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6节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2、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 ;
非晶体在熔化程中没有固定的 。1、我们知道固体分为 和 两类 熔点熔点思考:晶体和非晶体是否还有什么区别?晶体非晶体沥 青玻 璃各种晶体各种非晶体松 香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无规则的几何形状一、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生活体验 夏天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回到教室,风扇一吹,汗都干了,脖子和衣服上却有了固体粉末。
(1)汗液是什么味道?它是溶液吗?
(2)固体粉末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体的汗液中溶有食盐等物质,汗沾在衣服上后,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等溶质结晶会形成白色的花纹。思考你知道我们所吃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asf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二、晶体的形成思考从海水中获取食盐,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食盐溶液
(不饱和)刚好饱和的溶液晶体蒸发溶剂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不变蒸发溶剂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变小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国庆节,我去外婆家,外婆泡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我问外婆是否当时没搅拌?外婆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 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还有什么办法得到晶体呢?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
3.仔细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刚好形成
饱和溶液降温低温下的饱和溶液
晶体溶剂的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变小冷却热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冷却热饱和溶液.rm课本33页讨论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结论(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不能继续溶解,形成晶体析出
食盐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计算】在两只各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配制10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都降低到20 ℃时,则各析出食盐、硝酸钾多少克?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晶体的方法对哪些物质更加适用? 蒸发溶剂法呢? 1、蒸发溶剂:如食盐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2、冷却热饱和溶液:如硝酸钾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的方法小结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为什么提取食盐和制取氢氧化钙晶体时都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食盐的量很少;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结论
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其中的溶剂)。
智多星参谋 1.使食盐从溶液中析出,最好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增加压强A2.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获取硝酸钾固体,一般采用 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因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他们溶解于水形成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此晶体大部分是硝酸钾,氯化钠主要留在原来的液体中。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目标:
1.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2.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器材:量筒,烧杯,药匙,滴管,表面皿,温度计,20厘米长的线,显微镜,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 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称为结晶水合物,如胆矾、石膏等物质。而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等物质不含结晶水。风化现象: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潮解现象: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等。C1.室温下,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
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
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溶剂质量减少
D.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课堂练习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 ,继续蒸发就会有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 的方法得到固体。 巩固练习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 的方法。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2、t℃时,A物质溶液120克,蒸发掉2.5克水或加入1.4克A物质,溶液均可达到饱和,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多少?
1、 50℃时,A物质溶液100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先蒸发掉25克水,有1.5克晶体析出,再蒸发掉5克水,又有0.4克晶体析出,求A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拓展空间3、若往明矾饱和溶液中放入一小块明矾晶体,条件不变,静置几天后,明矾晶体(假设溶剂不蒸发掉)( )。
A.形状和质量都不变 B.形状不变,质量增大
C.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D.形状不变,质量减小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