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五):温度的测量【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五):温度的测量【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31 20: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是“t”,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人正常的体温正常温度是37℃,读作37摄氏度。-2.5℃读作零下2.5摄氏度或负2.5摄氏度。
华氏度:是指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符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摄氏度。换算关系是0℃=(0×1.8+32)℉=32℉(拓展)
测量工具
(1)工具:温度计(常用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认识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工作。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估,选,放,读,取(选、放、看、读、记)
如图甲,测量液体温度时ABC都是错误的,必须要与D一样。
体温计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人的体温 测室温
测量范围 -20℃ - 110℃左右,范围大 35℃ - 42℃ -30℃ - 50℃
准确程度 1℃ 0.1℃ 1℃
构造 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玻璃泡。 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使水银在测量后不易回落,保持示数。 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度和摄氏度两种,液柱管内为真空,且液柱管的内径小。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需要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水银 酒精(红)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1)体温计:一种结构特殊的温度计,它与普通温度计的构造不同,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里,而温度下降、水银体积收缩时水银柱却会在缩口处断开,不能缩回。故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读数完毕后,若不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升上去的水银就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普通温度计不能用力甩,也不需要甩)。
(2)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注意:我们在使用体温计后,再次使用前要使劲甩体温计,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否则测小于等于体温计示数的体温时,体温计示数不变,测大于体温计示数的体温时,体温计示数为真实值。
不准确温度计矫正问题
一只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量结果是2℃;若外界气温为23℃,该温度计示数是27℃。若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示数为40℃,则这杯热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①讨论法
分析与解:设示数不准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1℃,那么它显示的温度从2℃到27℃之间有(27℃-2℃)÷1℃=25格,对应着的实际温度为23℃-0℃=23℃,因此每一格对应的实际温度为23℃÷25 =0.92℃。则温度计示数从2℃到40℃有(40℃-2℃)÷1℃=38格,则对应的实际温度从0℃开始增加了0.92℃×38=34.96℃,所以若在温水中的示数是4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0℃+34.96℃=34.96℃≈35℃。
②图示结合比例法(建议学生使用这种方法)
分析:如图所示,图中在左边自下至上的2℃、27℃、40℃分别是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外界气温和热水中的温度值,右边自下至上的0℃、23℃、t℃分别是它们所对应的实际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而温度显示2℃;外界气温是27℃,而温度计显示23℃;当温水的实际温度为t时,温度计显示40℃。由于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示数不准温度计上的显示温度的变化量跟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是成正比例的,则有:
解得:
所以,若放在温水中的示数是4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35℃。
例1、一支温度计刻有100个均匀的小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80格,则此温度计测量范围是( )。
A.0℃~100℃ B.℃~140℃
C.℃~120℃ D.℃~105℃
例2、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例3、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温度计依次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C,乙为38.4℃,丙为39.6℃,则( )
A.甲、乙肯定正确,丙也可能正确
B.乙、丙肯定正确,甲也可能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丙肯定正确,甲和乙也可能正确
例4、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________℃。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________℃。
例5、秋冬交季,流感高峰时期,医务室校医每天为同学进行体温监测。
(1)校医正确使用体温计,测得小金体温如图所示,为________℃,后两位同学未甩此体温计直接测量,小林为38.6℃,小丽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林与小丽中一定发高烧,需要及时治疗的是________。
(2)小爱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她的想法正确的是_____。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0℃
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3.如图所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B.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D.A 和 B 两点的值,B 点的温度值要高点
4.“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5.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在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A.30℃ B.32℃ C.37°C D.27℃
6.晓利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制成的.
(2)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 C;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 C,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 C,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________ C
7.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________.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________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________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________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_______.
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 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2)分析图象信息,写出 T 与 t 数学关系式。
1.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A.28℃ B.-28℃ C.12℃ D.-12℃
3.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柯的体温为 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丽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丽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 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 37.4℃ B.37.1℃和 38.4℃ C.37.1℃和 37.3℃ D.37.3℃和 38.4℃
4.如图为某兴趣小组自制的温度计,为了使其精确度提高,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温度计的细管做长一些
B.减小玻璃瓶的容积,将玻璃管做得又粗又长
C.增大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容积,减小玻璃管内径
D.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粗一些,使玻璃管内能装更多的液体
5.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A.20℃ B.30°C C.40℃ D.60℃
6.
(1)如图甲是某地室外气温,其示数为________。该水银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是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A、B 两处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 处________B 处。(填“<”、“=“或“>”)
7.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C)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_。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发现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请计算温度: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答案】B
【解析】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2℃
由于该温度计第30格下面有30格,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2℃×30) =-60℃
第80格上面还有20格,则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100℃+2℃×20=14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140℃。
例2、【答案】A
【解析】液体温度计要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里面是液体而不能变成气体或固体,因此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我国一年四季的最高温度在40℃左右,最低温度在-50℃左右。如果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那么它的沸点要高于40℃,凝固点要低于-50℃。分析表格发现,酒精的沸点70℃,凝固点是-117℃,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故A符合题意。
例3、【答案】D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回液泡,则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解答。
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8.4℃,甲和乙的示数还是38.4℃,没有变化,那么它们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8.4℃;而丙的示数为39.6℃>38.4℃,即示数上升,那么丙的体温肯定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例4、【答案】(1)右/B(2)0;28
【解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
(2)根据摄氏温标的标注方法解答。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为L,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向右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0℃。
当BC为18cm时,AC=25cm-18cm=7cm,
根据得到:;
解得:t=28℃。
例5、【答案】(1)36.6;小林 (2)A,C
【解析】(1)弄清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水银柱的位置读出示数。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自己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上升,要么不变,据此判断。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和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根据图片可知,小金的体温为36.6℃。因为38.6℃大于36.6℃,所以测量体温计的示数上升,那么测量小林的体温是准确的;在测量小丽的体温时,示数仍然为38.6℃,即没有上升,那么小丽的体温可能低于38.6℃,也可能等于38.6℃,即需要及时治疗的是小林。
(2)A.体温计上1℃之间分为10个刻度,那么能准确到0.1℃,故A正确;
B.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相当于放大镜,可以将水银柱放大,便于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故C正确;
D.冰水的温度为100℃,远远高于体温计的最大测量值,故D错误。
1.【答案】D
【解析】A.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故B错误。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离开被测液体读数,那么示数会马上发生改变,即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错误。
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的示数为30℃,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流回液泡。当测量的体温高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会上升,测得的温度是准确的;当测量的体积低于或等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保持不变,测得的温度是错误的,据此分析判断。
甲的体温36.5℃<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还是37.2℃;乙的体温38.8℃>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会上升,显示为38.8℃,故B正确,而A、C、D错误。3.【答案】D
【解析】(1)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减小;
(2)当细管中的水柱保持静止时,瓶内气压、水柱压强和外面的大气压强相互平衡,即p大气=p内+p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果气温升高,那么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p内增大,根据p大气=p内+p水可知,水柱的压强肯定减小,因此水柱的高度减小,即此时液体下降,故A、B、C错误;
B点瓶内气体的体积大于A点,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B点的温度值比A点要高,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
(2)在测量温度时,装液体的玻璃管应该体积变化应该很小,而里面的液体体积应该有明显变化,这样才能减小测量误差,得到准确温度;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之间。
【解答】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所有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我们还要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它液柱的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是30℃~49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那么温度的变化量和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
当温度计的显示温度为32℃时,根据得到: ; 解得:t=30℃。
6.【答案】(1)热胀冷缩 (2)② (3)17.5
【解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银的质量不变。液面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减小,故选②。
(3)当显示温度为29℃时,根据得到: ; 解得:t=17.5℃。
7.【答案】(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解答】(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8.【答案】 (1)解:甲在实际温度10℃到50℃之间的刻度格数:50-14=36格
甲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40/36℃
14和23差9格,则温差为9×40/36℃=10℃
10℃+10℃=20℃
(2)T=0.9t+5℃
【解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刻度值和格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温度计上的显示温度50℃相当于实际温度50℃,显示温度14℃相当于实际温度10℃。首先用前后两个显示温度相减得到二者之间的格数,然后用两个实际温度相减得到二者之间对应的实际的温度差,接下来用计算出实际温度1℃对应的格数。用23℃减去14℃计算出显示温度变化的格数,再乘以实际温度1℃对应的格数计算出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最后将它与最初的10℃相加即可;
(2)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然后将对应的两组数据代入,计算出其中的系数和常数项,最后得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即可。
【解答】(1)甲在实际温度10℃到50℃之间的刻度格数:50-14=36格;
甲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40/36℃
14和23差9格,则温差为9×40/36℃=10℃;
那么实际温度:10℃+10℃=20℃。
(2)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的变化为一次函数关系,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T=at+c;
将图像两端的数据代入得到:
50℃=a×50℃+c;
14℃=a×10℃+c;
解得:a=0.9,c=5℃;
那么得到T与t之间的关系式:T=0.9t+5℃。
1.【答案】D
【解析】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
2.【答案】D
【解析】温度计进行读数时,看清楚量程、分度值。图中的从-10℃到-20℃间隔十个小格,说明分度值为1℃,对应示数即为-12℃。
3.【答案】D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流回液泡。当温度增大时,水银柱会上升,此时示数是准确的;当温度等于或低于现在的示数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小妍的实际体温37.1℃<37.3℃,因此水银柱不会下降,仍然显示37.3℃;小丽的体温38.4℃>37.3℃,因此水银柱会上升,显示38.4℃,故D正确,而A、B、C错误。
4.【答案】C
【解析】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温度计上的刻度线是均匀的,因此水银柱变化的长度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沸水的温度为100℃。设温度为t,水银柱的长度为x,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即,据此计算即可。
当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为24cm时,根据得到: ; 解得:t=60℃。
6. 【答案】(1)-24℃;液体的热胀冷缩(2)>
【解析】(1)首先根据甲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液柱向左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烧瓶内的气体体积收缩,压强减小,于是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因此它的示数为:-24℃。该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当液柱在A处时,烧瓶内气体体积膨胀程度肯定大于液柱在B点时,即A点时对应的温度肯定高于B点,即A处>B处。
7.【答案】(1)降低;小;13℃
(2)用更细的玻璃管
(3)35
【解析】(1)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柱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②根据①中得到的规律分析吸管上刻度的分布规律;
③首先根据表格找到水柱高度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然后以第一组数据为基础计算即可。
(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管内液柱高度变化越大,此温度计越精确,根据公式V=Sh分析即可。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那么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甲的温度为t甲,乙的温度为t乙,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
【解答】(1)①根据表格可知,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柱的高度越大,刻度值越小,即越靠上数值越小,那么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小。
③根据表格可知,温度每升高2℃,那么水柱高度减小5.1cm,那么水柱高度为40.3cm时,那么温度比第一组降低:,即温度为:17℃-4℃=13℃。
(2)根据V=SL可知,当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液柱的长度越大,因此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的方法为用更细的玻璃管。
(3)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35℃。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五)
温度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