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古诗两首
比一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绝句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比一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比一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
游山西村
诗歌体裁
律诗
绝句
四句
四联
五言、七言
八句
五言、七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试一试
七言绝句
字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李杜”
浪漫主义诗人
《李太白集》
谪仙人
饮酒作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你走!
别哭!
创作背景
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所谓“不护细行”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他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听说;左迁,贬官;
龙标,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
选自《李白集校注》
(尊右卑左)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朗读全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
杨花:
子规:
龙标:
五溪:
苏轼=苏学士
柳宗元=柳柳州
杨树花落已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诗句分析
柳絮。
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唐代县名,这里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啼声哀婉凄切。
分析“杨花”“子规”的内涵
杨花飘忽不定
暗喻王昌龄前途命运未卜
杜鹃啼声哀切,叫声似“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望他早日归来。
萧条
悲凉
子规啼血
子规,俗称杜鹃,也就是布谷鸟。
望帝,名叫杜宇。
他的丞相憋灵
首句写景并点明时令。即描写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并充满画面感。融情于景,包含了诗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次句直叙其事,“闻”,听说,表明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明月当空
千里可共
拟人
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与挚友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和安慰,但是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就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寄托着诗人对挚友的关切之情。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诗歌主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选自《________》卷十三。王昌龄(?~约756),字______,京兆长安人,_____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________,________。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集校注
少伯
唐
贬谪 降职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随堂练习
默写:
(1)本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本诗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出发前:激动、期待
第一天到第五天:累并快乐着
第五天到第十天:想家、想妈妈
《次北固山下》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人。《全唐诗》中存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诗人简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朗读全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前行。
诗句分析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潮平:
悬:
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的景象。
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变得开阔。
帆为什么能悬?
→
→
→
帆为什么能悬?
“悬”是竖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仅“风顺”还不足以使“一帆悬”。风虽顺,若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一个“正”字,兼包“顺”和“和”的意味。
“风正一帆悬”能表现出什么?
赏析颔联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变得开阔。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海日:
生:
残夜:
入:
海上的旭日。
升起。
夜将尽未尽之时。
到。
赏析颈联
红日驱走黑暗,春意驱走寒冷
描写景物,点出时令,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乡书:家信。
苏武牧羊
鸿雁传书
鸿雁成为信差的美称
诗歌主旨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随堂练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选自____________卷一百一十五。次:____________。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
详,洛阳人,____________代诗人。
《全唐诗》
停宿
唐
随堂练习
(1)
(2)本诗中体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本诗中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