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过程】
师:你们对日月潭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日月潭怎么样?
生:漂亮、有趣、安静【跟仙境一样,我插嘴,感觉怎么样?生又说很安静。事后反思,其实她说的跟仙境一样,这是她的直观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而我多此一举非得问感觉怎么样,“安静”这个词一定不能体现“跟仙境一样”的意思。】很快乐、景色美。
师:请你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月潭漂亮、有趣、安静、快乐、景色美?
学生朗读、自学、小组交流。
在小组间转的时候,看到一个组都站着,但是没有声音,互相观望,于是我问组长。刘雨晨告诉我,该张嘉一分享了,但是她不读。他们三个在等待。首先我看到的是三个同学在等她,说明这个小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不因为张同学不读,就自顾剩下三个他们分享。第二看到组长是有些嫌弃她的感觉,他补充说到,每次到她的时候她总是不分享。第三,我想她不想读的原因是什么?她的课本上也记录着自己的想法,她是有思考的。我在她旁边让她来读,听到她读的磕磕巴巴,我试着猜测她可能没有自己读好,所以不想领着读。问了一下,她点点头。但这也许仅仅是应答我,原因应该还有别的。我建议她自己练好了再来和小组一起分享。
思考:
1. “小组内有孩子不想上台分享,甚至不愿在小组分享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2. “小组在交流分享后、排练之前是否要加上先要自己排练?也就是交流(互相交换信息)——自己排练——小组排练”
上台分享:
小组1:
1. 我来分享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第二自然段是描写日月潭的外形。月潭弯弯的,日潭圆圆的。小组中另外一个学生补充。日潭 圆圆的 像太阳 月潭 弯弯的 像月亮
2. 我来分享第四自然段。(读的时候很明显听出读的次数少,读不流利,后来学生提建议的时候也说到这点)我从这段发现了“美景”“仙境”知道日月潭很美。
3. 我来分享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表述很准确)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这是写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4. 我来分享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碧绿”可以说成“碧绿碧绿”。
建议:
生1纠错高安琪把“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读成了“湖中央有美丽的小岛”高安琪说“谢谢你的纠错。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我提出表扬,高安琪听到同学们在给她纠错后,没有提醒就再读了一遍。【之前纠错的时候,孩子们会说:你把......读成了......请你再读一遍。读错的孩子会再读一遍。现在“请你再读一遍”这句话可以不用说了,这就是规则的“消亡”吧。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习惯,当读错的时候要再读一遍。
之前关于纠错还出现过一次争执,是四个人都分享结束后,一个学生纠错另外一个学生读错了,但她说没有读错,“读错了”和“没读错”就这么一来一回。我问:这种情况怎么办?学生提议:1.不管读没读错,都再读一遍。2.一个学生分享完后,如果有读错的,直接纠正,不要放在最后了。我感觉这两个提议很好,第一个解决当下,第二个解决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接下来是小组继续上台来分享,我听到一个声音“下去”,随即提出表扬:表扬王智锐这个组长知道谦让,我听到他说“下去”他们小组成员就都下去了,说明他们非常团结,组长说上台全员出动,说下去全员后退,行动非常一致。
小组2:
1. 我来分享第二自然段,生跟读。我知道了第二段景色很美。
2. 我来分享第四自然段,生跟读。”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读完后生直接纠错。“地”读的不对,补充了这是个多音字。纠错“朦胧”纠错的这个学生读的不对,其他学生又给他纠错。
3. 我来分享第五自然段,生跟读。建议:希望下次能面对同学们说。
4. 我来分享第三自然段,当读到“薄薄的雾”,有的学生知道他读错了(读成了bó bó ),但是没有站起来纠错,而是看向我读“báo báo ”的雾。我没有介入,这时下课了,下节课继续分享。我对这个孩子说,可以站起来直接纠错,而不用等待我。
上课后继续分享,他还是读错了,读完后生分享:我从第三段知道了这个地方很安静。
生纠错:麻敬睿把“湖面上漂着薄薄的雾”读错了,“薄”是个多音字。学生分享三个读音并组词。báo bó bò
小组3:
1. 我来分享读第五段,生跟读,我喜欢的原因是,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生只是把这句话又重新读了一遍,我介入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日月潭风光秀丽,风光秀丽从表面我们就知道这里景色很美,正是因为景色美才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说明这里很出名。介入的原因是我想借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通过关键字的理解并结合句子来综合体会,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后来又想但对于写景的文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美就行,也不用分析的这么透彻吧。】
2. 我来分享第四自然段,领读,跟读。我知道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日月潭的景色很清晰,是很美的。生1纠错,生2补充,下雨时的日月潭是朦胧的。
3. 我喜欢的自然段是第一自然段,领读,跟读。我知道了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这是哪里。(就是地点,补充了第一个组只说“在什么地方”。)
4. 我喜欢第五段,领读,跟读。我喜欢“风光秀丽”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很美。还有第四段的“蒙蒙细雨”还有第一段的“树木茂盛”“点点灯光”......从这几个词可以看出景色很美。我走到他那里,他说老师我是从50页下面看到的,我提醒他可以把这里跟大家分享。他站起来后:请大家听我说,这些词是我从读一读记一记中看到的。
小组3:
1. 我来分享第二自然段,领读,跟读。我来分享第三自然段,领读,跟读。因为清晨日月潭有薄薄的雾。
2. 我来分享第五自然段,领读,跟读。我知道日月潭风光秀丽,风光很美。
学生质疑:李金泽,你说的第二自然段有趣有意思我没有听懂,你能再说说吗?
生:我感觉它的形状非常有意思。
庞睄逢:我来补充李金泽的,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都是它的形状,而且是它的形状组成了它的名字。
总结:课后请同学们复习课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