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3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3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0 17:04:50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3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林芝期末)如图是大气环流示意图,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图中②表示(  )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2.(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下图为夜晚的辐射过程示意图,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降温幅度小,因为(  )
A.甲较强 B.乙较弱 C.丙较强 D.丁较弱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日出之后,近地面大气温度不断上升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大气还大地”是指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地球相比,月球昼夜温差剧烈,主要是月球缺少(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圈 D.岩石圈
(2021高一上·桂林期末)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7.图中②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9.北方农民在田间地头释放烟雾防霜冻,其主要原因是增强了(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辐射波长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中,表示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太阳短波辐射① B.地面长波辐射②
C.大气长波辐射③ D.大气长波逆辐射④
12.(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中的四幅图,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  )
A. B.
C. D.
(2020高一上·南充期末)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太阳短波辐射一地面 B.地面反射-②
C.大气逆辐射-③ D.大气反射-④
15.(2021高一上·宜春期末) 2020年2月3日,日本鹿儿岛县的新岳火山发生喷发,大量碎石从火山口喷出,最远飞至600米开外,火山烟雾则高达7000米,此次喷发还引发了山火。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岳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2)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烟雾影响,上图中(  )
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②将增强 D.④将增强
(3)我国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③强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④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④弱
二、综合题
16.(2013高一上·辽宁月考)根据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   .
17.(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   。
(2)B层气流以   运动为主。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   。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现代飞机多在   层飞行,   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
18.(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包括A   、B   、C   三种形式。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且经过大气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少。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直接热源来自图中的   。
19.(2019高一上·遵义期中)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B小于C的原因是   。
(3)E表示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4)A称为   ,有云的夜晚A   (大,小)。
20.(2019高一上·会宁期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图中显示,近地面风(②)由海洋(A)吹向陆地(B),应为海风,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夜晚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图中显示,A处(海洋)气流下沉,应表示冷却下沉,B处(陆地)气流上升,应表示受热上升,即图示时刻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由此判断,图示时刻为白天,A符合题意,排除B。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多云的夜晚云层较厚,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反射能力强,丙表示的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明显,降温幅度较小,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答案】3.D
4.C
5.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日出之后,近地面大气温度不断上升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大气还大地”是指图中的③是大气逆辐射,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与地球相比,月球昼夜温差剧烈,主要是月球缺少大气层,不能起到削弱和保温作用,所以昼夜温差剧烈,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A
7.C
8.B
9.C
10.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6.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故答案为:A。
7.由图可知,②代表地面辐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④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答案为:C。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先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然后地面再通过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对应图中序号①-④-②,故答案为:B。
9.北方农民在田间地头释放烟雾防霜冻,主要是通过制造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即图中序号③,故答案为:C。
10.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能量按太阳、地面和大气的顺序依次传递,因此大气的温度最低,辐射波长最长,③代表大气逆辐射,C正确。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从图中看,②为地面辐射,B正确。①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③为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高空风向受两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A、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正确。D是南半球的高空风向,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风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是图中对应的序号是②,故答案为:B。
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图中对应的序号是③。故答案为:C。
15.【答案】(1)B
(2)B
(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烟雾影响,大气密度变大,①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火山烟雾影响;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逃逸到外太空的地面辐射都减弱,ACD错、B对。故答案为:B。(3)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③大气逆辐射弱,补偿给地面的热量较少,地面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6.【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为太阳形成太阳辐射,即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被大气所吸收,故为地面辐射.(2)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3)大气在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又产生大气逆辐射,部分热量又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4)地面增温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即为①,而大气是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即为②.
故答案为:(1)太阳;地面; (2)削弱;(3)大气逆辐射;保温;(4)①;②
【点评】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7.【答案】(1)降低
(2)水平;升高
(3)A(对流层);B(平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A(对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⑴由图可知A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
⑵B层下冷上热,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
⑶A层为大气的底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B层多晴朗天气,适合于飞机高空飞行,B层中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电离层位于C层;对流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作用显著,因此多云雨现象。
故答案为:(1)降低。(2)水平;升高。(3)A(对流层);B(平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A(对流层)。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比较简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做答即可。
18.【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大;短
(5)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3)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5)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因此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
【点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19.【答案】(1)C;A;D
(2)大气削弱作用
(3)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4)大气逆辐射;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2)据图判断,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会反射、散射和吸收部分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3)据图判断,E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通过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4)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由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A)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三句话概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部分向下传递给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0.【答案】(1)上升;低于
(2)
(3)夜
(4)冷热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乙地空气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热力环流箭头首尾相接。据图可知,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3)据图②可知,近地面陆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应为夜间。(4)热力环流是地球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点评】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3.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1 / 1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3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林芝期末)如图是大气环流示意图,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图中②表示(  )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图中显示,近地面风(②)由海洋(A)吹向陆地(B),应为海风,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夜晚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图中显示,A处(海洋)气流下沉,应表示冷却下沉,B处(陆地)气流上升,应表示受热上升,即图示时刻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由此判断,图示时刻为白天,A符合题意,排除B。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2.(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下图为夜晚的辐射过程示意图,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降温幅度小,因为(  )
A.甲较强 B.乙较弱 C.丙较强 D.丁较弱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多云的夜晚云层较厚,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反射能力强,丙表示的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明显,降温幅度较小,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日出之后,近地面大气温度不断上升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大气还大地”是指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地球相比,月球昼夜温差剧烈,主要是月球缺少(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圈 D.岩石圈
【答案】3.D
4.C
5.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日出之后,近地面大气温度不断上升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大气还大地”是指图中的③是大气逆辐射,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与地球相比,月球昼夜温差剧烈,主要是月球缺少大气层,不能起到削弱和保温作用,所以昼夜温差剧烈,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桂林期末)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7.图中②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9.北方农民在田间地头释放烟雾防霜冻,其主要原因是增强了(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辐射波长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A
7.C
8.B
9.C
10.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6.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故答案为:A。
7.由图可知,②代表地面辐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④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答案为:C。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先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然后地面再通过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对应图中序号①-④-②,故答案为:B。
9.北方农民在田间地头释放烟雾防霜冻,主要是通过制造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即图中序号③,故答案为:C。
10.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能量按太阳、地面和大气的顺序依次传递,因此大气的温度最低,辐射波长最长,③代表大气逆辐射,C正确。故答案为:C。
11.(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中,表示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太阳短波辐射① B.地面长波辐射②
C.大气长波辐射③ D.大气长波逆辐射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从图中看,②为地面辐射,B正确。①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③为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2.(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中的四幅图,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高空风向受两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A、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正确。D是南半球的高空风向,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风
(2020高一上·南充期末)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太阳短波辐射一地面 B.地面反射-②
C.大气逆辐射-③ D.大气反射-④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是图中对应的序号是②,故答案为:B。
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图中对应的序号是③。故答案为:C。
15.(2021高一上·宜春期末) 2020年2月3日,日本鹿儿岛县的新岳火山发生喷发,大量碎石从火山口喷出,最远飞至600米开外,火山烟雾则高达7000米,此次喷发还引发了山火。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岳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2)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烟雾影响,上图中(  )
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②将增强 D.④将增强
(3)我国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③强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④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④弱
【答案】(1)B
(2)B
(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烟雾影响,大气密度变大,①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火山烟雾影响;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逃逸到外太空的地面辐射都减弱,ACD错、B对。故答案为:B。(3)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③大气逆辐射弱,补偿给地面的热量较少,地面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综合题
16.(2013高一上·辽宁月考)根据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   .
【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为太阳形成太阳辐射,即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被大气所吸收,故为地面辐射.(2)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3)大气在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又产生大气逆辐射,部分热量又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4)地面增温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即为①,而大气是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即为②.
故答案为:(1)太阳;地面; (2)削弱;(3)大气逆辐射;保温;(4)①;②
【点评】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7.(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   。
(2)B层气流以   运动为主。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   。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现代飞机多在   层飞行,   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
【答案】(1)降低
(2)水平;升高
(3)A(对流层);B(平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A(对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⑴由图可知A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
⑵B层下冷上热,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它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
⑶A层为大气的底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B层多晴朗天气,适合于飞机高空飞行,B层中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电离层位于C层;对流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作用显著,因此多云雨现象。
故答案为:(1)降低。(2)水平;升高。(3)A(对流层);B(平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A(对流层)。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比较简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做答即可。
18.(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辐射,②   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包括A   、B   、C   三种形式。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且经过大气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少。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   ;大气受热直接热源来自图中的   。
【答案】(1)太阳;地面
(2)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大;短
(5)①;②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3)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5)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因此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②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
【点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19.(2019高一上·遵义期中)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B小于C的原因是   。
(3)E表示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
(4)A称为   ,有云的夜晚A   (大,小)。
【答案】(1)C;A;D
(2)大气削弱作用
(3)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4)大气逆辐射;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2)据图判断,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C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会反射、散射和吸收部分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3)据图判断,E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通过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4)据图判断,A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由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A)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三句话概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部分向下传递给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0.(2019高一上·会宁期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答案】(1)上升;低于
(2)
(3)夜
(4)冷热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乙地空气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热力环流箭头首尾相接。据图可知,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3)据图②可知,近地面陆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应为夜间。(4)热力环流是地球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点评】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3.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