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云层的反射最强 。
吸收:平流层的O3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的CO2和H2O吸收红外线。
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红灯停,晨昏蒙影、朝霞晚霞(带颜色)。
1.东北地区纬度高, 冬春季节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弱,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以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B正确。
故答案为:B。
2.在夏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农作物蒸腾作用强,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能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点气压值排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4.此时,图中M处最终吹( )
A.正北风 B.正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3.C
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①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④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3.根据所学可知,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同一竖直面上,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由图示等压面可以看出,在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乙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甲气压小于乙;丁等压面在甲的上空,地面上的气压大于其高空气压,可判断,甲处气压高于丁处,在高空,丙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丁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丁处气压高于丙处,所以四地气压值正确的是乙>甲>丁>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4.M地位于高空,丁是高压,丙是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丁吹向丙,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向右偏,高空风偏转90度角,由图示方向标可判.断,M地吹正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滨海地区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 )
A.2-4时 B.6-8时 C.12-14时 D.20-22时
6.海陆间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有( )
A.增强太阳辐射 B.加剧大气污染
C.水汽输送多,减少年降水量 D.调节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
【答案】5.C
6.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而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5.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滨海地区吹海风时,说明海洋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高,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因此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12—14时;其它时段都是陆地温度低于海洋的时候,陆地形成冷高压,吹陆风时,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6.海陆间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有调节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D正确;不能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滨海地区风力可能加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并且清新的海风可以为城市输送清新凉爽的空气,减弱大气污染,B错误;水汽输送多,年降水量会增加,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8.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答案】7.B
8.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7.a曲线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呈双峰分布格局,对应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b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对应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 c曲线在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多,6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由第一小题可知a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副热带海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 ,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水温逐渐降低,蒸发量少,海水盐度低。
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长沙期末) 2021年7月20日至7月21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结合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读上图,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10.读图,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 )增加,( )减少(均填序号)将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A.①,② B.④,③ C.⑤,④ D.⑥,①
【答案】9.B
10.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9.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环节,B正确。①为蒸发,③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故答案为:B。
10.⑤(地表径流)增加,④(下渗)减少会导致城市内涝,C正确。②为水汽输送,水汽输送减少,降水不会增多,不会导致城市内涝,A错。④(下渗)增加,③(降水)减少,不会导致城市内涝,B错。⑥(地下径流)增加,表明下渗较多,不会导致城市内涝,D错。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长沙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和丁等四个海域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乙、丙和丁等四个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地处赤道,丙、丁两海域地处副热带,因此甲、乙盐度低于丙、丁两个海域,CD错误;甲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甲海域盐度最低,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12.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位于赤道附近,丙、丁两个海域位于副热带,甲、乙两海域纬度更低,水温更高,AB错误;丙、丁海域位于同一纬度,但丙海域受寒流影响,丁海域受暖流影响,故丙海域海水温度更低,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砚山期末)下图示意2021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
14.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复杂
C.有宽阔的叶片 D.具有茎花现象
【答案】13.B
1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宽阔的叶片,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终年常绿,叶片厚,表层蜡质,多芳香。
13.材料中得知该地为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3月份路边有植物枝繁叶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误;常绿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4.在3月份枯枝败叶树木应为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C项正确;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为常绿阔叶林或雨林,B项错误;茎花现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银杏林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6.影响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时间往南推迟的因素可能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答案】15.C
1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5.从材料和银杏叶的叶片图可知,银杏叶属于阔叶林。“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所以银杏林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有热带气候分布的云南等地,北京,浙江等地都没有热带雨林的分布,与题意不符,且热带雨林叶片不会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A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B错误;针叶林是亚寒带气候区的植被,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地区,树叶多为针状,D错误。故本题选C。
16.由材料可知,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所以影响因素为热量,A正确;影响银杏树叶变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地形、水分、光照没有必然关系,BCD错误。故本题选A。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上·凌源期中)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和A、B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和B中气压较低的是 ,就气流状况而言,B和C中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的是 。
(2)在线段上加上箭头,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
(3)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A,B,A′,B′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温最高的是 。
【答案】(1)B;C
(2)如图所示:
(3)A;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气压较低的是B,就气流状况而言,B中心是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C中心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的是C。
(2)地面A是高压,B是低压。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画图如下:
(3)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所以A、B>A′、B′,上题分析A>B,所以四点气压最高的是A;同一水平面,高压低温、低压高温,气温最高的是B。
【点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
18.(2021高一上·福州期中)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 ,空气 ;冷却的是 ,空气 。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答案】(1)B;上升;A;下沉
(2)④;⑤
(3)
(4)B;
B处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若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则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⑤处为低压区,④处为高压区。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A处气压较B处高。空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A、B两地受热的是B,冷却的是A。
(2)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因此气压相等。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⑤气压小于①②③,④气压大于①②③。故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
(3)由第一小题可知:A处为高压中心,气流垂直下沉;B处为低压中心,气流垂直上升,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B处气流垂直上升,然后在高空气流流向A地上空,最后A处高空气流下沉至A处。
(4) 城市工业、家庭炉灶、 交通工具等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城市建筑密集, 热量难散发,城市建筑材料像沙石、混凝土等的比热容小等原因使得城市气温高于周边郊区,形成热岛,气流上升,图中气流上升的是B,因此A、B中代表城区的是B。
(5)海水的比热容小于陆地,因此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 ,故为白天。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多阴雨天气;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
19.(2021高一上·山东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并说明产生水循环的原因 。
(2)一般降水强度 (大、小),时间 (长、短),地面坡度 (大、小),植被覆盖率 (高、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净流量年内波动 (变大/变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受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影响。
(2)小;长;小;高
(3)变大;植被破坏了,会导致蒸腾减弱,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因此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H垂直向下由地表进入地下,代表水的下渗。一般降水越多,强度越小,历时越长,就越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慢,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利于水的下渗;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越大。
(3)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红海和波罗的海分别是世界上盐度最高和盐度最低的海区。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海和波罗的海相比,简述红海为什么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2)读图说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3)读图说明为什么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明显比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低。
【答案】(1)红海海域降水少;红海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红海周围河水注人少
(2)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3)北纬60°陆地面积广,河水注入多,盐度低;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很少有陆地河水注入,盐度偏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红海的盐度高,要从红海的纬度、地理位置以及海域封闭程度来分析。红海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量大。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体较封闭,与其他水体交换较少。
(2)副热带海区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表层海水盐度较高;赤道附近降水量较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温度越低,蒸发越弱,因此平均盐度也就越低。
(3)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域的海水盐度差异,结合具体纬度和海域从河流注入和洋流等角度分析。北纬60°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有较多河流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而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河流汇入的淡水较少,所以盐度偏高。
【点评】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海水含盐量是海水的重要特性,它与温度和压力3者,都是研究海水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基本参数。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常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关,因此海洋中盐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在海洋科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21.(2021高一上·洛阳期末)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洛阳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此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查阅了大量图文资料(如图),在暑假期间,对坎儿井进行了 一次实地研学旅行考察学习。
(1)研学小组的同学们,由远及近,望雪山,钻暗渠,观看地面明渠和蓄水池,搞明白了坎儿井工程是利用不同水体间相互转换的原理把 水和 水,转换成 水.以满足当地生活饮水和灌溉农田的需要。
(2)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坎儿井工程减少了其中的 环节,增强了其中的, 环节和 环节,以保证有较多的出水量,方便人们使用。
(3)坎儿井工程充分利用新疆身居内陆,气候 、夏季 的特点,同时,借助地形地势的特点.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潜流。
(4)为使坎儿井工程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你认为当地居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冰雪融;地下;地表
(2)蒸发;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3)干旱;高温
(4)定期对坎儿井进行维护和管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坎儿井工程把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转换成地表水,以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2)坎儿井工程把水通过地下暗渠输送到目的地,减少是蒸发,从而增加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
(3)坎儿井工程充分利用新疆身居内陆,气候干旱、夏季高温的特点(冰雪融化量大),同时,借助地形地势的特点.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潜流。
(4)为使坎儿井工程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当地居民应该:加强对坎儿井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对水污染等。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点气压值排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4.此时,图中M处最终吹( )
A.正北风 B.正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滨海地区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 )
A.2-4时 B.6-8时 C.12-14时 D.20-22时
6.海陆间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有( )
A.增强太阳辐射 B.加剧大气污染
C.水汽输送多,减少年降水量 D.调节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8.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2021高一上·长沙期末) 2021年7月20日至7月21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结合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读上图,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10.读图,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 )增加,( )减少(均填序号)将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A.①,② B.④,③ C.⑤,④ D.⑥,①
(2021高一上·长沙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和丁等四个海域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乙、丙和丁等四个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高一上·砚山期末)下图示意2021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
14.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复杂
C.有宽阔的叶片 D.具有茎花现象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银杏林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6.影响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时间往南推迟的因素可能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上·凌源期中)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和A、B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和B中气压较低的是 ,就气流状况而言,B和C中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的是 。
(2)在线段上加上箭头,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
(3)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A,B,A′,B′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温最高的是 。
18.(2021高一上·福州期中)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 ,空气 ;冷却的是 ,空气 。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19.(2021高一上·山东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并说明产生水循环的原因 。
(2)一般降水强度 (大、小),时间 (长、短),地面坡度 (大、小),植被覆盖率 (高、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净流量年内波动 (变大/变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20.(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红海和波罗的海分别是世界上盐度最高和盐度最低的海区。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海和波罗的海相比,简述红海为什么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2)读图说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3)读图说明为什么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明显比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低。
21.(2021高一上·洛阳期末)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洛阳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此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查阅了大量图文资料(如图),在暑假期间,对坎儿井进行了 一次实地研学旅行考察学习。
(1)研学小组的同学们,由远及近,望雪山,钻暗渠,观看地面明渠和蓄水池,搞明白了坎儿井工程是利用不同水体间相互转换的原理把 水和 水,转换成 水.以满足当地生活饮水和灌溉农田的需要。
(2)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坎儿井工程减少了其中的 环节,增强了其中的, 环节和 环节,以保证有较多的出水量,方便人们使用。
(3)坎儿井工程充分利用新疆身居内陆,气候 、夏季 的特点,同时,借助地形地势的特点.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潜流。
(4)为使坎儿井工程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你认为当地居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云层的反射最强 。
吸收:平流层的O3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的CO2和H2O吸收红外线。
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红灯停,晨昏蒙影、朝霞晚霞(带颜色)。
1.东北地区纬度高, 冬春季节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弱,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以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B正确。
故答案为:B。
2.在夏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农作物蒸腾作用强,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能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3.C
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①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④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3.根据所学可知,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同一竖直面上,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由图示等压面可以看出,在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乙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甲气压小于乙;丁等压面在甲的上空,地面上的气压大于其高空气压,可判断,甲处气压高于丁处,在高空,丙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丁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丁处气压高于丙处,所以四地气压值正确的是乙>甲>丁>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4.M地位于高空,丁是高压,丙是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丁吹向丙,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向右偏,高空风偏转90度角,由图示方向标可判.断,M地吹正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5.C
6.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而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5.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滨海地区吹海风时,说明海洋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高,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因此吹海风的时段最可能是12—14时;其它时段都是陆地温度低于海洋的时候,陆地形成冷高压,吹陆风时,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6.海陆间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有调节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D正确;不能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滨海地区风力可能加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并且清新的海风可以为城市输送清新凉爽的空气,减弱大气污染,B错误;水汽输送多,年降水量会增加,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7.B
8.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7.a曲线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呈双峰分布格局,对应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b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对应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 c曲线在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多,6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由第一小题可知a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副热带海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 ,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水温逐渐降低,蒸发量少,海水盐度低。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9.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环节,B正确。①为蒸发,③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故答案为:B。
10.⑤(地表径流)增加,④(下渗)减少会导致城市内涝,C正确。②为水汽输送,水汽输送减少,降水不会增多,不会导致城市内涝,A错。④(下渗)增加,③(降水)减少,不会导致城市内涝,B错。⑥(地下径流)增加,表明下渗较多,不会导致城市内涝,D错。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地处赤道,丙、丁两海域地处副热带,因此甲、乙盐度低于丙、丁两个海域,CD错误;甲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甲海域盐度最低,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12.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位于赤道附近,丙、丁两个海域位于副热带,甲、乙两海域纬度更低,水温更高,AB错误;丙、丁海域位于同一纬度,但丙海域受寒流影响,丁海域受暖流影响,故丙海域海水温度更低,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B
1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宽阔的叶片,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终年常绿,叶片厚,表层蜡质,多芳香。
13.材料中得知该地为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3月份路边有植物枝繁叶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误;常绿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4.在3月份枯枝败叶树木应为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C项正确;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为常绿阔叶林或雨林,B项错误;茎花现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5.C
1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5.从材料和银杏叶的叶片图可知,银杏叶属于阔叶林。“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所以银杏林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有热带气候分布的云南等地,北京,浙江等地都没有热带雨林的分布,与题意不符,且热带雨林叶片不会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A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B错误;针叶林是亚寒带气候区的植被,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地区,树叶多为针状,D错误。故本题选C。
16.由材料可知,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所以影响因素为热量,A正确;影响银杏树叶变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地形、水分、光照没有必然关系,BCD错误。故本题选A。
17.【答案】(1)B;C
(2)如图所示:
(3)A;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气压较低的是B,就气流状况而言,B中心是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C中心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的是C。
(2)地面A是高压,B是低压。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画图如下:
(3)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所以A、B>A′、B′,上题分析A>B,所以四点气压最高的是A;同一水平面,高压低温、低压高温,气温最高的是B。
【点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
18.【答案】(1)B;上升;A;下沉
(2)④;⑤
(3)
(4)B;
B处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若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则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⑤处为低压区,④处为高压区。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A处气压较B处高。空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A、B两地受热的是B,冷却的是A。
(2)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因此气压相等。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⑤气压小于①②③,④气压大于①②③。故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
(3)由第一小题可知:A处为高压中心,气流垂直下沉;B处为低压中心,气流垂直上升,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B处气流垂直上升,然后在高空气流流向A地上空,最后A处高空气流下沉至A处。
(4) 城市工业、家庭炉灶、 交通工具等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城市建筑密集, 热量难散发,城市建筑材料像沙石、混凝土等的比热容小等原因使得城市气温高于周边郊区,形成热岛,气流上升,图中气流上升的是B,因此A、B中代表城区的是B。
(5)海水的比热容小于陆地,因此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 ,故为白天。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多阴雨天气;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
19.【答案】(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受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影响。
(2)小;长;小;高
(3)变大;植被破坏了,会导致蒸腾减弱,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因此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H垂直向下由地表进入地下,代表水的下渗。一般降水越多,强度越小,历时越长,就越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慢,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利于水的下渗;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越大。
(3)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答案】(1)红海海域降水少;红海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红海周围河水注人少
(2)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3)北纬60°陆地面积广,河水注入多,盐度低;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很少有陆地河水注入,盐度偏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红海的盐度高,要从红海的纬度、地理位置以及海域封闭程度来分析。红海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量大。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体较封闭,与其他水体交换较少。
(2)副热带海区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表层海水盐度较高;赤道附近降水量较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温度越低,蒸发越弱,因此平均盐度也就越低。
(3)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域的海水盐度差异,结合具体纬度和海域从河流注入和洋流等角度分析。北纬60°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有较多河流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而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河流汇入的淡水较少,所以盐度偏高。
【点评】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海水含盐量是海水的重要特性,它与温度和压力3者,都是研究海水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基本参数。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常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关,因此海洋中盐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在海洋科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21.【答案】(1)冰雪融;地下;地表
(2)蒸发;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3)干旱;高温
(4)定期对坎儿井进行维护和管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坎儿井工程把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转换成地表水,以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2)坎儿井工程把水通过地下暗渠输送到目的地,减少是蒸发,从而增加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
(3)坎儿井工程充分利用新疆身居内陆,气候干旱、夏季高温的特点(冰雪融化量大),同时,借助地形地势的特点.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潜流。
(4)为使坎儿井工程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当地居民应该:加强对坎儿井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对水污染等。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