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步练习(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步练习(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3 22:14:46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山东月考)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图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图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a处以流水侵蚀用为主 B.b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主要目的是(  )
A.阻挡风沙,减轻沙漠化 B.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C.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答案】1.A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根据材料可知,印加文明位于中安第斯山区,所以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A正确;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2.该地位于山区,植被丰富,沙漠化不严重,排除A。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故答案为:B。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排除C;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改善局地气候作用小,排除D。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
C.向北移 D.向南移
4.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壳变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河口地区 (  )
A.耐寒植被生长较多 B.入海河流流量减少
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 D.浅海沉积粒径变小
【答案】3.C
4.B
5.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为河漫滩。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材料中提到:“晚更新世(约1万年以前)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说明海岸线不断北移,结合图中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范围可以看出,海岸线整体向北移动,故答案为:C,排除ABD。
4.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海岸线后退,①错误。泥沙沉积速度加快,三角洲向海洋推进,造成海退,②正确。海平面下降会出现海退,③正确。地壳变动频繁会导致海岸的不规律波动变化,④错误。故答案为:B,ACD错。
5.从图中可以看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入海河流数量最多,耐寒植被生长较少,故AB错;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流程缩短,河流的流量不是最大,河流的含沙量也不是最大,浅海沉积粒径变小,故C错,D正确。
(2021高二上·湖南月考)“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玉石矿体所属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A.沉积岩、外力作用 B.岩浆岩、变质作用
C.变质岩、变质作用 D.变质岩、冷凝作用
7.游客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以下说法最符合的是(  )
A.甲地捡到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
B.乙地聚有大量多棱角的玉石,成为露天矿
C.丙地玉石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
D.丁地玉石矿丰富,储量大
【答案】6.C
7.B
【知识点】河流地貌;矿物与岩石
【解析】【点评】一、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0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4、洪积-冲积: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5、河漫滩: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6、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6.根据材料“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可知,玉石矿体是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之发生变质而形成,故为变质岩。形成作用为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甲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且被流水长距离侵蚀、搬运过程中,受冲击、碾压、摩擦、水蚀等作用,棱角被磨平、磨圆度好,表面光滑,A错误;乙处靠近断裂带,有悬崖峭壁,易发生滑塌致玉石出露,但同样多棱角,B正确;丙地位于玉石矿床区,风化作用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C错误;丁处没有岩浆侵入,因此不会有丰富的玉石矿产,D错误。故答案为:B。
(2020高二上·淮安期中)淮安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步骤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步骤三: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8.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岩浆活动 D.冰川作用
9.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冲积扇 B.风蚀柱 C.沙丘 D.三角洲
【答案】8.B
9.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8.该实验模拟了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故答案为:B。
9.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的出山口,河道展宽、地势变缓,流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该实验模拟了冲积扇的形成。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因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形成的地貌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受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A
11.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一、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二、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河口处沙洲因堆积最终与河岸相连。
三、风沙地貌主要是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就是风力携带沙粒对于地表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因为降水少地表干燥平坦裸露有沙源所以风沙作用比较活跃。
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地表特征和风动力状况。
风沙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
包括风蚀柱、风蚀谷与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或风蚀坑、雅丹地貌等。
2、风积地貌
包括沙丘、沙垄等。
10.因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形成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名称及所处位置判断,①贵州兴义的万峰林是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A符合题意;②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和③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风成地貌,B、C不符合题意;④撒哈拉沙漠中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名称及所处位置判断,①贵州兴义的万峰林主要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风力作用无关,A不符合题意;②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与流水作用无关,B不符合题意;③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沙丘的物质来源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的风成地貌,因此该地貌受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④撒哈拉沙漠中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与流水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某校同学设计了风力作用的模拟实验:用吹风机在长1.2米的硬纸箱中吹一捧颗粒混杂的沙石。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下图为模拟实验过程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实验模拟的是(  )
A.搬运、沉积 B.下蚀、沉积 C.风化、沉积 D.风化、侵蚀
13.该实验结束后,发现存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分选不明显的现象,下列改进建议可行的是(  )
A.缩短纸箱的长度 B.在室外有风的地点进行实验
C.增加纸箱中沙石量 D.使用颗粒大小一致的沙石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12.由题中信息可知,实验过程中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尘土飞扬反映风力的侵蚀和搬运过程,关闭后箱内外有砂石分布说明沉积作用,故A项正确;实验过程未表明侵蚀物垂直方向的变化,不体现下蚀,故B项错误;吹风机模拟的是风力作用不是风化,故CD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
13.根据题干要求,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分选不明显需要改进,侵蚀搬运沉积的分选性主要受外力作用大小,被侵蚀物体量与组成,空间搬运距离等因素影响。缩短纸箱的长度会使搬运距离缩短,实验效果更差,故排除A项;在室外有风的地点进行实验会增加外力强度与方向多变性影响原有实验效果,故排除B项;增加纸箱中沙石量,可增加被侵蚀物体量,使分选更明显,故C项正确;分选性主要体现在颗粒粗细不同物质的沉积先后性,使用颗粒大小一致的沙石使分选性更加不明显,故排除D项。综上所述C项正确。
(2022高二下·长治月考)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下图示意某流域河流袭夺模式及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河流变迁模式中(  )
A.纵向河袭夺横向河 B.纵向河流向与谷地走向垂直
C.横向河袭夺纵向河 D.横向河流向与山地走向一致
15.有利于图中河流袭夺的地质过程是(  )
A.背斜山隆升 B.向斜谷凹陷 C.背斜山凹陷 D.向斜谷隆升
【答案】14.C
15.A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14.读图可知,纵向河流流向与谷地走向一致,横向河流流向与山地走向垂直,BD错误;横向河流海拔较纵向海拔低,横向河流溯源侵蚀,切穿两河之间分水岭高地后,会将纵向河流袭夺过来,C正确,A错误。故答案为:C。
15.读图可知,图中的两河之间的分水岭是背斜顶部隆升形成的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有利于发生河流溯源侵蚀,从而会引发河流袭压。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四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四幅景观图中,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7.下列关于甲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迎风坡的坡度陡②背风坡的坡度陡③迎风坡表面颗粒自上而下变小④背风坡表面颗粒自上而下变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6.C
17.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一、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二、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河口处沙洲因堆积最终与河岸相连。
三、风沙地貌主要是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就是风力携带沙粒对于地表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因为降水少地表干燥平坦裸露有沙源所以风沙作用比较活跃。
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地表特征和风动力状况。
风沙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
包括风蚀柱、风蚀谷与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或风蚀坑、雅丹地貌等。
2、风积地貌
包括沙丘、沙垄等。
16.从图中可看出,丙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丁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即丙和丁都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C正确。甲为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乙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甲为沙丘,受风向风力影响,迎风坡受因风力逐渐减弱,粗的颗粒物先沉积,细的颗粒物后沉积,所以自上而下颗粒物变大,且坡度缓,而背风坡一侧受风力影响弱,以堆积为主,坡度陡,受重力作用影响,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②④正确,①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8.(2021高二上·吉林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
(2)在P地区AB 与CD河段中任选其一,说明其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描述P处的地貌形成过程。
【答案】(1)两侧岩层(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弯曲),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弯曲),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宁夏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附近的岩层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上抬升,因此,宁夏平原为地堑。而后接收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宁夏平原。
(2)由图可知,图中AB 段河流位于山区,地处河流的上游,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该处地貌为河谷,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CD段位于冲积扇的边缘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位于河流的下游,泥沙在该段堆积,因此河谷附近地势高于两侧漫滩。
(3)由图可知,图中P处为冲积扇地貌,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是:河流在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点评】河流地貌
19.(2021高二上·朝阳期末)图为某河段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河流两岸的地貌特征,说明河流对河岸形态的影响。
(2)指出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说明该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地貌特征: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影响:凸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2)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条件:临近河流,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农副产品;利于聚落建设、发展。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右岸为凸岸,地势平坦,是由于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形成的;左岸为凹岸,地势较高且陡峭,落差大,为侵蚀岸,原因是河流流速较快,不断侵蚀,导致岩石等脱落,地势逐渐陡峭。
(2)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凸岸,主要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用耕作,在河流边上,取水用水方便,不管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可就近使用;且河流可以为交通提供方便,对内对外方便运输和联系,平坦的地势给聚落的集聚带来更多的可能,更利于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
20.(2021高二上·长春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和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岸,请陈述原因。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答案】(1)乙;下蚀;溯源侵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知识点】河流地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1 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对应的河谷剖面是图2中的乙图。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图1中D位于中游地区,是河流的凸岸,水下堆积体最可能形成浅滩。E是凹岸,以侵蚀为主,不易形成水下堆积体,也不可能形成浅滩。
(3)根据上面的分析,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点评】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A)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
横剖面形成“V”型谷
发育期(B)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
泥沙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C)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
下蚀进一步减弱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同步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滋养着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保护好这条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两岸,分布着大片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分别说出甲、乙、丙三地沙质沉积物的成因。
(2)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   (填“上”“中”或“下”)游的   (填“流水”或“风力”)侵蚀,黄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点表现为   。
(3)在黄河入海口处,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请描述其形成的过程。    
【答案】(1)甲|风积作用;乙:风积作用;丙:流水沉积作用
(2)中;流水;沟壑纵横
(3)三角洲;挟带着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海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第(1)题,从甲地的地理位置看,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该是沙漠,所以甲地的沙质沉积物应该是风积作用形成的。乙地位于黄河中游,处于黄土高原地区,因此乙地的沙质沉积物是风积作用形成的。丙地位于黄河下游,此处沙质沉积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流水侵蚀,黄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点表现为沟壑纵横。第(3)题,在黄河入海口处,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的过程是挟带着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海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点评】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质作用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内的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内能,地球内能的积累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有关。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总体的效果是使之更平坦,而内力作用的总体效果是使地表更加不平坦。目前以地质作用主要以内力作用为主。
22.(2020高二上·新泰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下图)。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1)由于   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吹   (湖或陆)风,请补绘空气环流示意图。   
(2)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据图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3)图中A处(出山口)为流水作用形成的   地貌,请从形态、地势、堆积物颗粒变化的角度描述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4)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会使博斯腾湖面积   (增大或减小),湖区周边湖风   (增强或减弱)、陆风   (增强或减弱)。
【答案】(1)(湖陆)热力;;陆;逆时针箭头
(2)陆地内循环;开都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且湖区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使湖泊水量较多;湖水通过孔雀河流出,促使湖泊水更新,利于排盐使之形成淡水湖
(3)冲积扇(或堆积);位于山口,呈扇形;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4)减小;减弱;减弱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湖泊有大面积水面,热容量与陆地不同,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升温和降温速度差异,从而使得湖泊和陆地之间,风向在一天内发生周期性转换。夜晚由于近地面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而湖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自陆地吹向湖泊,为陆风。湖泊盛行上升气流,陆地为下沉气流,近地面由陆地流向海洋,高空相反,形成环流。绘图如下:
。(2)博斯腾湖为内陆湖,其水循环环节主要为蒸发和降水,发生在湖泊及上空之间,为陆地内循环。淡水湖一般为有进有出的湖泊,根据河流附近等高线可知(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开都河注入博斯腾湖,孔雀河为排泄通道,盐分不利于积累,所以博斯腾为淡水湖。(3)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势变得开阔,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其形态呈扇形,由于流速自山口到扇缘逐渐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颗粒物越来越细小,坡度逐渐降低。(4)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增多,使得注入湖泊水量减少,博斯腾湖面积变小,湖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所以无论是湖风还是陆风,均减弱。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山东月考)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图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图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a处以流水侵蚀用为主 B.b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主要目的是(  )
A.阻挡风沙,减轻沙漠化 B.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C.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
C.向北移 D.向南移
4.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壳变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河口地区 (  )
A.耐寒植被生长较多 B.入海河流流量减少
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 D.浅海沉积粒径变小
(2021高二上·湖南月考)“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玉石矿体所属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A.沉积岩、外力作用 B.岩浆岩、变质作用
C.变质岩、变质作用 D.变质岩、冷凝作用
7.游客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以下说法最符合的是(  )
A.甲地捡到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
B.乙地聚有大量多棱角的玉石,成为露天矿
C.丙地玉石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
D.丁地玉石矿丰富,储量大
(2020高二上·淮安期中)淮安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步骤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步骤三: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8.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岩浆活动 D.冰川作用
9.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冲积扇 B.风蚀柱 C.沙丘 D.三角洲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因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形成的地貌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受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某校同学设计了风力作用的模拟实验:用吹风机在长1.2米的硬纸箱中吹一捧颗粒混杂的沙石。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下图为模拟实验过程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实验模拟的是(  )
A.搬运、沉积 B.下蚀、沉积 C.风化、沉积 D.风化、侵蚀
13.该实验结束后,发现存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分选不明显的现象,下列改进建议可行的是(  )
A.缩短纸箱的长度 B.在室外有风的地点进行实验
C.增加纸箱中沙石量 D.使用颗粒大小一致的沙石
(2022高二下·长治月考)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下图示意某流域河流袭夺模式及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河流变迁模式中(  )
A.纵向河袭夺横向河 B.纵向河流向与谷地走向垂直
C.横向河袭夺纵向河 D.横向河流向与山地走向一致
15.有利于图中河流袭夺的地质过程是(  )
A.背斜山隆升 B.向斜谷凹陷 C.背斜山凹陷 D.向斜谷隆升
(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四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四幅景观图中,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7.下列关于甲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迎风坡的坡度陡②背风坡的坡度陡③迎风坡表面颗粒自上而下变小④背风坡表面颗粒自上而下变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18.(2021高二上·吉林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
(2)在P地区AB 与CD河段中任选其一,说明其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描述P处的地貌形成过程。
19.(2021高二上·朝阳期末)图为某河段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河流两岸的地貌特征,说明河流对河岸形态的影响。
(2)指出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说明该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20.(2021高二上·长春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和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岸,请陈述原因。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2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同步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滋养着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保护好这条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两岸,分布着大片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分别说出甲、乙、丙三地沙质沉积物的成因。
(2)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   (填“上”“中”或“下”)游的   (填“流水”或“风力”)侵蚀,黄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点表现为   。
(3)在黄河入海口处,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请描述其形成的过程。    
22.(2020高二上·新泰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下图)。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1)由于   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吹   (湖或陆)风,请补绘空气环流示意图。   
(2)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据图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3)图中A处(出山口)为流水作用形成的   地貌,请从形态、地势、堆积物颗粒变化的角度描述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4)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会使博斯腾湖面积   (增大或减小),湖区周边湖风   (增强或减弱)、陆风   (增强或减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根据材料可知,印加文明位于中安第斯山区,所以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A正确;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2.该地位于山区,植被丰富,沙漠化不严重,排除A。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故答案为:B。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排除C;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改善局地气候作用小,排除D。故答案为:B。
【答案】3.C
4.B
5.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为河漫滩。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材料中提到:“晚更新世(约1万年以前)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说明海岸线不断北移,结合图中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范围可以看出,海岸线整体向北移动,故答案为:C,排除ABD。
4.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海岸线后退,①错误。泥沙沉积速度加快,三角洲向海洋推进,造成海退,②正确。海平面下降会出现海退,③正确。地壳变动频繁会导致海岸的不规律波动变化,④错误。故答案为:B,ACD错。
5.从图中可以看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入海河流数量最多,耐寒植被生长较少,故AB错;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流程缩短,河流的流量不是最大,河流的含沙量也不是最大,浅海沉积粒径变小,故C错,D正确。
【答案】6.C
7.B
【知识点】河流地貌;矿物与岩石
【解析】【点评】一、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0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4、洪积-冲积: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5、河漫滩: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6、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6.根据材料“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可知,玉石矿体是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之发生变质而形成,故为变质岩。形成作用为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甲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且被流水长距离侵蚀、搬运过程中,受冲击、碾压、摩擦、水蚀等作用,棱角被磨平、磨圆度好,表面光滑,A错误;乙处靠近断裂带,有悬崖峭壁,易发生滑塌致玉石出露,但同样多棱角,B正确;丙地位于玉石矿床区,风化作用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C错误;丁处没有岩浆侵入,因此不会有丰富的玉石矿产,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8.B
9.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8.该实验模拟了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故答案为:B。
9.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的出山口,河道展宽、地势变缓,流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该实验模拟了冲积扇的形成。故答案为:A。
【答案】10.A
11.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一、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二、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河口处沙洲因堆积最终与河岸相连。
三、风沙地貌主要是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就是风力携带沙粒对于地表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因为降水少地表干燥平坦裸露有沙源所以风沙作用比较活跃。
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地表特征和风动力状况。
风沙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
包括风蚀柱、风蚀谷与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或风蚀坑、雅丹地貌等。
2、风积地貌
包括沙丘、沙垄等。
10.因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形成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名称及所处位置判断,①贵州兴义的万峰林是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A符合题意;②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和③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风成地貌,B、C不符合题意;④撒哈拉沙漠中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名称及所处位置判断,①贵州兴义的万峰林主要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风力作用无关,A不符合题意;②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与流水作用无关,B不符合题意;③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沙丘的物质来源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的风成地貌,因此该地貌受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④撒哈拉沙漠中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与流水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12.由题中信息可知,实验过程中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尘土飞扬反映风力的侵蚀和搬运过程,关闭后箱内外有砂石分布说明沉积作用,故A项正确;实验过程未表明侵蚀物垂直方向的变化,不体现下蚀,故B项错误;吹风机模拟的是风力作用不是风化,故CD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
13.根据题干要求,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分选不明显需要改进,侵蚀搬运沉积的分选性主要受外力作用大小,被侵蚀物体量与组成,空间搬运距离等因素影响。缩短纸箱的长度会使搬运距离缩短,实验效果更差,故排除A项;在室外有风的地点进行实验会增加外力强度与方向多变性影响原有实验效果,故排除B项;增加纸箱中沙石量,可增加被侵蚀物体量,使分选更明显,故C项正确;分选性主要体现在颗粒粗细不同物质的沉积先后性,使用颗粒大小一致的沙石使分选性更加不明显,故排除D项。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14.C
15.A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14.读图可知,纵向河流流向与谷地走向一致,横向河流流向与山地走向垂直,BD错误;横向河流海拔较纵向海拔低,横向河流溯源侵蚀,切穿两河之间分水岭高地后,会将纵向河流袭夺过来,C正确,A错误。故答案为:C。
15.读图可知,图中的两河之间的分水岭是背斜顶部隆升形成的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有利于发生河流溯源侵蚀,从而会引发河流袭压。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6.C
17.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一、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二、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河口处沙洲因堆积最终与河岸相连。
三、风沙地貌主要是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就是风力携带沙粒对于地表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因为降水少地表干燥平坦裸露有沙源所以风沙作用比较活跃。
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地表特征和风动力状况。
风沙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
包括风蚀柱、风蚀谷与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或风蚀坑、雅丹地貌等。
2、风积地貌
包括沙丘、沙垄等。
16.从图中可看出,丙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丁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即丙和丁都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C正确。甲为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乙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甲为沙丘,受风向风力影响,迎风坡受因风力逐渐减弱,粗的颗粒物先沉积,细的颗粒物后沉积,所以自上而下颗粒物变大,且坡度缓,而背风坡一侧受风力影响弱,以堆积为主,坡度陡,受重力作用影响,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②④正确,①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8.【答案】(1)两侧岩层(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弯曲),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弯曲),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宁夏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附近的岩层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上抬升,因此,宁夏平原为地堑。而后接收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宁夏平原。
(2)由图可知,图中AB 段河流位于山区,地处河流的上游,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该处地貌为河谷,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CD段位于冲积扇的边缘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位于河流的下游,泥沙在该段堆积,因此河谷附近地势高于两侧漫滩。
(3)由图可知,图中P处为冲积扇地貌,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是:河流在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点评】河流地貌
19.【答案】(1)地貌特征: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影响:凸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2)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条件:临近河流,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农副产品;利于聚落建设、发展。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右岸为凸岸,地势平坦,是由于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形成的;左岸为凹岸,地势较高且陡峭,落差大,为侵蚀岸,原因是河流流速较快,不断侵蚀,导致岩石等脱落,地势逐渐陡峭。
(2)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凸岸,主要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用耕作,在河流边上,取水用水方便,不管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可就近使用;且河流可以为交通提供方便,对内对外方便运输和联系,平坦的地势给聚落的集聚带来更多的可能,更利于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
20.【答案】(1)乙;下蚀;溯源侵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知识点】河流地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1 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对应的河谷剖面是图2中的乙图。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图1中D位于中游地区,是河流的凸岸,水下堆积体最可能形成浅滩。E是凹岸,以侵蚀为主,不易形成水下堆积体,也不可能形成浅滩。
(3)根据上面的分析,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点评】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A)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
横剖面形成“V”型谷
发育期(B)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
泥沙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C)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
下蚀进一步减弱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1.【答案】(1)甲|风积作用;乙:风积作用;丙:流水沉积作用
(2)中;流水;沟壑纵横
(3)三角洲;挟带着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海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第(1)题,从甲地的地理位置看,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该是沙漠,所以甲地的沙质沉积物应该是风积作用形成的。乙地位于黄河中游,处于黄土高原地区,因此乙地的沙质沉积物是风积作用形成的。丙地位于黄河下游,此处沙质沉积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流水侵蚀,黄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点表现为沟壑纵横。第(3)题,在黄河入海口处,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的过程是挟带着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海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点评】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质作用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内的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内能,地球内能的积累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有关。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总体的效果是使之更平坦,而内力作用的总体效果是使地表更加不平坦。目前以地质作用主要以内力作用为主。
22.【答案】(1)(湖陆)热力;;陆;逆时针箭头
(2)陆地内循环;开都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且湖区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使湖泊水量较多;湖水通过孔雀河流出,促使湖泊水更新,利于排盐使之形成淡水湖
(3)冲积扇(或堆积);位于山口,呈扇形;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4)减小;减弱;减弱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湖泊有大面积水面,热容量与陆地不同,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升温和降温速度差异,从而使得湖泊和陆地之间,风向在一天内发生周期性转换。夜晚由于近地面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而湖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自陆地吹向湖泊,为陆风。湖泊盛行上升气流,陆地为下沉气流,近地面由陆地流向海洋,高空相反,形成环流。绘图如下:
。(2)博斯腾湖为内陆湖,其水循环环节主要为蒸发和降水,发生在湖泊及上空之间,为陆地内循环。淡水湖一般为有进有出的湖泊,根据河流附近等高线可知(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开都河注入博斯腾湖,孔雀河为排泄通道,盐分不利于积累,所以博斯腾为淡水湖。(3)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势变得开阔,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其形态呈扇形,由于流速自山口到扇缘逐渐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颗粒物越来越细小,坡度逐渐降低。(4)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增多,使得注入湖泊水量减少,博斯腾湖面积变小,湖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所以无论是湖风还是陆风,均减弱。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