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1 06: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老子》四章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和《老子》。
2.准确翻译,理解句意。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4、认识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课文导入
老子名言,句句真理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读:水流啊流,默默地滋养着我们世间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做人就要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只是低调地奉献,这才是世间最伟大的品格。
老子名言,句句真理
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解读:方方正正达到了极致,反而没了棱角;成就一大,是要到最后才能完成的;声音达到了一个极致,反而听不到声音了;同样的,物体抽象我们看不到,是以具象而呈现在我们面前,可物体一旦达到了一个极致,我们也看不到了。
老子名言,句句真理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解读:真正有能耐的人,往往不显露自己的,不显山不露水,完完全全就是那个扫地僧。
话说《老子》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后退隐。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汇集了他的语录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子》又称《道德经》,大体上汇集了老子的语录,大约是在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纂辑、加工而成的,成书时间晚于《论语》。今存通行本《老子》一共八十一章,分上、下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又称《德经》。
《老子》介绍
课文翻译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翻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翻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课文阅读与思考
(一)用一句话概括每一章的内容。
1、“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2、自矜自伐,道者不处;
3自知自胜,竭力实行;
4为与未有,慎终如始)
(二)本文在语言表达与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①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是格言。②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第十一章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了对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地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有什么不同?
孔子主张先让百姓富裕起来再教育他们,而老子则主张让百姓无知无欲。   
选文中如“富之”“教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等,。
(四)你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答:我赞成老子的主张。“无知无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虚其心”“弱其志”,就是使百姓没有伪诈之心,没有争强之志;“实其腹”“强其骨”,就是使百姓生活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没有过多的欲求。这样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答:我赞成孔子的主张。孔子把教育问题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作用是让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重点文段阅读与感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感悟点:
自知者明:人要有自知之明。
自胜者强: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第64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感悟点
为大于其细 :天下大事从小事、易事做起,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轻诺必寡信: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不应轻易许诺。
名句理解检测设计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1、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同样的意思,荀子这样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前者强调_______,后者强调________
3、老子说:“常于几成而败之” 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同样的意思,荀子这样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前者强调积累,后者强调坚持
3、老子说:“常于几成而败之” 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有:功亏一篑
4、从下列文段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并解释。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
始,则无败事。
功败垂成: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
功亏一篑:堆一座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5、下列文段给你这样的生活启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
始,则无败事。
(1)做事要有预见
(2)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文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答案】D(ABC都是状语后置,
D是正常语序)
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自见者不明。
B.死而不亡者寿。
C.自矜者不长。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答案】C(A“见”通“现”
B“亡”通“妄”
D“累”通“蔂”)
3.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为之于未有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常于几成而败之
D.人之生也柔弱
【答案】C(败:使动用法,使……失败。)
老子名言积累
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圣人应该是有自知之明,却不自我表现,不去逢人表说,我很牛x的哦!他们往往还有自爱之心,却一点也不去显露自己的高贵。低调、含蓄,有才能又不吹嘘自身,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方才是圣人。
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地是一个宏大的词汇,在我们的意识中,常常有天地,他们主宰着世间万物,往往会让世间万物都得到好处,却从不伤害他们;而何谓圣人呢?与天地差不多,只是他们到底是人,所以,圣人的行为准则有了些许差别,即是,做什么事都不与别人争夺。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句,可谓是老子名言语录的核心,真正能读懂的人不多。在笔者看来,这话简单来说,人是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而地呢?则是服从于天,天又是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最后即是道,道是什么?自然而然,不加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