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上)
“人口大爆炸”漫画
你知道世界有多少人口吗?
导入新课
(一) 关注世界人口
(1)说一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大关
探究新知
(2)图中,世界人口增长加快大约从什么时间开始?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读图,结合书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
(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来衡量呢?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是评价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是:
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所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
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2)图中哪一个大洲人口最多?
亚洲人口最多
亚、非、拉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欧洲、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3)想一想: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北美移民较多
【活动一】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读图,计算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将结果填入表中。
人口数/亿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100
30
15
12
12
12
2.根据表中的信息,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
(2)世界人口从50亿到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
所经历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12年
所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说明从1830年(10亿)到1930年(20亿)这10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从1930年(20亿)到1987年(50亿),人口增长大大加快;
从1987年(50亿)到2011年(70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衡量一个地方的人口分布是稠密还是稀疏应该采用什么指标?
用人口密度来衡量
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该地区的面积。
合作探究
【活动二】读图,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
布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
1.A、B两地均处于平原地区,为什么却人口稀少?
A地纬度较高,气候终年严寒
B地纬度低,气候湿热
2.C、D两地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稀少?
C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
D地位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
分布地区 举例 自然条件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平原面积广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青藏高原
高寒
干旱的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
干旱
热带雨林区
亚马孙热带雨林
湿热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加拿大北部
严寒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
饥饿贫困!
拓展探究
结合身边的实际,讨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影响,那人口
增长过慢好不好?你觉得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口增长过慢也是问题。
例如:它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人负担加重等等。
(二)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仔细观察,她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探究新知
通过观察,结合书本内容将你所了解的三大人种的信息填入下表。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浅
波状
鼻高、唇薄
多
黄色、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活动四】读图,回答问题。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个大洲黄种人比较多?
白色人种
北美洲、南美洲
合作探究
3.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填入表中。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非洲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大洋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课堂小结
不同的人种
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
人种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眼色、发色浅,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肤色淡黄,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