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5 17:49:1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福州期中)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氢气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②错;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③错;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上部大气增温,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点评】大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干洁空气,水汽和大气气溶胶质粒。干洁空气是构成大气的最主要部分,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其成分分别占整个干洁空气的78%和21%(体积比),余下的1%为其他气体。
2.(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乙丙丁气温不是随海拔升高气温一直下降,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甲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对流明显, 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
故答案为:A。
【点评】逆温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2)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
3.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渔业资源更丰富
B.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
C.欧、美各地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减少
D.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增产
4.为实现“碳中和”,普通民众可参与的是(  )
A.烘干机晾衣服 B.公交车出行
C.设计减排制度 D.过节送贺卡
【答案】3.B
4.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成雾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3.由所学知识可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沿海渔业资源可能减少,A错误;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B正确;欧美国家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增多,C错误;二氧化碳增多,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作物产量可能增加;但同时全球变暖,中纬度地区因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不足,有些地区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多,都会导致农业减产,D错误。故答案为:B。
4.为实现碳中和,普通公民可参与公交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燃油和尾气排放,助力碳中和,B正确;烘干机晾衣服,增加能耗,不利于减排,A错误;设计减排制度不是普通民众能做到的事情,C错误;过节送贺卡会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宣城期末)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5.A
6.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向:①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风受上述两个力,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斜交)。
(2)风向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掌心向上,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拇指代表风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3)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5.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则风速越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等压线最密集,丙处等压线最稀疏,因此风速最大的是甲,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6.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因此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西北风,选项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用薄膜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下图为甘肃定西春季种植马铃薯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大气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地下径流
8.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使干旱地区(  )
A.土壤污染减轻 B.土壤盐度降低
C.农业需水量增加 D.土壤酸化减轻
【答案】7.C
8.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膜作用:
1、利用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
2、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3、可选择不同颜色塑料地膜促进或抑制某种农作物的生长,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
7.农田大规模使用薄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环节是蒸发环节,C正确。降水与区域气候有关,对降水影响不大,A错。水汽输送与行星风系以及季风环流等有关,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B错。地表径流和雨水可通过薄膜未覆盖的垄沟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农用薄膜并没有显著影响地下径流环节,D错。故答案为:C。
8.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盐分向表层累积的速度,从而降低土壤表层盐度,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B正确。农用薄膜不易降解,易导致土壤白色污染,A错。薄膜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不会导致农业需水量增加,C错。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酸化并不严重,D错。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球大气臭氧层(  )
A.位于对流层内 B.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C.位于平流层内 D.其内的臭氧浓度分布均匀
10.地球大气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②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③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多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C
10.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9.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C正确,A错。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不是大量吸收红外线,B错。臭氧层其内部的臭氧浓度分布并不均匀,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D错。故答案为:C。
10.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气温下冷上热,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少。平流层并未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①④正确,②③错。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11.C
1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1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对流层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暖大地的,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是暖大气的,C正确;④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D错误。故答案为:C。
12.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给大气的热量少,因此白天,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即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正确;②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B错误;③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④大气辐射强弱是由于气温影响的,不是气温高低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增高而递增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1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 D.电离层高度增加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13.读图可知,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0°S-60°S,且随着年份的推移,最大值所在位置逐渐北移,故A、B两项错;臭氧总量在较高纬度变化较大,较低纬度变化较小,故C项正确,D项错。所以本题选C项。
14.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气温降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A错,B项正确;对流层云雨现象、电离层高度均与臭氧总量无关,CD两项错。所以本题选B项。
(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6.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7.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A.A B.B C.C D.D
【答案】15.B
16.C
17.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15.15时水库中心气温低东西两侧气温高,3时水库中心气温高东西两侧气温低,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白天水库中心气温低,晚上水库中心气温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A错误;
BCD、晚上水库中心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白天水库中心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15时水库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库高空为低压;水库东西两侧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所以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水库气压低东西两侧气压高,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的玻璃房等)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2)晴朗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3)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答案】(1)C
(2)A
(3)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阳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气温较高,冬季可向室内传导热量,夏季室内温度高而不需要向内传导热量,则共用墙通风孔冬季打开、夏季关闭;夏季为了降低阳光房内温度,需要打开玻璃墙通风孔,使其与室外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室内温度。C符合题意。
(2)阳光房得到的光照与室外相差不大,但区域封闭而热量不易散失,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外大气成分相差不大,则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度相差也不大,A符合题意。
(3)阳光房能充分得到光照,建在房屋南侧,说明南侧光照条件好,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则南侧光照条件好,而北寒带地区城市数量较少,南温带和南寒带的阳光房一般建在房屋北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两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为近地面受热不均两地,对应为高空丙、丁两地,形成热力环流后高空等压面明显弯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不同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甲地是   (上升或下沉)气流。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
(2)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3)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甲、乙两地间吹   (海风/陆风)。
(4)若此日乙地天气晴朗,则乙地该日气温日较差   (大/小),原因是   。
(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风向是   。
【答案】(1)甲;上升;甲
(2)乙甲丁丙
(3)乙;夜间;陆风
(4)大;睛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地面增温快,大气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损失热量多,气温低。
(5)东北风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高空丁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丙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故丁处气压高,丙处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故近地面甲地为低压,气温高,气流上升;乙地为高压,气温低,气流下沉。(2)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据上题的分析,高空气压丁处高于丙处,近地面乙地气压高于甲处,故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乙甲丁丙。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郊区气温低于市区中心,郊区气流下沉,气压高,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 若图中甲处为海洋,气流上升,气压低,气温较高,乙处为陆地,气流下沉,气压高,气温较低,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夜间,近地面盛行陆风。
(4)根据上题的分析,乙地为高压,气流下沉,若乙地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5)据上题的分析,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且乙地在甲地的北面,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三力影响下的风向的方向与等压线斜交。
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0.(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2)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不合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 1)“城市热岛"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热量大,二是散热效率低。城市产热量大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集中,产业活动密集,产热量大,此外交通工具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热量。然后,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导致建筑物高大密集,不易通风散热。最终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2)有大气污染的工厂的布局规划要求是远离城市、位于盛行风向下风向、位于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的区域。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污染物流向城市,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由图可知,图中甲位于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内的区域,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市区中心,所以不合理。
【点评】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1.(2021高一上·长白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   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3)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
(4)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平流;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3)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4)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
(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
(6)对流;平流
(7)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B、C自下而上,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
(2) 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在39千米的高空,位于B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所以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 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中纬为10~12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该地为中纬度。
(4)A层为对流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C层是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6)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 A→B→C高度增加,大气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1)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2)1、平流2、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3、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3)1、中2、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4)1、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2、空气对流显著(5)1、电离2、太阳活动(耀斑)3、无线电波(6)1、对流2、平流(7)1、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
【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千米。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22.(2021高一上·潮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偏,纸片B向   偏。(填左或右)
(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之为   。
【答案】(1)热力环流
(2)右;左
(3)大气垂直运动;气压差;水平运动
(4)陆地;电炉;热岛效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以上实验用电炉表示受热,用冰块表示遇冷,根据纸片移动方向,要验证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3)据材料和图片分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带高,冰块温度低,造成地面热量差异,地面热量差异导致大气垂直运动,温度升高,电炉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冰块一侧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4)白天陆地升温快,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城市为高温中心,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空气上升,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城市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
【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2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 P)”,图 P 是图 N 中
A 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 N 中 A 为   层,其直接热源是   ,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
(2)图 P 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相等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3)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地,气压较高的是   地。
(4)若图 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山地或谷地)。
(5)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   风。
【答案】(1)对流;地面长波辐射;降低
(2)①②③;④
(3)乙;甲
(4)海洋;谷地
(5)西北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A距地面最近,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据图可知,①②③气压相等。垂直方向,海拔越低气压越高,④大于③,①大于⑤,气压最高的点为④。
(3)据图可知,在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近地面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乙地近地面应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乙地为低压,应为谷地。
(5)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由图中气压状况和方向,可以确定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向东,由于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故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故答案为:(1)对流;地面长波辐射;降低;
(2)①②③;④;
(3)乙;甲;
(4)海洋;谷地;
(5)西北风。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福州期中)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氢气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
3.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渔业资源更丰富
B.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
C.欧、美各地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减少
D.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增产
4.为实现“碳中和”,普通民众可参与的是(  )
A.烘干机晾衣服 B.公交车出行
C.设计减排制度 D.过节送贺卡
(2021高一上·宣城期末)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用薄膜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下图为甘肃定西春季种植马铃薯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大气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地下径流
8.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使干旱地区(  )
A.土壤污染减轻 B.土壤盐度降低
C.农业需水量增加 D.土壤酸化减轻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球大气臭氧层(  )
A.位于对流层内 B.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C.位于平流层内 D.其内的臭氧浓度分布均匀
10.地球大气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②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③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多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增高而递增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1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 D.电离层高度增加
(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6.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7.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A.A B.B C.C D.D
18.(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的玻璃房等)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2)晴朗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3)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为近地面受热不均两地,对应为高空丙、丁两地,形成热力环流后高空等压面明显弯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不同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甲地是   (上升或下沉)气流。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
(2)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3)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甲、乙两地间吹   (海风/陆风)。
(4)若此日乙地天气晴朗,则乙地该日气温日较差   (大/小),原因是   。
(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风向是   。
20.(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2)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1.(2021高一上·长白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   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3)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
(4)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
22.(2021高一上·潮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偏,纸片B向   偏。(填左或右)
(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之为   。
2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 P)”,图 P 是图 N 中
A 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 N 中 A 为   层,其直接热源是   ,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
(2)图 P 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相等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3)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地,气压较高的是   地。
(4)若图 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山地或谷地)。
(5)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   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②错;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③错;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上部大气增温,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点评】大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干洁空气,水汽和大气气溶胶质粒。干洁空气是构成大气的最主要部分,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其成分分别占整个干洁空气的78%和21%(体积比),余下的1%为其他气体。
2.【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乙丙丁气温不是随海拔升高气温一直下降,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甲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对流明显, 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
故答案为:A。
【点评】逆温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2)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答案】3.B
4.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成雾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3.由所学知识可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沿海渔业资源可能减少,A错误;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B正确;欧美国家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增多,C错误;二氧化碳增多,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作物产量可能增加;但同时全球变暖,中纬度地区因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不足,有些地区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多,都会导致农业减产,D错误。故答案为:B。
4.为实现碳中和,普通公民可参与公交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燃油和尾气排放,助力碳中和,B正确;烘干机晾衣服,增加能耗,不利于减排,A错误;设计减排制度不是普通民众能做到的事情,C错误;过节送贺卡会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A
6.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向:①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风受上述两个力,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斜交)。
(2)风向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掌心向上,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拇指代表风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3)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5.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则风速越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等压线最密集,丙处等压线最稀疏,因此风速最大的是甲,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6.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因此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西北风,选项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7.C
8.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膜作用:
1、利用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
2、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3、可选择不同颜色塑料地膜促进或抑制某种农作物的生长,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
7.农田大规模使用薄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环节是蒸发环节,C正确。降水与区域气候有关,对降水影响不大,A错。水汽输送与行星风系以及季风环流等有关,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B错。地表径流和雨水可通过薄膜未覆盖的垄沟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农用薄膜并没有显著影响地下径流环节,D错。故答案为:C。
8.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盐分向表层累积的速度,从而降低土壤表层盐度,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B正确。农用薄膜不易降解,易导致土壤白色污染,A错。薄膜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不会导致农业需水量增加,C错。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酸化并不严重,D错。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9.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C正确,A错。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不是大量吸收红外线,B错。臭氧层其内部的臭氧浓度分布并不均匀,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D错。故答案为:C。
10.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气温下冷上热,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少。平流层并未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①④正确,②③错。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1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对流层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暖大地的,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是暖大气的,C正确;④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D错误。故答案为:C。
12.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给大气的热量少,因此白天,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即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正确;②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B错误;③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④大气辐射强弱是由于气温影响的,不是气温高低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13.读图可知,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0°S-60°S,且随着年份的推移,最大值所在位置逐渐北移,故A、B两项错;臭氧总量在较高纬度变化较大,较低纬度变化较小,故C项正确,D项错。所以本题选C项。
14.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气温降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A错,B项正确;对流层云雨现象、电离层高度均与臭氧总量无关,CD两项错。所以本题选B项。
【答案】15.B
16.C
17.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15.15时水库中心气温低东西两侧气温高,3时水库中心气温高东西两侧气温低,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白天水库中心气温低,晚上水库中心气温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A错误;
BCD、晚上水库中心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白天水库中心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15时水库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库高空为低压;水库东西两侧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所以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水库气压低东西两侧气压高,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1)C
(2)A
(3)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阳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气温较高,冬季可向室内传导热量,夏季室内温度高而不需要向内传导热量,则共用墙通风孔冬季打开、夏季关闭;夏季为了降低阳光房内温度,需要打开玻璃墙通风孔,使其与室外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室内温度。C符合题意。
(2)阳光房得到的光照与室外相差不大,但区域封闭而热量不易散失,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外大气成分相差不大,则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度相差也不大,A符合题意。
(3)阳光房能充分得到光照,建在房屋南侧,说明南侧光照条件好,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则南侧光照条件好,而北寒带地区城市数量较少,南温带和南寒带的阳光房一般建在房屋北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两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19.【答案】(1)甲;上升;甲
(2)乙甲丁丙
(3)乙;夜间;陆风
(4)大;睛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地面增温快,大气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损失热量多,气温低。
(5)东北风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高空丁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丙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故丁处气压高,丙处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故近地面甲地为低压,气温高,气流上升;乙地为高压,气温低,气流下沉。(2)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据上题的分析,高空气压丁处高于丙处,近地面乙地气压高于甲处,故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乙甲丁丙。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郊区气温低于市区中心,郊区气流下沉,气压高,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 若图中甲处为海洋,气流上升,气压低,气温较高,乙处为陆地,气流下沉,气压高,气温较低,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夜间,近地面盛行陆风。
(4)根据上题的分析,乙地为高压,气流下沉,若乙地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5)据上题的分析,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且乙地在甲地的北面,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三力影响下的风向的方向与等压线斜交。
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0.【答案】(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不合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 1)“城市热岛"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热量大,二是散热效率低。城市产热量大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集中,产业活动密集,产热量大,此外交通工具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热量。然后,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导致建筑物高大密集,不易通风散热。最终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2)有大气污染的工厂的布局规划要求是远离城市、位于盛行风向下风向、位于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的区域。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污染物流向城市,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由图可知,图中甲位于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内的区域,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市区中心,所以不合理。
【点评】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1.【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平流;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3)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4)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
(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
(6)对流;平流
(7)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B、C自下而上,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
(2) 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在39千米的高空,位于B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所以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 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中纬为10~12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该地为中纬度。
(4)A层为对流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C层是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6)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 A→B→C高度增加,大气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1)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2)1、平流2、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3、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3)1、中2、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4)1、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2、空气对流显著(5)1、电离2、太阳活动(耀斑)3、无线电波(6)1、对流2、平流(7)1、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
【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千米。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22.【答案】(1)热力环流
(2)右;左
(3)大气垂直运动;气压差;水平运动
(4)陆地;电炉;热岛效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以上实验用电炉表示受热,用冰块表示遇冷,根据纸片移动方向,要验证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3)据材料和图片分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带高,冰块温度低,造成地面热量差异,地面热量差异导致大气垂直运动,温度升高,电炉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冰块一侧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4)白天陆地升温快,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城市为高温中心,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空气上升,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城市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
【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23.【答案】(1)对流;地面长波辐射;降低
(2)①②③;④
(3)乙;甲
(4)海洋;谷地
(5)西北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A距地面最近,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据图可知,①②③气压相等。垂直方向,海拔越低气压越高,④大于③,①大于⑤,气压最高的点为④。
(3)据图可知,在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近地面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乙地近地面应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乙地为低压,应为谷地。
(5)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由图中气压状况和方向,可以确定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向东,由于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故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故答案为:(1)对流;地面长波辐射;降低;
(2)①②③;④;
(3)乙;甲;
(4)海洋;谷地;
(5)西北风。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