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3 生物圈与植被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3 生物圈与植被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5 22:51:51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3 生物圈与植被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上·昆明期末)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炎热 D.寒冷
4.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6.下列植被类型中,群落垂直结构最为复杂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021高一上·阜新期末)“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如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湖州的地带性植被为(  )
A.针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9.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④②③
11.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12.关于图示四地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植被为抵御高温树叶缩小成针状
B.①和④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
C.④植被在我国西北地区有少量分布
D.③植被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差异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热量条件不同
14.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
15.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
A.储水 B.防风 C.给养 D.隔热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   ,主要分布于   、   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   ,并说出植被特性   。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   ,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
17.(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虚线框内海区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   (从大小、走向角度回答)
(2)右图中A处的典型植被是   ,波罗的海沿岸人口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4)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请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盐度低的原因。
18.(2020高二上·兴安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   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   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   ……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三、图文分析题
19.(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祁连山某地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在海拔2960—3150米,谷底两侧向上依次分布水平阶地、阳坡和阴坡下部、阳坡和阴坡上部等地貌。该地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下图示意东祁连山某地河谷高寒草地不同坡面与水平阶地的地上生物量特征。
(1)判断地上生物量最小的河谷坡面部位,并简要分析原因。
(2)简述河谷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少的主要原因。
(3)推测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的主要理由。
(4)说明河谷阴坡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的主要原因。
20.(2021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某月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
(1)说出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推测荒漠植被总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季风林,红树林和小精灵森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所以它的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另外,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1.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答案为:D。
2.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答案为:B。
【答案】3.A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物与环境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
热量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土壤 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
碱蓬等 碱性土壤
环境污染 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 SO2污染

3.从图中看,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该植被为了吸收地下水分,根系发达,A正确。故答案为:A。
4.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我国没有典型的热带荒漠植被,故答案为:C。
【答案】5.A
6.A
7.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5.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明显,如热带雨林地区,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答案为:A。
6.热带雨林分布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A正确,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较简单,B错误,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更简单,CD错误,故答案为:A。
7.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正确,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是狭窄的,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8.D
9.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具有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例如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暖季降水丰富,冬季因干燥而寒冷的大陆气流移向海洋,降水少,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林下的主要是红壤,丘陵至中山林下的为山地黄壤,中山海拔1400米以上的为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森林棕壤,都是酸性母质发育而来的土壤。从该区往北逐渐过渡到暖温带南部的落叶阔叶林地带,往南过渡到热带北缘的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分布区。
8.由图可知,湖州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正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故A错,针阔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故答案为:D。
9.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的早,银杏叶黄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而不是较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东北地区,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期较长,排除D。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10.读图,①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板根现象,④是热带高温多雨的附生植物,属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②属于高纬度的针叶林;③属于中纬度地区的阔叶林;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正确的是C①③②或者④③②,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低纬度气温高热量充足,高纬度气温低热量不足 ,从而导致植被类型不同,从赤道到两极,呈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等的变化,D正确。跟地形、海拔关系较小,水分主要是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跟纬度不同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12.②植被为抵御低温寒冷,树叶缩小成针状,A错误。①和④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都位于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形成的板根和附生现象,B正确。④植被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没有分布,C错误。③植被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季变化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D
15.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13.热带季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好,可以独木成林,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粗大树干有利于储水,骆驼刺生长在干旱气候区,根系发达,有利于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差异 。
故答案为:A。
14.骆驼刺枝叶较少,植株较小,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便于吸取地下水, 骆驼刺生长地区气候干旱 。
故答案为:D。
15.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地区,该地区有明显干湿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强,纺锤树粗大树干有利于储水。
故答案为:A。
16.【答案】(1)①;④
(2)温带落叶阔叶林;湿润;半湿润;纸质
(3)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特征:植被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通过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图示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为银杏叶,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沙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热带(季)雨林。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温带沙漠。
(2)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叶片多呈纸质。
(3)由上题可知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4)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2热带稀树草原
①分布: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点: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⑴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⑵常绿硬叶林
①分布: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②特点: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⑶)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⑴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⑶温带草原:在北半球常呈带状分布。
4.寒带植被
(1)苔原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2)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
(3)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17.【答案】(1)等温线数值南部(东南部或偏东部)较大,北部(西北部或偏西部)较小或等温线数值自东南向西北(或自东向西)减小;等温线呈西南--东北走向
(2)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
(3)影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鱼类与暖水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4)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考查等温线分布的特点,从大小看,东南部数值高,西北部数值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走向来看,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2)据图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耕,适宜人口居住。
(3)分析洋流对纽芬兰渔场鱼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主要从寒、暖流性质和寒暖流附近形成比较大渔场原因等方面考虑。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同时,寒流能带来冷水鱼类,暖流能带来暖水鱼种类,使得鱼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4)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波罗的海盐度地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汇入以及海水交换等进行分析。据图分析波罗的海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一年四季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加上该地海区宽阔,海水之间的交换强,进一步降低了海水的盐度。
【点评】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 地形、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冬季风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
18.【答案】(1)温带草原
(2)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水分
(3)提高;减少(或减轻);整体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③位于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3)①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9.【答案】(1)阳坡下部;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覆盖时间短,光照较强,地表蒸发量大。
(2)谷底多下沉气流,热量高,不适宜高寒草类植物生长;地形平坦,土壤含水量大,且肥力条件好,较适宜灌木等植被生长。
(3)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寒冷潮湿,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为获得水分与养分,高寒草地植被根系发达,故地下生物量大。
(4)阴坡光照弱,水分条件好,适宜各类高寒草地植物生长;各物种间的竞争不明显,单一物种难以形成明显优势种群,因此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材料“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可知,左侧坡面地上生物量小于右侧坡面地上生物量,因此左侧坡面为阳坡,由图可知,在阳坡坡面上部地上生物高于下部地上生物量,因此可以判断地上生物量最小的河谷坡面部位为阳坡下部;主要原因是阳坡与阴坡比,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阳坡坡面地上生物量小于阴坡坡面地上生物量;同在阳坡,下部较上部,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覆盖时间短,光照较强,地表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条件最差,植被生长条件差,地上生物是最少。
(2)由材料“东祁连山某地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可知,该地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地形雨,坡面上降水较多,谷底多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河谷水平阶地地势较低,热量高,不适宜高寒草类植物生长;河谷阶地是由流水沉积而形成,地形平坦,土壤含水量大,且肥力条件好,较适宜灌木等植被生长,由于种群竞争关系,灌木下草类植物生长条件较差,因此河谷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少。
(3)由材料“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可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寒冷潮湿,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植株比较矮小。由材料“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可知,河谷地区地下水较丰富,植物在较干旱的条件下,为获得水分与养分,高寒草地植被根系发达,故地下生物量大。因此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该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可知,阴坡光照弱,水分条件好,适宜各类高寒草地植物生长;海拔较高的阴坡,气温较低,土壤冷湿环境下,不利于灌木等较高植株的生长,以较矮的草类植物为主,各物种间的竞争不明显,单一物种难以形成明显优势种群,土壤冷湿环境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积累得较多,土壤肥力较高,利于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因此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
【点评】生物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温度:在适宜的温度,生物大量繁衍,异化的基数也就大,产生生物多样性的可能性更大
生态:生态系统越全面,越多层次,生物量越多,生物多样性越多
种间隔离:种间隔离使生物处于不同的生存胁迫,为异化提供较好的选择因素
环境污染: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使生物生存受到威胁,减少生物量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20.【答案】(1)变化趋势:先增加后减少。原因:近河岸地区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草本植物也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
(2)时间分布:夏季多,冬季少。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
空间分布: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草本层在距河道100附近生物量很少,在300米到1100米处草本生物量较多,之后又几乎没有。所以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距近河岸地区,地下水较丰富且埋藏浅,植物水资源较充足,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水资源相对减少,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水资源缺乏,草本植物根系较短,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
(2)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可知,荒漠地区植被生长水源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冬季时高山冰雪不融化,水资源少,气温低,不利于生物生长,因此时间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结合图示可知,空间分布上,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原因是荒漠地带植物的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距河道越远,水资源越缺乏,地下水埋藏越深,作物难以生长。
【点评】生物量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或t/hm或g/m 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3 生物圈与植被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上·昆明期末)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1.D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季风林,红树林和小精灵森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所以它的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另外,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1.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答案为:D。
2.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炎热 D.寒冷
4.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答案】3.A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物与环境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
热量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土壤 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
碱蓬等 碱性土壤
环境污染 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 SO2污染

3.从图中看,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该植被为了吸收地下水分,根系发达,A正确。故答案为:A。
4.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我国没有典型的热带荒漠植被,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6.下列植被类型中,群落垂直结构最为复杂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5.A
6.A
7.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5.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明显,如热带雨林地区,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答案为:A。
6.热带雨林分布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A正确,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较简单,B错误,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更简单,CD错误,故答案为:A。
7.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正确,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是狭窄的,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阜新期末)“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如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湖州的地带性植被为(  )
A.针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9.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8.D
9.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具有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例如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暖季降水丰富,冬季因干燥而寒冷的大陆气流移向海洋,降水少,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林下的主要是红壤,丘陵至中山林下的为山地黄壤,中山海拔1400米以上的为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森林棕壤,都是酸性母质发育而来的土壤。从该区往北逐渐过渡到暖温带南部的落叶阔叶林地带,往南过渡到热带北缘的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分布区。
8.由图可知,湖州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正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故A错,针阔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故答案为:D。
9.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的早,银杏叶黄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而不是较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东北地区,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期较长,排除D。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④②③
11.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12.关于图示四地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植被为抵御高温树叶缩小成针状
B.①和④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
C.④植被在我国西北地区有少量分布
D.③植被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10.读图,①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板根现象,④是热带高温多雨的附生植物,属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②属于高纬度的针叶林;③属于中纬度地区的阔叶林;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正确的是C①③②或者④③②,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低纬度气温高热量充足,高纬度气温低热量不足 ,从而导致植被类型不同,从赤道到两极,呈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等的变化,D正确。跟地形、海拔关系较小,水分主要是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跟纬度不同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12.②植被为抵御低温寒冷,树叶缩小成针状,A错误。①和④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都位于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形成的板根和附生现象,B正确。④植被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没有分布,C错误。③植被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季变化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差异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热量条件不同
14.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
15.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
A.储水 B.防风 C.给养 D.隔热
【答案】13.A
14.D
15.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13.热带季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好,可以独木成林,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粗大树干有利于储水,骆驼刺生长在干旱气候区,根系发达,有利于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差异 。
故答案为:A。
14.骆驼刺枝叶较少,植株较小,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便于吸取地下水, 骆驼刺生长地区气候干旱 。
故答案为:D。
15.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地区,该地区有明显干湿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强,纺锤树粗大树干有利于储水。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   ,主要分布于   、   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   ,并说出植被特性   。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   ,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
【答案】(1)①;④
(2)温带落叶阔叶林;湿润;半湿润;纸质
(3)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特征:植被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通过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图示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为银杏叶,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沙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热带(季)雨林。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温带沙漠。
(2)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叶片多呈纸质。
(3)由上题可知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4)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2热带稀树草原
①分布: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点: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⑴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⑵常绿硬叶林
①分布: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②特点: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⑶)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⑴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⑶温带草原:在北半球常呈带状分布。
4.寒带植被
(1)苔原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2)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
(3)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17.(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虚线框内海区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   (从大小、走向角度回答)
(2)右图中A处的典型植被是   ,波罗的海沿岸人口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4)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请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等温线数值南部(东南部或偏东部)较大,北部(西北部或偏西部)较小或等温线数值自东南向西北(或自东向西)减小;等温线呈西南--东北走向
(2)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
(3)影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鱼类与暖水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4)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考查等温线分布的特点,从大小看,东南部数值高,西北部数值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走向来看,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2)据图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耕,适宜人口居住。
(3)分析洋流对纽芬兰渔场鱼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主要从寒、暖流性质和寒暖流附近形成比较大渔场原因等方面考虑。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同时,寒流能带来冷水鱼类,暖流能带来暖水鱼种类,使得鱼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4)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波罗的海盐度地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汇入以及海水交换等进行分析。据图分析波罗的海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一年四季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加上该地海区宽阔,海水之间的交换强,进一步降低了海水的盐度。
【点评】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 地形、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冬季风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
18.(2020高二上·兴安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   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   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   ……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答案】(1)温带草原
(2)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水分
(3)提高;减少(或减轻);整体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③位于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3)①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三、图文分析题
19.(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祁连山某地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在海拔2960—3150米,谷底两侧向上依次分布水平阶地、阳坡和阴坡下部、阳坡和阴坡上部等地貌。该地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下图示意东祁连山某地河谷高寒草地不同坡面与水平阶地的地上生物量特征。
(1)判断地上生物量最小的河谷坡面部位,并简要分析原因。
(2)简述河谷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少的主要原因。
(3)推测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的主要理由。
(4)说明河谷阴坡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阳坡下部;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覆盖时间短,光照较强,地表蒸发量大。
(2)谷底多下沉气流,热量高,不适宜高寒草类植物生长;地形平坦,土壤含水量大,且肥力条件好,较适宜灌木等植被生长。
(3)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寒冷潮湿,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为获得水分与养分,高寒草地植被根系发达,故地下生物量大。
(4)阴坡光照弱,水分条件好,适宜各类高寒草地植物生长;各物种间的竞争不明显,单一物种难以形成明显优势种群,因此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材料“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可知,左侧坡面地上生物量小于右侧坡面地上生物量,因此左侧坡面为阳坡,由图可知,在阳坡坡面上部地上生物高于下部地上生物量,因此可以判断地上生物量最小的河谷坡面部位为阳坡下部;主要原因是阳坡与阴坡比,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阳坡坡面地上生物量小于阴坡坡面地上生物量;同在阳坡,下部较上部,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覆盖时间短,光照较强,地表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条件最差,植被生长条件差,地上生物是最少。
(2)由材料“东祁连山某地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可知,该地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地形雨,坡面上降水较多,谷底多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河谷水平阶地地势较低,热量高,不适宜高寒草类植物生长;河谷阶地是由流水沉积而形成,地形平坦,土壤含水量大,且肥力条件好,较适宜灌木等植被生长,由于种群竞争关系,灌木下草类植物生长条件较差,因此河谷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少。
(3)由材料“河谷年均降水量416mm,河谷各地差异小;年均蒸发量1592mm”可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寒冷潮湿,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植株比较矮小。由材料“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可知,河谷地区地下水较丰富,植物在较干旱的条件下,为获得水分与养分,高寒草地植被根系发达,故地下生物量大。因此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该河谷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在植物丰富度方面,阴坡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高”可知,阴坡光照弱,水分条件好,适宜各类高寒草地植物生长;海拔较高的阴坡,气温较低,土壤冷湿环境下,不利于灌木等较高植株的生长,以较矮的草类植物为主,各物种间的竞争不明显,单一物种难以形成明显优势种群,土壤冷湿环境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积累得较多,土壤肥力较高,利于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因此高寒草地植物丰富度高。
【点评】生物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温度:在适宜的温度,生物大量繁衍,异化的基数也就大,产生生物多样性的可能性更大
生态:生态系统越全面,越多层次,生物量越多,生物多样性越多
种间隔离:种间隔离使生物处于不同的生存胁迫,为异化提供较好的选择因素
环境污染: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使生物生存受到威胁,减少生物量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20.(2021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某月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
(1)说出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推测荒漠植被总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答案】(1)变化趋势:先增加后减少。原因:近河岸地区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草本植物也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
(2)时间分布:夏季多,冬季少。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
空间分布: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草本层在距河道100附近生物量很少,在300米到1100米处草本生物量较多,之后又几乎没有。所以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距近河岸地区,地下水较丰富且埋藏浅,植物水资源较充足,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水资源相对减少,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水资源缺乏,草本植物根系较短,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
(2)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可知,荒漠地区植被生长水源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冬季时高山冰雪不融化,水资源少,气温低,不利于生物生长,因此时间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结合图示可知,空间分布上,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原因是荒漠地带植物的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距河道越远,水资源越缺乏,地下水埋藏越深,作物难以生长。
【点评】生物量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或t/hm或g/m 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