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31 08: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1)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那么是如何从化学角度去诠释“燃烧”的呢?
导课:
学习目标:1分钟
掌握灭火的原理
2
知道燃烧的概念
3
掌握燃烧的条件
1
自学指导1:1分钟
内容:P128-130
1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2
要求:记住燃烧的条件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
5.灭火的方法有(1) 、(2) 、(3)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1.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 ,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 的白磷,观察现象。白磷应保存在 中。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 ,观察现象。
3.通常情况下, 与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叫做燃烧。
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2) 。
(3) 。
自学检测1:
1.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 ,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 的白磷,观察现象。白磷应保存在 中。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 ,观察现象。
热水
白磷

氧气或空气

3.通常情况下, 与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叫做燃烧。
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2) 。
(3) 。
可燃物
氧气
氧化反应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红磷
5.灭火的方法有(P126)
(1) 、
(2) 、(3)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灭火的根本就是要 燃烧的条件。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破坏
自学检测1:
实验现象:
现象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水中的白磷燃烧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白磷:40℃ 红磷 240℃
答: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不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只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思考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思考4】综合上面三个思考题,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燃烧需要3个条件
1
可燃物
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氧气(或空气)
三者缺一不可
讨论:右图为改进后的装置,有什么优点?
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方便操作
氧气
热水
白磷
白磷
红磷
95℃热水
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
2.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吗?
3.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吗?
4.燃烧能在水中发生吗?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电灯发光放热
可以,只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不一定,比如铁
燃烧造福于人类
炼钢
火箭发射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
湖南衡阳特大火灾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清除/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缺一不可
只需其一
(二) 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3.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设置隔离带)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5.家中使用的液化气用完后关闭阀门
6.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1 2 3
现象
原因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正常燃烧
熄灭
隔绝
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的3个条件
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生成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熄灭
讨论:用水灭火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对吗?
不对。
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
缓慢氧化: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的, 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
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动植物的呼吸
食物的腐烂
酒和醋的酿造
农家肥料的腐熟
9.如图所示,某同学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80℃的热水,并投入少量红磷.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上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上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分的白磷.
(1)实验进行不久该同学
观察到 ,
而 .
(2)该同学从上述现象得出
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
要与 ,
二是要使可燃物 .
(3)该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来验证燃烧的两个条件,其实验 (填“是”或 “不”)严密,若不严密,该如何作最简单的改进? 。
铜片上白磷燃烧
水中及铜片上的红磷都未燃烧
氧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将水中红磷换成白磷
选做
六、当堂训练 (15)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甲图 乙图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也不燃烧。
甲图 乙图
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
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③④
②④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和图乙师生的实验相比 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六、当堂训练 (15)
1.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
A
3.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4.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D
A
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 )多选
A.属于化合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
C.属于氧化反应 D.发光发热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CD
AD
可燃物
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多选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的更旺。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移走可燃物,使木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充足的氧气
8、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C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