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22·江西吉安·七年级期末)实行分封制又统一了全国的政权是( )
A.西周 B.西晋 C.西汉 D.秦朝
2.(2022·江西九江·七年级期末)西晋的建立者及西晋统一全国的标志分别是( )
A.司马炎、西晋灭蜀 B.司马炎、西晋灭吴 C.司马懿、西晋灭蜀 D.司马懿、西晋灭吴
3.(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西晋王朝是自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司马晋”。这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迁
4.(2022·江西上饶·七年级期末)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5.(2022·江西南昌·七年级期末)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汉
C.鲜卑、羯、氐,羌、白 D.匈奴,鲜卑、白、氐、羌
6.(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文中的“变乱”指的是
A.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八王之乱 D.北人南迁
7.(2022·江西吉安·七年级期末)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8.(2022·江西吉安·七年级期末)“内有储蓄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上层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这段材料反映了西晋的主要特征是( )
A.纷争不断,短命而亡 B.“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C.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D.大一统时代
9.(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末)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新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却迅速走向败亡。下列对西晋灭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族内部为争权而相互混战
B.西晋的统治者昏庸无能
C.遭到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反抗
D.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0.(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11.(2022·江西九江·七年级期末)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A.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12.(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南朝叛乱
13.(2022·江西上饶·七年级期末)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14.(2022·江西九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A.民族融合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15.(2022·江西吉安·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16.(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末)历史界有学者认为: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了宗室诸侯的特权,使宗室诸王有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聚集军事力量的根据地。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 )
A.大泽乡起义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实行分封制又统一了全国的政权是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同时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排除A项;西汉实现了全国统一,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发生的“八王之乱”历时16年,许多中原人纷纷逃离,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ABC时期有人口迁徙,但没有出现人口大迁徙的高潮,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引发的社会危机不断冲击着西晋的根基,故C符合题意;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与西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北人南迁指的是每当北方战乱纷繁时统治者或者百姓们都喜欢跑到南方避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解析】根据材料“匈奴左贤王刘宣”“司马氏骨肉相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司马氏建立西晋后,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八王之乱”,即材料所述“司马氏骨肉相残”,A项正确;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刘氏皇族内部的一场叛乱,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的战争,排除C项;国人暴动是西周时期的平民暴动,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解析】根据材料“内有储蓄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上层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分析可知,“内有储蓄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上层起的反晋斗争”反映了西晋时期国内外纷争不断,“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反映了西晋短命而亡,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天朝上国’,繁荣富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分裂,大权旁落”的内容,排除C项;西晋属于“大一统时代”,但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耗尽国力;西晋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民族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AB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D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
11.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故A符合题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统一全国、刘渊起兵与八王之乱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惠帝在位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开始“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还对内迁各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终使西晋很快灭亡。由此可知,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故选A。
【点睛】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理解“根本原因”。西晋时期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西晋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14.A
【解析】根据材料《汉人胡食图》可知,当时的汉人已经开始吃少数民族的食物,根据《胡人牛耕图》可知,当时少数民族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这些都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与饮食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这种现象正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之一,A项正确;材料图片体现了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是中外交往,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与饮食方面的交融,没有体现政权分立方面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D
【解析】根据材料“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了宗室诸侯的特权,使宗室诸王有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聚集军事力量的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因为曹魏孤立无援,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享有很大的权力,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D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末,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