由于男性X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且该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若生儿子则可避免该病发生。
29.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低温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30.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
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
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
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
[答案] B
[解析] 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所起的作用时间分别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下图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请回答:
(1)过程②称为________,是以________为模板在细胞的________上进行的,翻译者是________。
(2)过程③在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因为这一过程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一改变称为________。
(3)④上的三个碱基序列是________,这一碱基序列被称为是缬氨酸的________,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
(4)谷氨酸和缬氨酸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翻译 信使RNA 核糖体 转运RNA
(2)细胞核 基因突变
(3)GUA 密码子 61
32.(9分)下面是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据图作答:
(1)普通小麦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黑麦配子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杂交后代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必须用__________将染色体加倍,加倍后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加倍后可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培育的后代是________(同源、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答案] (1)3 1 4
(2)无同源染色体 秋水仙素 8 具有同源染色体,能联会 异源
[解析] 由于A、B、D、E表示的是染色体组,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含有3个染色体组和1个染色体组,结合后形成的后代F1为异源四倍体。由于F1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是不可育的。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异源八倍体,才有了同源染色体,才能正常产生配子,正常结子。
33.(9分)下图是三倍体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
(1)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时,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因为这时的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在此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倍体植株需要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果实,其果肉细胞为________倍体,种子中的胚为________倍体。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而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4)三倍体西瓜高产、优质、无子,这些事实说明染色体组倍增的意义在于________;上述过程中需要的时间周期为________。
[答案] (1)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分裂旺盛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2)通过授粉为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提供生长素 (3)四 三 联会紊乱 (4)促进基因效应的增强 2年
34.(9分)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________种。C是指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个体Ⅰ与个体Ⅱ基因组成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个体Ⅰ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3)若要尽快获得纯种优良(aaBB)的品种,则应采用上图中____
(用字母表示)过程进行育种。
[答案] (1)4 24
(2)个体Ⅰ全部为纯合子 1/4
(3)ABC
[解析] (1)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的配子有AB、Ab、aD、ab四种;图中A是减数分裂,B是花药离体培养,C是秋水仙素处理,E是受精作用,F是个体发育。(2)(3)个体I是纯合子,而个体Ⅱ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所以要想尽快获得纯种优良的品种,应采用单倍体育种,即ABC过程。
35.(9分)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Ⅲ)(妻子已怀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多患21三体综合征的舅舅;夫妻均不带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病。
(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病。
(3)医师通过咨询得知,该夫妇各自家族中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均无对方家庭遗传病的患者,由此可以判断夫妻双方________(填“不带有”或“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
(4)丈夫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5)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6)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卵细胞或________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
(7)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隐 (2)X 隐 (3)不带有 (4)AAXBY或AaXBY AAXBXb (5)1/2 0 (6)23+X 23+Y (7)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进行遗传咨询 ③提倡“适龄生育” ④进行产前诊断
[解析] (1)甲病“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患者Ⅱ5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乙病“无中生有”,也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Ⅲ11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Ⅳ1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Ⅲ12,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由于该夫妇不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因此可以判断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妻子的基因型是AAXBXb。(5)该夫妇所生子女都不患甲病;生男孩患乙病概率为1/2,生女孩患乙病概率为0。(6)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47条染色体,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23+X的卵细胞或染色体组成为23+Y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
36.(10分)(2013·山东,27)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动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答案] (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Ⅱ.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答案二: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宽叶白花植株杂交
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
[解析] (1)由起始密码子(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的即是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基因成对出现,若此植株的基因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
(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基因又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性状不分离的指的是纯合子,F2中的四种表现各有一种纯合子,且比例各占F2中的1/16,故四种纯合子所占F2的比例为(1/16)×4=1/4;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MMHH:MmHH:MMHh:MmHh=1:2:2:4,他们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应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现在出现了Hh,说明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Hh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配子中应只能含一个基因H,且在4号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情况下,说明错误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开造成的。
(4)检测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M、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离时连锁,若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3:1,说明亲本花色的基因为Rr;若个体全为宽叶红花但部分死亡,说明一部分缺失了R基因位点,纯合幼胚死亡,所以是乙;若个体全为红花,说明没有r基因,所以为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