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20:35:31

文档简介

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B 【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远大于雌配子,但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D 【解析】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他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错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C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根据乘积法,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3=27。
B 【解析】红花×白花→红花、白花,为测交实验类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②正确;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后代只出现了一种表现型,说明盘状是显性性状,③正确;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为测交实验类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是②和③,故选B。
C 【解析】由测交后代表型可知,高秆∶矮秆=1∶1,F1的基因型是Dd,抗病∶易染病=1∶3,且抗病对易染病为显性,说明F1产生的配子R∶r=1∶3,所以F1的基因型为Rr和rr两种,且比例为1∶1,故F1的基因型有两种,即DdRr和Ddrr。
A 【解析】甲、乙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才能保证每个小桶内不同配子的比例相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接近于理论值,A正确;实验过程中,甲同学的两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而乙同学的两只小桶代表的是雌性或雄性的生殖器官,B错误;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D错误。
B 【解析】该种动物多对杂合体雄性(Hh)与杂合体雌性(Hh)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HH∶Hh∶hh=1∶2∶1。由于雌性中基因型为HH表现为有尾,Hh和hh为无尾,所以理论上,子一代雌性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有尾∶无尾=1∶3。
C 【解析】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b曲线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B 【解析】 F2中60 cm植株(4/6AaBb、1/6AAbb、1/6aaBB)产生的配子为1/6AB、1/3Ab、1/3aB、1/6ab,随机授粉后代中60 cm纯合植株(AAbb、aaBB)的比例为1/3×1/3+1/3×1/3=2/9。
A 【解析】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第一对基因Aa×aa,后代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基因型有2种,即Aa∶aa=1∶1,第二对基因Bb×Bb,后代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3∶1,基因型有3种,即BB∶Bb∶bb=1∶2∶1,再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有2×2=4种,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A正确。
D 【解析】豌豆是雌雄同花、自花传粉的植物,因此做杂交实验时应该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A正确;由分析可知ddrr的植株开白花,B正确;植株DdRr自交,蓝花的基因型是D_R_,占总数的9/16,蓝花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DDRR,占总数的1/16,因此后代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C正确;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是D_rr、ddR_,有4种基因型,D错误。
D 【解析】甲实验组,乔化蟠桃与矮化圆桃杂交的后代中,矮化圆桃∶乔化蟠桃=1∶1,对于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比例均是1∶1,两对相对性状不是1∶1∶1∶1,因此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乙组实验,乔化与乔化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乔化也有矮化,说明乔化是显性性状,由于甲组后代与亲本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而乙组亲本只有乔化,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只能根据组别乙的结果,来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乔化,隐性性状是矮化,A正确;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B正确;甲组亲本DdHh与ddhh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如果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1∶1∶1∶1,所以可判断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由于D和H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甲组中乔化蟠桃亲本进行自交,则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为3∶1,D错误。
C 【解析】两亲本均为黄花,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黄花为显性性状;亲本圆形叶植株和椭圆形叶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椭圆形叶=1∶1,故叶形中的显性性状不能确定,A正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只考虑花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2,C错误;F1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只有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无显性纯合子,D正确。
答案:(1)二 腋生 (2)Bb Bb 2/3 (3)100%
【解析】(1)(2)组合二中,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腋生是显性性状,且双亲均是杂合子(Bb),杂交后代个体中BB占1/4,Bb占1/2,因此后代腋生中杂合子占1/2÷(1/4+1/2)=2/3。(3)组合三后代中腋生∶顶生=1∶1,符合测交实验,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b,后代中腋生豌豆全是杂合子(Bb)。
答案:(1)aaBB、AAbb (2)遵循 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色∶黄褐色∶白色=3∶6∶7,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 (3)2 1/3 ①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分析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②如果自交后代全为黑色,说明是纯合子,如果自交后代既有黑色也有白色,说明是杂合子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的表型为黑色,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的表型为黄褐色,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的个体的表型为白色。根据亲代为纯种,F1为黄褐色且F2中黑色∶黄褐色∶白色=3∶6∶7,可推导出P1的基因型为aaBB,P2的基因型为AAbb。(2)由于F2中黑色∶黄褐色∶白色=3∶6∶7,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知控制菜豆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在黑色个体中占1/3。要证明F2中某一黑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全为黑色,说明是纯合子;如果自交后代既有黑色也有白色,说明是杂合子。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训练
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基因(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类型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表现类型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2.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分析并提出假说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实验结论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
3. 基因型为AAbbCC与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4.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5. 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为(  )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
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才科学准确
B.实验中每只小桶分别代表相应的雌、雄生殖器官
C.乙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D.甲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7. 某种动物有尾与无尾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在雄性中只要含有基因H就表现为有尾,在雌性中只要含有基因h就表现为无尾。若该种动物多对杂合体雄性与杂合体雌性杂交,理论上,子一代雌性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  )
A.有尾∶无尾=3∶1 B.有尾∶无尾=1∶3
C.有尾∶无尾=1∶1 D.都为无尾
8.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9. 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株高70 cm和50 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株高70 cm∶65 cm∶60 cm∶55 cm∶50 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 cm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F3中60 cm 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
A.1/36 B.2/9 C.1/2 D.3/16
10.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1. 如图所示,豌豆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需进行去雄和套袋等处理
B.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开白花
C.植株DdRr自交,后代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D.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12. 桃树的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A.只能根据组别乙的结果,来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乔化
B.甲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DdHh、ddhh
C.据甲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如甲组中乔化蟠桃亲本进行自交,则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为1∶2∶1
13. 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白色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叶形有圆形和椭圆形之分,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黄花圆形叶植株与黄花椭圆形叶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花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叶形中的显性性状不能确定
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只考虑花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3
D. F1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只有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14. 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性状 后代性状
腋生 顶生
一 顶生×顶生 0 804
二 腋生×腋生 651 207
三 顶生×腋生 295 265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填“顶生”或“腋生”)。
(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其后代腋生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
15. 基因A和a、B和b同时控制菜豆种皮的颜色,显性基因A控制色素合成,且AA和Aa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存在时,使A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亲本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菜豆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在黑色个体中占________。要想通过实验证明F2中某一黑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请说明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