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0
走向共和
第3课
目录
1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阶段一:资产阶级共和国初试与曲折
阶段二:人民共和国的尝试与探索
阶段三:人民共和国的实现与建设
概念解析
执政官由公民或其代表选举产生,其职责是维护公正或正义,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自由与各种权利;存在一个由民选代表组成的最高立法机构;公民具有公共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尽力为之服务。
——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和共和思想》
“共和”
共和制有两大基本特征:
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
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01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国民政府坚持“训政”,实为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初尝试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帝国
民国
1912.1.1
1912.2.12
1911.10.10
1912.3.11
临时政府
逊位诏书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初尝试
人治
法治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确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从法律上
性质及地位:

局限:“因人定法”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曲折
政党政治
复辟帝制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国民党成立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袁氏独裁
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后形势发展概况
党派名称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P14历史纵横
1915年5月《中日民四条约》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通过“包围国会”手段,当选正式大总统
1913年11月4日,解散国民党。1914年1月10日,解散国会
1914年5月1日,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同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8月,美国人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袁世凯同时组织“筹安会”,鼓吹君主制
1915年12月11日,参议院开会,全部拥护“君主制”
【想一想】结合材料并回忆所学,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尝试为什么不能成功?
在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那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
“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更有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
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3%。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中国的国情和民情都不具备政党政治实施的条件
……
投机者意图通过政党政治攫取个人利益
政党政治腐败混乱
封建力量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政党政治没能动员广大民众,北洋军阀凭借武力干涉政治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失败
“训政”“宪政”
史料:先看“军政”,这是“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再看“训政”,这是“以党治国”的威权统治时期。因而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最后看“宪政”,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让历史告诉未来: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方略及启示》彭先兵
教材P15历史纵横 “革命程序”论

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史料1: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失败
“训政”“宪政”
专制独裁
“训政”
一党专政
“本党在此次选举中必须争取选举之胜利, 稗以民主方式, 取得民主之信托,掌握政权,实行本党主义, 贯彻本党之政纲政策。”
——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张厉生在“国民大会”选举前如是说
“宪政”
专制独裁
1948年“国民大会”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 ——黄炎培
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
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0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学习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故而知新:中共革命史
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与朱毛会师(罗霄山脉)
1935年遵义会议会址
1945年重庆和谈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旧址(江西瑞金)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人民的共和国——中共建立人民政权的尝试及发展历程
材料1: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2: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贫农、
无产阶级占1/3
小资产阶
级占1/3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占1/3
三三制原则
P16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原因:⑴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
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
抗战时期,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敌我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
⑵指导思想不同:
前者政权建设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模式。
人民的共和国——中共建立人民政权的尝试及发展历程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P17史料阅读:《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造我这样一个人很不容易,把一个封建统治者变成一个公民,无论什么国家和政党都很难做到,但是中国共产党办到了。世界任何国家和政党都不入我眼,我只服中国共产党。 ” ——爱新觉罗﹒ 溥仪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基本结构
民主性
广泛性
可行性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1949年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
1957年以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文革”十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2年宪法
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初步确立
正式建立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政协第一届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通过
1956年政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文革时期,政协制度一度被破坏
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宪法
温故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演变线索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1、都属于民主政体,都主张人民主权原则。
2、都是由国体决定的国家管理形式,都由选举产生,间接民主制。
3、角色和功能具有相同之处,都包括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
1、性质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②近代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议会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2、组织形式及结构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代表大会由全体代表参加,代表大会下设常委会。
②西方议会制多实行两院制,分别由议长、议会委员会和议会党员等构成。
3、政党与政权关系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宪法规定的参政权。
②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共同点



历史理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新发展
①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②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小结: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君主专制
民国开创民主制;
袁世凯独裁专制;
蒋介石独裁专制;
1840
1912
1949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民主制度等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
本课结束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