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 能复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2、 能区别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
3、 能说出呼吸作用和意义,分析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呼吸的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以导学、自学、助学为基本模式的问题解决为主的参入式教学法。
2、以多媒体辅助的小组内观察、探究式学习法。
四、设计思路
呼吸作用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过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总体思路是以导学提纲导学,以提供给学生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材料让学生来实验为途径,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点拨,多而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在“导学、助学、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和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1、播放多媒体动画:→在密闭的容器中,小老鼠会死去,你能想办法让小老鼠在密闭和玻璃仪器里存活下去吗? 1、回顾旧知,选择最可行的措施,并简单阐述你的理由。 问题已知,方法和答案开放。引导学生。成绩中下等的同学回答(三类问题)
1、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这是为什么?
2、苹果、桔子等水果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减轻,体积会变小,这是为什么
1、调查我们潍坊萝卜的贮存的方法,找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在班内交流。
2、大棚蔬菜要求短时间内提高产量。那么怎样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降低呼吸作用的消耗?写一份调查报告,并证明其可行性。 呼吸作用是学生未知的问题,而光合作用却是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课前动画,让学生充分探讨,使本节要解决的问题自我呈现出来,明确研究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类问题:为后面解决新问题作铺垫。(成绩下等的同学回答)二类问题:问题、方法、答案对于教师都是已知的,而对于学生都是未知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未知的问题: 萌发的种子瓶中没有氧气→被种子消耗。四类问题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1、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引发探究的情趣。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解决。4、课件展示可弥补实验欠成功的小组的观察缺憾,共同达成新知。通过直接感知和所给材料的相结合,分析其内所含的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对于现象的分析,答案可能不一定对,部分学生很容易想到是水的散失。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在概括归纳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认知结构的重建。课前导课中放入植物的目的时,让学生以一公式写出放入它的理由→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此时,依次作基础,学生就较易比较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学生一下明确植物体的每一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很难,但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花可以进行吗?茎呢?等。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可以分解的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可以感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深刻感知呼吸作用。四类问题:动画展示中汽车运动需要汽油提供能量,人进行运动需量食物中的能量。引导学生自然联想: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哪里来?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密切相关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前面所学知识的比较与联系。这些问题、方法、答案均未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习题设计尽量体现出了创新性和开放性。避免成为新知识的简单再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