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小青蛙找家 教案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小青蛙找家 教案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30 22: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小青蛙找家 所处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课型 唱歌 课时 1 设计者
《课标》相关 要求 1、课程内容的表现领域中“演唱”方面: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17页) 2、表现领域中“综合性艺术演”方面: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游戏等活动。(19页) 3、表现领域中“识读乐谱”方面: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20页)
教材 分析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四二拍,五声宫调式。歌曲第一乐句由两个分句组成,描写了几只小青蛙找不到家时,孤立无助的形象。第二、第三乐句为节奏念白,逐渐密集的节奏模仿,表现了小青蛙找家过程中的焦急心情。第四乐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时愉快、喜悦的心情。最后一个“呱”,刻画了小青蛙得意洋洋的神态。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形象。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不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特征,其思维以具象性思维为主。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征。从情感上,他们易激动、易兴奋、不够稳定。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且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2.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3.根据图谱,完成声势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学习 评价 1、参加演唱活动,能够熟练掌握歌曲。 2、音乐游戏,初步认识并体会休止符,能够做到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初步建立稳定的内心节奏感。 3、参与游戏及交流,能够自然演唱歌曲、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体会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用肢体律动表现歌曲。
内容与实施 目标落实情况及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律动《问好歌》 二、节奏导入 1、模仿老师 练习:× × |× ×| ×× × |×× ×| 2、加入动物的声音模仿上面的节奏,教师先引导领读,再由学生自主学习用动物声音读节奏。 3、节奏接龙,请每一位同学心里想一种小动物的声音,老师敲击双响筒,用动物声音模仿双响筒敲击的节奏。 4、音乐律动《小动物欢迎会》 5、用青蛙叫声导入问好 跳 跳 | 呱 呱 | 跳跳 跳 | 呱呱 呱 || 三、欣赏歌曲   1、初听录音范唱,歌曲中小青蛙发生了什么事情?   2、再听歌曲,问这首歌中有没有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 3、练习 跳 跳 | 呱 呱 |跳 跳 | 呱 呱 | 跳跳 跳 | 呱呱 呱 |跳跳 跳 | 呱呱 呱 || 四、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 2、再次聆听。 3、分句学唱歌曲。 4、完整演唱。 5、处理歌曲情绪。 6、加入声势演唱。 7、随音乐律动。 五、创编歌词 跟琴创编歌词。 六、拓展下课 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在律动《小青蛙》中结束本课。
当堂 达标 1、通过参加演唱活动,学生熟练掌握。 2、通过音乐游戏,初步认识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内心节奏感。 3、通过参与游戏及交流,使学生自然演唱歌曲、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体会歌曲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