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2.1 流水地貌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下图为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河段河流地貌常表现为“V”型峡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②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③该河段落差小,容易被侵蚀④该河段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所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表述正确的是( )
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
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
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
D.冲积扇形成在支干流交汇处
【答案】1.A
2.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
1.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因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且河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形成V型谷,①②正确;根据材料,A河段河流落差大,③错误;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BC段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形起伏变小,河流流速相对减慢,河流以侧蚀为主,侧蚀容易使河流进一步形成凹岸和凸岸,从而导致曲流出现,A正确;BC段河流越靠近上游,流速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携带的泥沙经堆积作用形成,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3.B
4.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3.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故答案为:B。
4.由图示信息可知,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有河道断开,很少有湖水流出,也不受上游河道淤积影响,A、C错误;人类过量引水不属于自然状态,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不再有河流的水源补给,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读下面“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5.图中甲处为( )
A.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洪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6.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答案】5.B
6.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与洪积扇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5.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为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或山洪带来的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山前洪积一冲积平原,B正确;河漫滩平原往往出现在宽阔的河谷地区,大多出现在下游平原地区,而不出现在山前,A错误;洪积扇一般出现在山前(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河流中下游出现较少,C错误;三角洲平原发育在河口地区,不发育于山前,D错误。
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甲→乙→丙处是从河流中上游到河口,地形趋向平坦,河床比降有减小趋势,因此河水流速降低,河水中被搬运物沿搬运方向按颗粒大小或轻重依次沉积下来。因此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沉积。
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8.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答案】7.B
8.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7.读图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分四个阶段:一阶段,相对后面几个阶段来说,河道弯曲度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对应的是①图;二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对应的是②图;三阶段,河流继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度越来越大,相邻两个河湾的凹岸非常接近,形成“狭颈”,对应④图;四阶段,河水冲刷、侵蚀最弯曲的凹岸,冲垮凹岸河堤,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对应的是③图。故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①③④②。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信息“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侧蚀为主),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10.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牛轭湖 B.庐山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答案】9.D
10.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
9.根据三种沉积地貌发生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结合图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是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游,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③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地貌,D对,故答案为:D。
10.冲积平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牛轭湖是河流不断弯曲,最终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A错;庐山是内力作用形成,属于断块山,B错;崇明岛是长江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对;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错。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下图甲、乙、丙三地位于长江干流上,图示①②③三幅图表示河谷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丙与河谷剖面示意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处对应图示① B.乙处对应图示②
C.丙处对应图示③ D.乙处对应图示①
12.关于图中河流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河流出山口分布有河漫滩 B.乙处河流中游分布有冲积扇
C.丙处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D.甲处河段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11.读图分析,由甲、乙、丙对应的河流部位及河谷剖面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呈“V”型,对应③,A错误;乙位于河流中游,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河谷变宽,对应①,B错误,D正确;丙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挟沙能力进一步减弱,泥沙大量沉积,河谷进一步加宽,对应②,C错误。故答案为:D。
12.甲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流含沙量大,挟沙能力强,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中游,AD错误;乙位于河流中游,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易形成河漫滩及河漫滩平原,B错误;而丙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易形成河口三角洲,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某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做一实验:在河道模型中均匀铺上一层细沙,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对准河道中央,迅速地将水倒入河道中。下图为该小组同学绘制的简易实验装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比乙处快 B.甲处积沙比乙处多
C.丙处流速比丁处慢 D.丙处积沙比丁处多
14.对于现实中该类河段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多见于河流上游 B.河床多呈V形
C.甲适宜布局河港 D.丁易出现河漫滩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
13.此题考查河流凹凸岸位置及特征。读图可知,乙和丙两地位于凹岸,都是受到河水直接冲刷的地方,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形成侵蚀岸,而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河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堆积岸。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B。
14.此类河流属于河曲,蜿蜒曲折,多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凹凸岸,凹岸水深适合建河港,凸岸水浅多形成河漫滩。读图知,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多形成河漫滩,因此C错误,D正确;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多形成V形谷,因此A、B错误。故选D。
15.(2021高一上·湖南期中)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自然状态下河流两岸四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
B.①③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建住宅
C.②④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快
D.②④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建港口
【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T图示地区四个地点为河流曲流处,故主要考虑河流水流惯性,①③地为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适合建港,不适合建住宅;②④地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河流凹凸岸作用原因:
河流凸岸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原因是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造成的。
1.弯道水流受到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过水断面存在横向水面坡度或者称为横向超高Δh,即凹岸侧水面高,凸岸处水面低。在河流弯道整治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横向超高对弯道两岸堤防高程的影响。
2.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也称为副流,横向环流与纵向主流运动的叠加,使弯道水流呈螺旋流运动状态。
3.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不断发生淤积,增加了河道的弯曲程度,危及堤岸的稳定与安全,同时会影响航道、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河道管理中需对弯道水流特别加以关注。
() 2021年7月3日上午,受连日降雨影响,日本静冈县热海市伊豆山区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见下图),导致当地多处房屋被冲毁,22人死亡,5人失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日本此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
A.危害生命安全 B.小麦严重减产
C.造成财产损失 D.交通受到破坏
17.当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 )
A.顺山谷往地势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答案】16.B
17.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防灾应急: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2.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4.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5.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6.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主要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掩埋交通道路,而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是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泥石流发生时岩石碎屑物和洪流会流向低处,因此不能往低处跑,A错误;山谷中的大树也有可能被泥石流摧毁,不安全,因此不能利用大树避险,B错误;顺着山沟两侧往高处迁移可以躲避泥石流的危害,C正确;山顶是泥石流的源地,因此不能向山顶攀爬,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海南期末)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见下图),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此次山体滑坡( )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
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是因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而导致的
D.是地形陡峻、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9.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 B.埋没田地
C.毁坏森林等植被 D.掩埋汽车
20.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答案】18.D
19.C
20.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18.结合材料“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地形陡峻,坡面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而持续的降雨是此次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故答案为:D。
19.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毁坏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故答案为:C。
20.滑坡发生时,滑坡体会顺着坡面迅速向山下滑动,因此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A正确;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双手抱头、身体趴下,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式,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1.(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简图,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下游到达华北平原,最后注入渤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图例 a b
地貌名称
空间分布位置
(2)图中a地貌形成的能量来源是 ;其沉积物厚度沿图中A向B方向越来越 ;颗粒物大小越来越 。
(3)请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C处b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
图例 a b
地貌名称 冲积扇 三角洲
空间分布位置 山口 入海口
(2)太阳辐射;薄;小/细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泥沙量增多,黄河水携带泥沙到黄河入海口,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之入河口海潮的顶托作用,导致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第一种图例是河流在出山口位置形成的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第二种图例是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2)山麓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水体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山麓冲积扇为扇状堆积体,其沉积物厚度随着离出山口距离的增加而变薄,颗粒物的粒径在变小。
(3)图中C地b地貌为黄河三角洲,其形成过程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水携带泥沙汇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开阔、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评】三角洲(Delta)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三角洲的英文为Delta,Delta也表示希腊字母表第四个字母Δ。而希腊字母Δ形似三角洲的形状,有人认为这是Δ的象形起源。
22.(2020高一上·湛江期中)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①处河谷呈 型,②处河谷呈槽型。原因分别是: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 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 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 ,请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 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 。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 。
【答案】(1)V;向下蚀和溯源(向源头);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2)(河口)三角洲;原因: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流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流水沉积作用);海浪的顶托作用
(3)水土流失;扩大
(4)大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①地处于河流的上游,河流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作用为主,该处河谷呈“V”型,②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水流速度较慢,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为主。
(2)河流在②出汇入海洋,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其形成的原因是:河流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口水流速度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从上游搬运的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若在①处(河流的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变为耕地,会导致河流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就会众多,在②处泥沙堆积就会众多,三角洲面积就会扩大。
(4)由图可知,图中显示河流的上游地区聚落密度较小,在中下游地区聚落密度较大。因为中下游地区相对上游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中下游地区取水方便,河流水流速度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
【点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23.(2020高一上·哈尔滨月考)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A.B两图分别是②③两地的景观图。
(1)B地的地貌名称是: ,出现的位置 ,形成的的主要外力作用 ;
(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 蚀,地貌类型为 ;
(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 蚀;
(4)A地沉积物的颗粒特点 ;
(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 ;
【答案】(1)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流水堆积
(2)下(溯源侵蚀);V形谷
(3)侧
(4)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逐渐变细
(5)流水侵蚀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堆积作用。(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表现为下切侵蚀,地貌类型为V形谷。(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表现为侧蚀。(4)A地沉积物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由扇顶到扇缘的减弱,颗粒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5)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使黄土高原上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此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是流水侵蚀作用。
【点评】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对一种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其上游多以侵蚀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但是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如果海平面下降,下游地段也可能转化为以侵蚀为主,如果河流水量减少,泥沙增多,在河流上游段也可能出现堆积作用为主。在同一河流段也可能会出现侵蚀、搬运和堆积同时进行的情况,流水将凹岸侵蚀下来的物质同时搬运到凸岸堆积,这就是三种作用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时进行的情形。
三、图文分析题
24.(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材料二:2020年6月24日16时30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 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且大气 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河流 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 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 淹没。
(3)云南德宏州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
【答案】(1)海拔(地势);少;逆辐射
(2)阶地;取水;洪水
(3)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岩体)比较破碎;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人类活动频繁,地表结构(植被)破坏大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2)考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取水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3)考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宏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容易被侵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地的泥石流灾害;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归纳一句话就是“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聚居人口较少。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1)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
(2)考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取水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
(3)考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宏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容易被侵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地的泥石流灾害;
25.(2020高一上·邢台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m。图乙是我国某河中游平原地区牛轭湖形成过程图。
(1)图甲中,Y地区发育形成的河流地貌是▲,并说明成因。
(2)说出野外活动时在山谷遇到泥石流应采取的措施。
(3)图乙a、b、c、d中,正确表示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并分析图乙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变慢,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处不断堆积而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
(2)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流往下跑;发现后立即报警,及时通知下游和谷口居民紧急撤离;不要在山谷里逗留;不要躲在山谷大树上,以免大树被冲倒或掩埋等。
(3)d→b→c→a;形成过程:平原地区河流摆动,形成河曲(河湾或河流弯曲)发育,随着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愈来愈弯;最后河曲自然(或人工)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处径直流去,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图甲显示,Y地区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呈扇状展开,由此判断,Y地区发育形成的河流地貌是冲积扇。河流山地河谷中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奔流向前,河流自山地流出山口进入相对平缓的低地,由因地形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变慢,所挟带物质在出山口处不断堆积,由于没有两侧地形的约束,向外展开形成扇状堆积体,即冲积扇。
(2)在山谷中遇到泥石流首先要想到自身的安全,立刻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躲避,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切忌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及在山谷中逗留或者躲在山谷大树上;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通知下游和谷口居民紧急撤离。
(3)平原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由于侧蚀不均匀,导致河道发生弯曲,如图d;河道一旦出现弯曲,因河水惯性影响,就会在凸岸沉积、凹岸侵蚀,使得弯曲程度变大,如图b;随着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愈来愈弯,形成蛇曲,如图c;蛇曲中有些河道越来越接近,遇到较大的洪水,就会出现自然(或人工)截弯取直,由于取直处流速较快,河水大多从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a。由此判断,图乙a、b、c、d中,正确表示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d、b、c、a。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如前面所述。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26.(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家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村,是白龙江左岸的一规支沟。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支沟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该沟谷两岸山坡坡度大,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甘家沟的岩石崩塌。
(1)简述甘家沟易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甘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
(3)请为甘家沟防治泥石流提出建议。
【答案】(1)土质疏松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对地表冲刷力大;地势起伏大。
(2)冲毁农田、房屋;破坏建筑、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3)提高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固坡;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支沟多,短时间内就可以汇集大量的水流,对地表冲刷力大。
(2)甘家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如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如采取工程措施固坡;提高植被覆盖率。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点评】滑坡、泥石流(典型地区:我国西南地区)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旱雨季分明、雨季多暴雨;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
③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疏松碎屑物多。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大型工程建设。
(2)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大型工程建设需科学论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2.1 流水地貌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下图为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河段河流地貌常表现为“V”型峡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②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③该河段落差小,容易被侵蚀④该河段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所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表述正确的是( )
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
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
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
D.冲积扇形成在支干流交汇处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读下面“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5.图中甲处为( )
A.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洪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6.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8.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10.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牛轭湖 B.庐山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下图甲、乙、丙三地位于长江干流上,图示①②③三幅图表示河谷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丙与河谷剖面示意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处对应图示① B.乙处对应图示②
C.丙处对应图示③ D.乙处对应图示①
12.关于图中河流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河流出山口分布有河漫滩 B.乙处河流中游分布有冲积扇
C.丙处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D.甲处河段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
(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某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做一实验:在河道模型中均匀铺上一层细沙,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对准河道中央,迅速地将水倒入河道中。下图为该小组同学绘制的简易实验装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比乙处快 B.甲处积沙比乙处多
C.丙处流速比丁处慢 D.丙处积沙比丁处多
14.对于现实中该类河段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多见于河流上游 B.河床多呈V形
C.甲适宜布局河港 D.丁易出现河漫滩
15.(2021高一上·湖南期中)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自然状态下河流两岸四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
B.①③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建住宅
C.②④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快
D.②④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建港口
() 2021年7月3日上午,受连日降雨影响,日本静冈县热海市伊豆山区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见下图),导致当地多处房屋被冲毁,22人死亡,5人失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日本此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
A.危害生命安全 B.小麦严重减产
C.造成财产损失 D.交通受到破坏
17.当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 )
A.顺山谷往地势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2021高一上·海南期末)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见下图),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此次山体滑坡( )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
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是因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而导致的
D.是地形陡峻、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9.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 B.埋没田地
C.毁坏森林等植被 D.掩埋汽车
20.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二、综合题
21.(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简图,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下游到达华北平原,最后注入渤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图例 a b
地貌名称
空间分布位置
(2)图中a地貌形成的能量来源是 ;其沉积物厚度沿图中A向B方向越来越 ;颗粒物大小越来越 。
(3)请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C处b地貌的形成过程。
22.(2020高一上·湛江期中)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①处河谷呈 型,②处河谷呈槽型。原因分别是: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 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 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 ,请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 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 。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 。
23.(2020高一上·哈尔滨月考)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A.B两图分别是②③两地的景观图。
(1)B地的地貌名称是: ,出现的位置 ,形成的的主要外力作用 ;
(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 蚀,地貌类型为 ;
(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 蚀;
(4)A地沉积物的颗粒特点 ;
(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 ;
三、图文分析题
24.(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材料二:2020年6月24日16时30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 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且大气 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河流 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 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 淹没。
(3)云南德宏州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
25.(2020高一上·邢台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m。图乙是我国某河中游平原地区牛轭湖形成过程图。
(1)图甲中,Y地区发育形成的河流地貌是▲,并说明成因。
(2)说出野外活动时在山谷遇到泥石流应采取的措施。
(3)图乙a、b、c、d中,正确表示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并分析图乙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6.(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家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村,是白龙江左岸的一规支沟。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支沟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该沟谷两岸山坡坡度大,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甘家沟的岩石崩塌。
(1)简述甘家沟易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甘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
(3)请为甘家沟防治泥石流提出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
1.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因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且河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形成V型谷,①②正确;根据材料,A河段河流落差大,③错误;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BC段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形起伏变小,河流流速相对减慢,河流以侧蚀为主,侧蚀容易使河流进一步形成凹岸和凸岸,从而导致曲流出现,A正确;BC段河流越靠近上游,流速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携带的泥沙经堆积作用形成,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B
4.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3.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故答案为:B。
4.由图示信息可知,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有河道断开,很少有湖水流出,也不受上游河道淤积影响,A、C错误;人类过量引水不属于自然状态,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不再有河流的水源补给,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5.B
6.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与洪积扇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5.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为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或山洪带来的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山前洪积一冲积平原,B正确;河漫滩平原往往出现在宽阔的河谷地区,大多出现在下游平原地区,而不出现在山前,A错误;洪积扇一般出现在山前(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河流中下游出现较少,C错误;三角洲平原发育在河口地区,不发育于山前,D错误。
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甲→乙→丙处是从河流中上游到河口,地形趋向平坦,河床比降有减小趋势,因此河水流速降低,河水中被搬运物沿搬运方向按颗粒大小或轻重依次沉积下来。因此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沉积。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7.读图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分四个阶段:一阶段,相对后面几个阶段来说,河道弯曲度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对应的是①图;二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对应的是②图;三阶段,河流继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度越来越大,相邻两个河湾的凹岸非常接近,形成“狭颈”,对应④图;四阶段,河水冲刷、侵蚀最弯曲的凹岸,冲垮凹岸河堤,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对应的是③图。故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①③④②。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信息“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侧蚀为主),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
9.根据三种沉积地貌发生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结合图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是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游,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③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地貌,D对,故答案为:D。
10.冲积平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牛轭湖是河流不断弯曲,最终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A错;庐山是内力作用形成,属于断块山,B错;崇明岛是长江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对;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错。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11.读图分析,由甲、乙、丙对应的河流部位及河谷剖面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呈“V”型,对应③,A错误;乙位于河流中游,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河谷变宽,对应①,B错误,D正确;丙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挟沙能力进一步减弱,泥沙大量沉积,河谷进一步加宽,对应②,C错误。故答案为:D。
12.甲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流含沙量大,挟沙能力强,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中游,AD错误;乙位于河流中游,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易形成河漫滩及河漫滩平原,B错误;而丙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易形成河口三角洲,故答案为:C。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
13.此题考查河流凹凸岸位置及特征。读图可知,乙和丙两地位于凹岸,都是受到河水直接冲刷的地方,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形成侵蚀岸,而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河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堆积岸。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B。
14.此类河流属于河曲,蜿蜒曲折,多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凹凸岸,凹岸水深适合建河港,凸岸水浅多形成河漫滩。读图知,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多形成河漫滩,因此C错误,D正确;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多形成V形谷,因此A、B错误。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T图示地区四个地点为河流曲流处,故主要考虑河流水流惯性,①③地为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较快,适合建港,不适合建住宅;②④地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河流凹凸岸作用原因:
河流凸岸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原因是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造成的。
1.弯道水流受到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过水断面存在横向水面坡度或者称为横向超高Δh,即凹岸侧水面高,凸岸处水面低。在河流弯道整治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横向超高对弯道两岸堤防高程的影响。
2.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也称为副流,横向环流与纵向主流运动的叠加,使弯道水流呈螺旋流运动状态。
3.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不断发生淤积,增加了河道的弯曲程度,危及堤岸的稳定与安全,同时会影响航道、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河道管理中需对弯道水流特别加以关注。
【答案】16.B
17.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防灾应急: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2.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4.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5.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6.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主要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掩埋交通道路,而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是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答案为:B。
17.泥石流发生时岩石碎屑物和洪流会流向低处,因此不能往低处跑,A错误;山谷中的大树也有可能被泥石流摧毁,不安全,因此不能利用大树避险,B错误;顺着山沟两侧往高处迁移可以躲避泥石流的危害,C正确;山顶是泥石流的源地,因此不能向山顶攀爬,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8.D
19.C
20.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18.结合材料“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地形陡峻,坡面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而持续的降雨是此次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故答案为:D。
19.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毁坏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故答案为:C。
20.滑坡发生时,滑坡体会顺着坡面迅速向山下滑动,因此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A正确;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双手抱头、身体趴下,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式,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答案】(1)
图例 a b
地貌名称 冲积扇 三角洲
空间分布位置 山口 入海口
(2)太阳辐射;薄;小/细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泥沙量增多,黄河水携带泥沙到黄河入海口,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之入河口海潮的顶托作用,导致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第一种图例是河流在出山口位置形成的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第二种图例是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2)山麓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水体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山麓冲积扇为扇状堆积体,其沉积物厚度随着离出山口距离的增加而变薄,颗粒物的粒径在变小。
(3)图中C地b地貌为黄河三角洲,其形成过程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水携带泥沙汇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开阔、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评】三角洲(Delta)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三角洲的英文为Delta,Delta也表示希腊字母表第四个字母Δ。而希腊字母Δ形似三角洲的形状,有人认为这是Δ的象形起源。
22.【答案】(1)V;向下蚀和溯源(向源头);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2)(河口)三角洲;原因: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流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流水沉积作用);海浪的顶托作用
(3)水土流失;扩大
(4)大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①地处于河流的上游,河流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作用为主,该处河谷呈“V”型,②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水流速度较慢,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为主。
(2)河流在②出汇入海洋,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其形成的原因是:河流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口水流速度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从上游搬运的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若在①处(河流的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变为耕地,会导致河流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就会众多,在②处泥沙堆积就会众多,三角洲面积就会扩大。
(4)由图可知,图中显示河流的上游地区聚落密度较小,在中下游地区聚落密度较大。因为中下游地区相对上游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中下游地区取水方便,河流水流速度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
【点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23.【答案】(1)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流水堆积
(2)下(溯源侵蚀);V形谷
(3)侧
(4)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逐渐变细
(5)流水侵蚀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堆积作用。(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表现为下切侵蚀,地貌类型为V形谷。(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表现为侧蚀。(4)A地沉积物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由扇顶到扇缘的减弱,颗粒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5)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使黄土高原上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此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是流水侵蚀作用。
【点评】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对一种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其上游多以侵蚀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但是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如果海平面下降,下游地段也可能转化为以侵蚀为主,如果河流水量减少,泥沙增多,在河流上游段也可能出现堆积作用为主。在同一河流段也可能会出现侵蚀、搬运和堆积同时进行的情况,流水将凹岸侵蚀下来的物质同时搬运到凸岸堆积,这就是三种作用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时进行的情形。
24.【答案】(1)海拔(地势);少;逆辐射
(2)阶地;取水;洪水
(3)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岩体)比较破碎;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人类活动频繁,地表结构(植被)破坏大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2)考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取水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3)考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宏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容易被侵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地的泥石流灾害;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归纳一句话就是“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聚居人口较少。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1)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
(2)考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取水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
(3)考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宏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容易被侵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地的泥石流灾害;
25.【答案】(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变慢,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处不断堆积而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
(2)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流往下跑;发现后立即报警,及时通知下游和谷口居民紧急撤离;不要在山谷里逗留;不要躲在山谷大树上,以免大树被冲倒或掩埋等。
(3)d→b→c→a;形成过程:平原地区河流摆动,形成河曲(河湾或河流弯曲)发育,随着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愈来愈弯;最后河曲自然(或人工)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处径直流去,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图甲显示,Y地区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呈扇状展开,由此判断,Y地区发育形成的河流地貌是冲积扇。河流山地河谷中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奔流向前,河流自山地流出山口进入相对平缓的低地,由因地形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变慢,所挟带物质在出山口处不断堆积,由于没有两侧地形的约束,向外展开形成扇状堆积体,即冲积扇。
(2)在山谷中遇到泥石流首先要想到自身的安全,立刻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躲避,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切忌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及在山谷中逗留或者躲在山谷大树上;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通知下游和谷口居民紧急撤离。
(3)平原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由于侧蚀不均匀,导致河道发生弯曲,如图d;河道一旦出现弯曲,因河水惯性影响,就会在凸岸沉积、凹岸侵蚀,使得弯曲程度变大,如图b;随着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愈来愈弯,形成蛇曲,如图c;蛇曲中有些河道越来越接近,遇到较大的洪水,就会出现自然(或人工)截弯取直,由于取直处流速较快,河水大多从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a。由此判断,图乙a、b、c、d中,正确表示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d、b、c、a。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如前面所述。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26.【答案】(1)土质疏松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对地表冲刷力大;地势起伏大。
(2)冲毁农田、房屋;破坏建筑、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3)提高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固坡;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支沟多,短时间内就可以汇集大量的水流,对地表冲刷力大。
(2)甘家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如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如采取工程措施固坡;提高植被覆盖率。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点评】滑坡、泥石流(典型地区:我国西南地区)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旱雨季分明、雨季多暴雨;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
③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疏松碎屑物多。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大型工程建设。
(2)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大型工程建设需科学论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