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01什么是历史02学习历史有什么用高中历史学什么0304如何学习高中历史目 录CONTENTS何所谓史学史何用学科要求学史方法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日本之女学,约分十三科,……,五历史……”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历代史书典籍
历史学科
历,过也,传也。
秝(lì)
止
从又持中,中,正也。
——(汉)许慎《说文解字》
何所谓史
1:过去发生的事 (史实)
本体意义上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或过程,它永远
消失在另一个时空之中,不可重现。
2: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记录与解释 (史料)
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作为记录和解释的历史),实际上是经过了历史认识主体重构
的历史,或称历史学中的历史。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hi story
or
his story
历史=故事?
一手史料:记录
二手史料:筛选、加工
何所谓史
“对历史生命的探寻,首先应对其无限长的发展作出分类,
一则历史本身(史实),即过去客观发生的一切;
二则历史材料(史料),即以往人类遗留之物(考古材料)或对之进行的文字记载(文献材料);
三则历史知识(史论),即透过历史材料与记载对历史本身作出解释与评价,得出可以预测将来的东西。”
——整理自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史实
史料
史论
史由证来
论从史出
证史一致
史论结合
尽管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人记载下来的历史都不能避免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感情的影响,其他人的理解和研究同样如此,因此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真实的历史。 ——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
何所谓史
《天津条约》第十六款
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
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Justice shall be equitably and impartially administered on both sides
光绪、梁启超、康有为合照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照片敏感,暂时删掉。
照片敏感,暂时删掉。
何所谓史
用
史
学
何
学史何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灭其文化。
——(清)龚自珍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有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以上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
——钱穆《国史大纲》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
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高一年级
(合格性考试)
基础课程,对中外历史的整体认识。“纲要”
高二年级
(选择历史科目,拓展课程)
专题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拓展课程,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高中历史
学科要求
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学科地位 辅课 主课(3+1+2中的“1”)
考察要求 开卷考察(80分) 闭卷考察(100分)
学习内容 通史 通史+专题式
能力要求 记忆式历史 分析式历史
初中:
高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
学科要求
高中课标要求:
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初中已学内容
(知识点细节)
高中学习重点
(整体和结构)
史实
判断
原因概括阐释
比较
综合
论证
初中
高中
是什么?
为什么?
学科要求
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在学习开始之时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和应掌握的必备知识。
【本课导入】置于每一课的课文标题之下。通过导图和导入语,以情境导入方式,生动、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帮助理解本课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学习聚焦】每目设一个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或提炼本目的基本内容。有利于自学和重点难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帮助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思考点】 紧密结合正文提问,可即时回答, 以提高兴趣和关注力,并训练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纵横】 (初中相关史事)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揭示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
【史料阅读】 (初中材料研读) 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问题探究】(初中课后活动)结合每课正文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学习拓展】(初中知识拓展)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历史思维。
【图表】 指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图画、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及示意图、历史地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加强学习的直观性。
学史方法
课前预习:
1、熟知课标要求
2、自主学习、读懂教材
课前必须通读教材,弄清六大要素: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
3、课前两分钟准备好课堂需要的学习材料
课堂听讲:
1、认真听课,做到五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究课堂问题。
3、对于历史问题,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课后复习:
1、梳理时间、人物、事件等线索,做到及时落实复习消化
2、及时背书、经常复习、尝试默写
3、课后作业,请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做好错题整理与史论梳理,逐步总结答题技巧。
学史方法
中 国 历 史 分 期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古代史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共110年中国现代史至今学史方法·必备知识中 华 五 千 年 历 史 线 索 示 意 图夏商西周三国西晋南北朝东晋隋唐黄帝舜禹尧……约4600年前前2070前1600前1046220-280266-316317-420420-589581-618618-907元明清1271-13681368-16441636-1912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今春秋前770-前476秦西汉东汉前221-前207前202-825-220战国前475-前221五代十国北宋南宋907-979960-11271127-1279学史方法·必备知识学史方法·必备知识
朝代顺序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推荐书目
经典剧目
游览参观
历史处处可见,对历史的学习永不止步。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