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词的一般知识
【复习】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牌: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分类
1、字数: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2、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3、风格
豪放: 苏轼、 辛弃疾
婉约:柳永、 李清照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积累)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分析表现手法入手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歌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调就是为纪念她而创立的。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解 题】
写景(陈迹)
抒情(感悟)
怀古(人事)
文艺全才
散文——欧苏(欧阳修)
诗歌——苏黄(黄庭坚)
词 ——苏辛(辛弃疾)
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其他:唐宋八大家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导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导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而下狱。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背景介绍:
【乌台诗案】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被贬黄州】
黄州东坡肉
被贬黄州后,苏轼生活困窘。爱吃的他,很快发现了一个花很少钱就能解馋的方法。
黄州的肥猪很多,价格也便宜。富人不稀罕吃,而穷人不会烹调。苏轼怀着对美食的热情,点化起了这块肥猪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猪肉颂》)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展· 思古人
火烤羊脊骨
后来,东坡以戴罪之身谪居惠州,居然又借机发明了另一道私房菜——“火烤羊脊骨”。
彼时,在偏远的惠州,身为罪官根本吃不上羊肉。东坡只好买回一些羊骨头,用小火慢烤,再细细剔出骨头上的肉屑来吃,居然叫他吃出了蟹肉的味道。
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的新发现。末了还不忘拿自己开涮道:这样吃法,等着啃骨头的狗很不高兴。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他性格中温暖的底色如此动人,穿透千年,抚慰着今人的创口。更让无数失意愁苦之人,不断从中汲取迎面生活的勇气。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朗读】
字词
风流人物:
古义: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英雄人物。
今义:有才华而不拘礼法或者跟男女情爱有关的。
灰飞烟灭:灰,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烟,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本词写了哪一个三国人物?写了哪件著名的历史事件?
初
读
检
测
三国是哪三国?
吴、魏、蜀的领袖分别是谁?
周瑜是谁的下属?
除了貂蝉,三国还有两位著名的美人,你知道她们是谁?
大、小乔这样著名的美女嫁给了谁?
赤壁之战是哪两国打?孰强孰弱?谁夺取了此战的胜利?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抒情,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 发感慨)
【内容感知】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你打算给这个意境图命一个怎样的名?
大江:浩荡
赤壁:险要
乱石:险峭
波涛:汹涌
浪花:如雪
壮美
赤壁江山图
上阙赏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涛翻滚腾跃,像卷起千堆雪。
赏析:从动词、形容词、修辞三个角度展开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动词 穿:山崖高峻,刺穿天空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动态感、力量感
形容词 乱:岩石山崖险怪、陡峭
惊:浪巨大,世人为之震惊,融进诗人主观感情
修辞 比喻、夸张:千堆雪——水色纯白 汹涌澎湃
拟人:拍——巨浪力度之大。
惊涛骇浪
雄奇壮美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承上启下
内容:承接上文,总结了上阕赤壁雄奇壮美之景。
引出下文写英雄人物周瑜。
写法:虚实结合,铺垫照应
【上 阕】
(写景)
大江东去
(壮美)
赤壁故垒
(古老)
乱石
惊涛
雪
战地风光
险峻
(慨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
下 阙 写何人何事?为什么写?
议 · 品 诗
下阙赏析
小乔初嫁了
以美人衬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
风姿俊朗、气宇不凡
儒雅斯文、风度翩翩
从容破敌、足智多谋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伤己
仰慕
英
雄
展 · 思古人
对比
品读情感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年华逝去、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愁
赤壁(雄奇壮美)——正衬——周瑜(建功立业,又得美人)
赤壁(雄奇壮美)——反衬——苏轼(壮志难酬,妻死十年)
惆怅失意
品读情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面对这样的惆怅,他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疏解?
借酒消愁。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不必过于执着,不如让满腔愁绪随江东去,举杯赏月。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情感变化:
激昂慷慨——惆怅失意——旷达洒脱
(公瑾)
小乔初嫁
赤壁之战
伤己: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现实
感慨:
怀古
怀人
【下 阕】
思考:本词是苏轼公认的豪放词,其“豪放”表现在哪里?
1、描绘壮丽之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2、刻画豪迈之人。如对于周瑜选取了婚姻美满、儒雅风度、卓越的指挥才能,三个特写把一个叱诧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
3、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怀古诗】
结
人生如梦是他洒脱的诠释,还酹江月是他豪情的讴歌,多遭贬谪,生之劫难,浩然来,旷达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文、书、画,更是他面对逆境的从容乐观。
返回
课
堂
小
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印
咏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