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春》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春》是部编版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的审美板块。从单元前言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陶冶读者心灵,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优美语句。比如《春》这一课就是要求背诵的。《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那么这篇文章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什么呢 按照教材中单元提示的话来说,就是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这一点也正是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材要关注自然”,“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一致的。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时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学会感受美、创造美。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结合课文,领悟中国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4、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理解诗人所选意像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于情感。
五、说教学法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七年级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来说,感性的认知方式仍然是七年级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手段。这和《春》语言典雅,适于诵读相适应的。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我计划采取诵读指导法、情境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做批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环节二、考点回顾 1、朱自清(1898-1948), 字 ,号 ,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 。主要作品有散文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2、《春》这篇文章可分三部分,分别为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其中在“绘春”部分又描绘了五幅图画可依次概括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设计此题目的在与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环节三、赏春 欣赏几幅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有关春天的诗句(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扩大教学容量。)
环节四、读春
请几位同学分别颂读3-7自然段,教师或学生对朗读予以简要评价。出示朗读要求: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设计此题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天形象,传达内心喜爱春天的情感)
环节五、品春 再读课文,说出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 句,因为它写出春天的 ______(景物),用了____修辞,或是从____角度来表达_________的情感。
环节六、析春
1、春草图:写到了哪些景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2、春花图: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3、春风图: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4.春雨图:看看图片上的春雨,想象作者笔下的春雨,概括其特点。
5、迎春图:引导看图片――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通过品春和析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写景 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的运用。)
环节七、唱春
跟着音乐同唱春天的赞歌《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的美丽,祖国的美丽。(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角度感受春天。)
环节八、找春——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2、到田野寻找春天,仿照本文写景之法描绘家乡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3、背诵本文。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做到学以致用。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春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八、说教学反思
在字词积累时,由于在课前教师没有整理,导致字词清单零零散散。学生来来回回抄了两到三遍字词,这一点在往后的课前要做好课前整理。七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并且学生本身的词语不多,还要多读多写多背多理解,才能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解析课文,依据老套路,分层,概括大意。这个方法非常死板,学生在小学估计习惯了,所以也能跟着走,但是或许可以找一种方式把春天用几幅画来描绘,让学生自己找出来,这幅画里有描绘春天的哪些景,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画出来。
接着分析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时,在第二大部分中,每一段每一句都逐一分析。这样显得重复、啰嗦,这一模块句解时,会有一些重复的修辞。现在想想也许采用教师句解某一两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你在句子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春天?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最后一部分,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整个感情基调在介绍作者时,补充了相应的写作背景,学生就不难理解。朱自清在整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教师首先要理解春天对于文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古至今,春天象征着希望,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是每一个人奋斗的开始。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春天,你会联想到什么?一步一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