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4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4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4:57:46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如果国宝会说话》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第6课 的春秋时期
动荡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476年
战国
春秋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经济发展,动荡始
思考: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发展,动荡始
春秋时,农民已使用铁农具。
【说一说】这是真的吗?如何印证?
【考古发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管子》
【文献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quǎn ) 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
——《国语 · 晋语》
春秋牛尊(现藏上海博物馆)
春秋时,农民已使用牛耕
驯服牛的有力例证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推动农业发展有何意义?
春秋时期,由于农具的进步,各诸侯国国都开始了垦荒的高潮。垦荒的结果使黄河流域凡是当时具备条件的土地全部开垦。
——《简明春秋史》
意义:
春秋牛耕画像砖
一、经济发展,动荡始
2.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1.提高了农业的社会生产力;
3.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私田产生;
纺织业和漆器
冶铁业
青铜业
精美的漆器
先进的冶铁业
春秋莲鹤方壶
湖北荆州“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革新。
一、经济发展,动荡始
春秋时的金属货币
商业: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城市市场交易
一、经济发展,动荡始
钱币分布图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与大发展的时代。仅就物质文明而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推广使用,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和农业技术的进步,铜器、漆器等新工艺的采用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金属铸币的广泛使用和商品贸易的发达,凡此种种,奠定了这个时代社会转型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
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井田制遭到破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公田,又叫井田制,分封制存在的基础)
生产力提升,原有经济结构被破坏
分封制逐步瓦解
启示:经济变革会引起政治变革。

王室衰微,动荡起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势力崛起。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王室衰微,动荡起
诸侯
西周时期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春秋时期
周天子
二、王室衰微,动荡起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结合书本p30,说明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们: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二、王室衰微,动荡起

诸侯争霸,动荡频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①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争霸原因:
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无义战—孟子
三、诸侯争霸,动荡频
谁是第一个霸主?
观看视频,总结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葵丘之盟,确立霸主地位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全部殉马600多匹,实际出土殉马334匹,反映出当时齐国的强盛国力。
尊王:指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周天子影响号令诸侯;
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春秋争霸形势图
三、诸侯争霸,动荡频

动荡之下,民族融
材料一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③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①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与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梁启超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公正
四、动荡之下,民族融
勾践剑(上)与夫差矛(下)
春秋护头铜胄
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体
春秋以来,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的,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是配合车兵进行作战的。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使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与车兵相比,步兵活动的范围大,受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要小得多,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知 识 拓 展
大国争霸战争,不同程度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
推动军事变革
四、动荡之下,民族融
本课小结
一、经济发展,动荡始
二、王室衰微,动荡起
三、诸侯争霸,动荡频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大发展 、大动荡、大融合、大变革
四、动荡之下,民族融
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诸侯崛起
局部统一
民族交融
1.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习题演练


3.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逐步走向统一
4.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