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27 16: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庆安县勤劳镇第二中学 姚武庆
【教材分析】




知识技能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理过程;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
解决问题
正确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结论的探究与应用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教学流程】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动手操作,发现结论
活动2 数学证明,验证结论
活动3 方法赏析,巩固结论
活动4 新知应用, 跟踪小练
活动5 自学指导,例题解析
活动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有创意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研究的思想.
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以前在小学,我们就已接触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呢?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2)在纸片上画任意的三角形⊿ABC(把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标在三角形的内部)动手操作剪下内角拼一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幻灯片,提出问题.
学生各小组按要求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请学生展示小组拼成的图形,充分讨论得到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等于180度.
教师板书学生得到的结论.
在活动1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能力;
(2)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
由图中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
活动2
问题
(1)这是一个文字命题,如何转化为几何命题,结合图形,你能写出已知和求证吗?

(2)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交流讨论说明结论为什么成立?
教师指出同学们观察和总结的非常棒,但这只是实验,而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这样就需要通进数学证明来验正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将图画在黑板上,并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说明结论成立的理由.
教师指出同学们表达的十分准确,理由也很充分,但数学还需要书写规范的过程,接下师板演过程(渗透辅助线做法).
通过引导学生写出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证明:延长BC,过点C做CD∥AB
有:∠1=∠A ∠B=∠2
因为:
∠1+∠2+∠ACB=1800
所以:
∠A+∠B+∠ACB=1800
在活动2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交流合作意识;
(2)学生对辅助线的理解;
(3)学生的推理是否严密.
通过教师的板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
活动3
问题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在所给卡片上结合自己的能力仿照板书,选择完成证明过程.
教师有选择的展示汇报.
在活动3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
(3)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活动4
问题
(1)下列各组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吗?为什么?
① 3°, 150°, 27°
② 60°, 40°, 90°
③ 30°, 60°, 50°
(2)填空:
①在△ABC中,∠A=35°,∠ B=43 °,则∠ C= .
②在△ABC中, ∠A :∠B:∠C=1:2:3,则该三角形是
教师出示多媒体.
学生口答.
教师出示多媒体.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2)知道两个角,求第三个角
(3)知道三个角的关系求三个内角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3)求出图中x的值
教师出示多媒体.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活动5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是否会运用方程思想求解.
通过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使学生会使用方程思想进行转化.
活动5
问题
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教师表扬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掌握已经非常牢固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按照自学指导完成例题的自学任务,比一比,谁理解的最好,并出示课件.
学生依据自学指导独立完成学习.
学生结合图形,语言汇报.
在活动5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有创意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研究的思想.
活动6
(1)小结
(2)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试着独立完成本节知识.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总结.
在活动6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几何语言的运用是否准确;
(3)学生能否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初步学会反思.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