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感叹号、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要来学习《坐井观天》,孩子们,“观”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说“看”。
“既然如此 为什么不说 坐井看天?”
孩子们答不上来,于是,拿出字典,使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观”这个字。
观有三个意思,看、景致、看法观点,应到孩子们说一说为什么是“坐井观天”,因为青蛙在看天的时候也产生了一点想法。这想法是什么?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随文识字“井”“沿,在黑板上找“井沿”,再在图片上找“杯沿”“桌沿”“帽沿”,写“沿”。
二、初步感知
这想法是?
“天到底有多大?”
他和谁争论?争论了些什么?找一找。
和小鸟,产生了几次对话。
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两个角色说的话。
三、走进对话,感悟故事
第一次对话,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累,扩展“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区分“渴”和“喝”,书空。
学生分角色读。
接着,两人因为天有多大开始争论了,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看图识记“无边无际”,写“际”。青蛙是怎么看的?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指导朗读。
青蛙认为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在干什么?“说大话”。试着换个词“说谎”“吹牛”,试着读出质疑。
学习反问句,“天不过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反问句,指导学生将其修改为陈述句,并对比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些,朗读。
接下来的对话,青蛙和小鸟都“笑”了,这里的笑是嘲笑吗?不是,是诚恳和友善的笑,读出这种感觉。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青蛙的自信傲慢,小鸟的劝告、诚恳。
分组展示,学生自评。
四、谁对谁错
在这个故事中,谁说错了?
青蛙。
为什么?
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目光短浅,不愿意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答的不错,如果我们也是小青蛙,我们怎样去看广阔的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五、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
大部分孩子认为,经过小鸟的一番劝告,青蛙一定会跳出井口,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可……答案是唯一的吗?
不见得。
有孩子认为青蛙就不会跳出去。是啊,在井底带的那么好,外面世界有危险,不一定会跳出去。
答案永远不是唯一的,要有思辨精神。
话题一转,如果青蛙跳出去了,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练习说话,下课。
生字、练习都已经处理完毕,真的需要时间来批改,我需要时间。
总结:课下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生字词抄写在田字本上,并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这节课就上到在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