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 走月亮 第 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柔和、鹅卵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写好“稻、熟”等字。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说)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疑什么是“走月亮”?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洱海 鹅卵石 哟 风俗 跃出 泼剌声
汩汩 稻穗 田埂 镀亮 闪烁
1.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俗、穗”,翘舌音“烁”,前鼻音“卵”,后鼻音“梗”。
2.各种方法读生字词。
3.配合图片介绍“洱海、鹅卵石、田埂”,说说泼剌声是什么样的声音。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概括文章大意。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习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文中写的是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3.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出现了几次?想一想每次我和阿妈在哪走月亮?(四次:小路上、小溪边、田埂上、许多地方)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自然串连在一起,使文章结构清晰,自然。
4.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感受月光下的美景。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出示:淘 牵 鹅 卵 坑 洼 填 庄 稼 俗 跃 葡 萄 稻 熟
1.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鹅”,“鸟”形旁表义,该字与鸟有关,“我”表声,是声旁。“稼、葡、萄”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组词扩展。
2.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淘、坑、洼、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牵、葡、萄”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3.教师重点指导:
“稻”,“臼”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