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31 15: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上)
导入新课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农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导致的?
房屋的密度和高度 道路情况 商店、医院、学校 自然景观的改变大小 居民从事的职业
乡村
城市
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低而稀疏
窄而稀少
少而稀疏
改变小
农业
高而密集
宽而稠密
多而稠密
改变大
工业、
服务业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以自己的家乡为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
(2)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处?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
除了农村外,还有牧村、渔村、林场等聚落形式
牧村
渔村
林场
看图,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团块儿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的聚落呈带状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活动一】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根据资料,分析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
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
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
●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
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以西递村、宏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
【活动二】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书中活动部分的资料一和资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2.通过资料二,你认为丽江在发展旅游业时出现了哪些问题?
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资料二: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2007年丽江古城因原住民流失,过度商业化而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评。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1.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在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C
随堂检测
2.关于聚落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
B
3.西亚的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 )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C
4.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盖成楼房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地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