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蟋蟀的住宅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蟋蟀的住宅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1 10: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1、蟋蟀的住宅 第 2 课时 总计第 2 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自主探究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呢?请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复习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大体样子,知道了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节课,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设计意图:一方面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开门见山,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小组合作讨论:
(1)请研读第7—9自然段,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经过的句段。
(2)细读课文的3-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提示: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内部、工具来说)
2.小组汇报:
(1)请研读第7—9自然段,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经过的句段。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抓住动词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重点强调蟋蟀的修建工具,突出修建的不易,体现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品质,也为下个问题铺垫)
(2)细读课文的3-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提示: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内部、工具来说)
(a.“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一句说明蟋蟀盖房子的时间。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
b.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挖掘工具柔弱)
c.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
d.长时间修整.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
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呢?
预设:因为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学生汇报)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
五、小练笔:
课后选小动物进行观察,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练习写一写。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选址慎重、不随遇而安
住宅特点
外部:朝阳、隐蔽、平坦、倾斜
内部:光滑、简朴、干燥、卫生
修建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冬天
修建过程
如何修建:扒、搬、踏、推、铺 不断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