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提升)
一、落花生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积累一些有关“奉献”的知识吧。
1.你知道的关于“奉献”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
2.下面诗句与“奉献”无关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回顾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总结: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
课内精彩段落阅读。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阅读选段,梳理概括不同人眼中花生的特点。
人物 姐姐 哥哥 我 父亲
花生的特点
画线的句子中,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说明花生虽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不仅是在夸赞花生,也是在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D.父亲告诉“我们”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讲究外表的好看。
4、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人要做________的人,不要做只讲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
B.做人最重要的是外表要体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
C.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D.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外阅读。
杨柳是最低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杳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上面,绝不理睬它呢 杨柳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选自丰子恺的《杨柳》,有删改
(1)在作者丰子恺的笔下,杨柳的特点不包括( )
A.很好养活
B.无法长得很高大
C.不忘记根本 D.与春光十分调和
(2)下列对《杨柳》与《落花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借助具体事物来抒情或说理
B.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主旨
C.都由具体事物联想到某个人
D.描写的事物都十分平凡,但都可贵
3、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 阅读下面这首赞美兰花的古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注释]①政:同“正”。坐:因。②老云霞:菊花。
这首诗写的是“花中( )”之一的兰花。古诗运用( )的手法,写它虽然没有春天桃李花开时的娇容,但十分受山林隐士的喜爱。这种植物和菊花一样具有( 的特点,让人联想到的历史人物( )。
答案
一、1、无私奉献 2、B
事情发展顺序。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赞美了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1、姐姐:味道美。哥哥:可以榨油,我:价格便宜。父亲:不好看,但很有用。
2、桃子、石榴、苹果,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3、C
4、有用,体面,没有好处。
5、ACD
四、1、B
C
人应该保持谦虚和善的姿态,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要饮水思源。
五、君子,对比,淡薄名利,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